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詩歌長期以來被人說得玄而又玄,給人的感覺是,非天才、大才、“仙、聖”之流,不足以寫詩,讓多數人對詩歌有望而生畏之感,這實在是一個大誤區。
《鵝》詩不過是駱賓王七歲時的即興之作,每句話都明白淺顯,卻是一首華人耳熟能詳的好詩。本人認為,對待詩歌的正確態度,恐怕第一就是不能把詩放到神壇上去。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並不一定是陽春白雪,而往往是下里巴人。
一、詩如人生——寫意而不是寫實
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審美,往往希望是寫意的,而不是寫實的。對詩歌的審美也一樣。
不可否認,詩有特定的語言的,即詩的語言。詩的語言並不一定是生澀的怪癖的語言,而往往是樸素的語言。不過,“我操”這種話雖然很白,但不能入詩,“吭唷吭唷”的聲音雖有樂感,卻不能入詩,因為它們都不是詩的語言。
詩有特定的意象(詩歌情與理的外化物),特定的意象才能夠成特定的詩意。“燕京啤酒大鐵杯”當然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有詩意,因為寫意的意象當然不同於寫實的意象。
二、詩如畫——場景是優美的
意與境往往在詩歌中構成一幅優美的、有點仙氣的、縹緲於人間的東西。《鵝》詩採用的是最簡單的白描手法,畫出一幅繪聲繪色的“春鵝戲水圖”:
色: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色調清純雅緻,形成一種獨特的品味與意趣,畫面淨而不白;
形:曲(項)、(波)紋,曲線簡單卻優美;
行:“撥”是一個傳神的細節,它打破了畫面的靜,靜中生動畫面就活了,讓人讀出了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外表下的內在進取精神與張力,畫面閒而不凝;
響:一個“歌”字,打破了畫面的寂靜,畫面靜而不寂;
三、詩如樂——韻律和諧統一
古詩常常入樂,文字的齊整、押韻與平仄,因不同的歌體而會有不同的要求。《鵝》詩在樂感方面有天成之趣,“鵝,鵝,鵝”3個字為什麼不寫成“鵝,鵝,鵝,鵝,鵝”5個字?為什麼不改寫成“水面一群鵝”?值得細細體會。
四、詩如酒——說不清的味道
詩以及詩人,往往與“畫、樂、酒”這3樣東西有著很深的淵源。這並不是偶然的。詩言情,詩歌中往往蘊含著像酒一樣、或淡或烈、味道相當複雜與雋永的情感。
詩歌是主觀的東西,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而不是看到花上有水滴之後再來感動得不行,之後再關上門來寫詩。《鵝》詩絕不是看到鵝在水中游之後的雕琢之作。寫這首詩時,駱賓王一定是先有一種很高興、與詩歌意境契合的心境。詩動於情,情有所動時才下筆,顯得得妙若天成,毫無苦攆之態。
正因為詩歌中蘊含著複雜的情感,所以對於一首詩歌,我們往往不能說讀懂了它,而只能說是體會了其中百味中的哪一味。對同一首詩,不同的人往往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讀出不同的快感來。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無法對“好詩”定一個客觀標準,正如同無法對所謂的“美人”定一個標準一樣,雖然說美人的確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稱之為美,但“美人”往往是一種主觀的東西,是一種隨時代變化的東西。詩歌也一樣。
五、“意、象、畫、樂、味”共同構成了詩歌的靈魂——境
通常所說的詩境,往往是由上文所說的“意、象、畫、樂、味”5大要素綜合而成。
當然,在有些詩歌中,與情對應的“理”也往往入境。最著名的詩歌,要數裴多斐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通篇都在說理。不過,這首詩之所以很有名,本人認為,是因為它把“生命、愛情與自由”這人生與詩歌的三大主題的關係,說得比較到位,從而獲得了較多的共鳴。
“理”入境的情況在唐詩中少見,但在宋詩中卻頗多。不過本人認為,“理”入境雖然也可以寫好詩,但是它與詩歌多多少少有點距離。“理”入境雖可以錦上添花,但不能算一大要素。
“境”是一個較複雜的構成體。是否有“詩境”是一種綜合判斷。天鵝浮水圖有詩境,但小雞啄米圖就沒有詩境,因為小雞啄米圖太實,不寫意,沒有畫的美感。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不寫詩,往往可能也都是忙著“啄米”去了。不過,等到吃飽了的那一天,終究會覺得“啄米”無趣的。
《鵝》詩白描生動是的詩境,不過那首著名和打油詩“江山一籠統,井眼一窟窿,黑狗一身白,白狗一身腫”白描的卻不是詩境。現在的人會說它很“雷”,主要原因是這首打油詩沒有情感。
總之,一首好詩,一定要有統一的情、境、意,且能以儘量少的限定帶來儘量多的味道、張力與感染力。(草稿)
