回覆列表
-
1 # 流星雨永恆的希望
-
2 # 陽晨兮雪若軒
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大曆七年(772年),劉禹錫出生於東都洛陽。 劉禹錫肖像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並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做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 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後,劉禹錫遊學洛陽、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後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不久丁憂居家。 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節度使兼任徐泗濠節度,闢劉禹錫為掌書記。後隨杜佑回揚州,居幕期間代杜佑撰表狀甚多。貞元十八年(802年),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劉禹錫吟詩圖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後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閒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閒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後,他歷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後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觸犯了當朝達官顯貴的利益。這些大官僚在道理上辯不過他,背後就在皇帝面前說劉禹錫的壞話。自古道:“皇帝疼奸臣。”皇帝聽信了他們的讒言,就把劉禹錫貶了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當通判。
本來,按照當地規定的官員待遇,通判在衙門裡可以住三間大房子。可是,和州的長官策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失勢貶官,就處處刁難他。策知縣假說衙門裡的房子破,不好住,叫他到南門外去住。
劉禹錫知道策知縣同朝廷裡的保守派穿一條褲子,也巴不得同他分開住。因此,他什麼話也沒說,就搬到衙門外去住了。
南門本是個好地方。劉禹錫的住處正對著一條大江,叫歷水,整日船來船往,熱鬧非常。劉禹錫這時雖被貶了官,但改革的雄心仍然沒有泯滅。因此,他寫了一副對聯,貼在他的房門上,以聯抒志。對聯是這樣寫的: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這事很快就傳到策知縣那裡去了。策知縣一聽,氣得鬍鬚倒豎。心想:你這個劉禹錫,剛被貶了官,不閉門思過,夾起尾巴做人,反而滿心不服氣,還想再搞什麼改革,那好,我就做一雙小鞋拿給你穿穿,看你低不低頭!
策知縣叫來書丞,傳命劉禹錫從南門搬到北門去住,住房也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
劉禹錫知道,這是策知縣故意拿顏色給他看,也不多說什麼,就搬到北門去住了。
這事很快又傳到策知縣那裡。策知縣一聽,肺都氣炸了,大罵劉禹錫賊心不死。他又叫來書丞,命他到城中尋一間最小的房子,然後傳命劉禹錫立即搬到那裡去。
劉禹錫來到和州還不到半年,卻連續搬了三次家。這第三次搬家,搬到一間又舊又小的房子裡,裡邊只能放下一架眠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劉禹錫十分氣憤,心想:這狗官實在欺人太甚,太可惡了!不過,住房雖小,卻無損於我改革的雄心。於是,他就寫了一篇文章,為他住的這間簡陋的房子大唱讚歌,題名《陋室銘》。文章是這樣寫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寫完,就去請來一個石匠,把文章刻在石板上,聳立在房門前。
這事又報到策知縣那裡。策知縣不好意思,自己跑去看,就叫人抄下《陋室銘》。他看了以後,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句話特別生氣。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屋子,但由於我劉禹錫道德高尚,住了卻使它散發出芳馨。這不明明是在譏笑策知縣這個狗官嗎!策知縣看完,雖然氣得打雞罵狗,但是想不出別的打擊報復辦法,只好作罷。從此,劉禹錫這篇只有八十一字的妙文《陋室銘》就傳了下來 。
下面是簡略版 陋室銘的故事
劉禹錫的故事
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裡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 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轉眼千年已過,策知縣早已化作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