《鵝》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詩歌長期以來被人說得玄而又玄,給人的感覺是,非天才、大才、“仙、聖”之流,不足以寫詩,讓多數人對詩歌有望而生畏之感,這實在是一個大誤區。
《鵝》詩不過是駱賓王七歲時的即興之作,每句話都明白淺顯,卻是一首華人耳熟能詳的好詩。本人認為,對待詩歌的正確態度,恐怕第一就是不能把詩放到神壇上去。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並不一定是陽春白雪,而往往是下里巴人。
一、詩如人生——寫意而不是寫實
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審美,往往希望是寫意的,而不是寫實的。對詩歌的審美也一樣。
不可否認,詩有特定的語言的,即詩的語言。詩的語言並不一定是生澀的怪癖的語言,而往往是樸素的語言。不過,“我操”這種話雖然很白,但不能入詩,“吭唷吭唷”的聲音雖有樂感,卻不能入詩,因為它們都不是詩的語言。
詩有特定的意象(詩歌情與理的外化物),特定的意象才能夠成特定的詩意。“燕京啤酒大鐵杯”當然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有詩意,因為寫意的意象當然不同於寫實的意象。
二、詩如畫——場景是優美的
意與境往往在詩歌中構成一幅優美的、有點仙氣的、縹緲於人間的東西。《鵝》詩採用的是最簡單的白描手法,畫出一幅繪聲繪色的“春鵝戲水圖”:
色: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色調清純雅緻,形成一種獨特的品味與意趣,畫面淨而不白;
形:曲(項)、(波)紋,曲線簡單卻優美;
行:“撥”是一個傳神的細節,它打破了畫面的靜,靜中生動畫面就活了,讓人讀出了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外表下的內在進取精神與張力,畫面閒而不凝;
響:一個“歌”字,打破了畫面的寂靜,畫面靜而不寂;
三、詩如樂——韻律和諧統一
古詩常常入樂,文字的齊整、押韻與平仄,因不同的歌體而會有不同的要求。《鵝》詩在樂感方面有天成之趣,“鵝,鵝,鵝”3個字為什麼不寫成“鵝,鵝,鵝,鵝,鵝”5個字?為什麼不改寫成“水面一群鵝”?值得細細體會。
四、詩如酒——說不清的味道
詩以及詩人,往往與“畫、樂、酒”這3樣東西有著很深的淵源。這並不是偶然的。詩言情,詩歌中往往蘊含著像酒一樣、或淡或烈、味道相當複雜與雋永的情感。
詩歌是主觀的東西,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而不是看到花上有水滴之後再來感動得不行,之後再關上門來寫詩。《鵝》詩絕不是看到鵝在水中游之後的雕琢之作。寫這首詩時,駱賓王一定是先有一種很高興、與詩歌意境契合的心境。詩動於情,情有所動時才下筆,顯得得妙若天成,毫無苦攆之態。
正因為詩歌中蘊含著複雜的情感,所以對於一首詩歌,我們往往不能說讀懂了它,而只能說是體會了其中百味中的哪一味。對同一首詩,不同的人往往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讀出不同的快感來。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無法對“好詩”定一個客觀標準,正如同無法對所謂的“美人”定一個標準一樣,雖然說美人的確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稱之為美,但“美人”往往是一種主觀的東西,是一種隨時代變化的東西。詩歌也一樣。
五、“意、象、畫、樂、味”共同構成了詩歌的靈魂——境
通常所說的詩境,往往是由上文所說的“意、象、畫、樂、味”5大要素綜合而成。
當然,在有些詩歌中,與情對應的“理”也往往入境。最著名的詩歌,要數裴多斐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通篇都在說理。不過,這首詩之所以很有名,本人認為,是因為它把“生命、愛情與自由”這人生與詩歌的三大主題的關係,說得比較到位,從而獲得了較多的共鳴。
“理”入境的情況在唐詩中少見,但在宋詩中卻頗多。不過本人認為,“理”入境雖然也可以寫好詩,但是它與詩歌多多少少有點距離。“理”入境雖可以錦上添花,但不能算一大要素。
“境”是一個較複雜的構成體。是否有“詩境”是一種綜合判斷。天鵝浮水圖有詩境,但小雞啄米圖就沒有詩境,因為小雞啄米圖太實,不寫意,沒有畫的美感。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不寫詩,往往可能也都是忙著“啄米”去了。不過,等到吃飽了的那一天,終究會覺得“啄米”無趣的。
《鵝》詩白描生動是的詩境,不過那首著名和打油詩“江山一籠統,井眼一窟窿,黑狗一身白,白狗一身腫”白描的卻不是詩境。現在的人會說它很“雷”,主要原因是這首打油詩沒有情感。
總之,一首好詩,一定要有統一的情、境、意,且能以儘量少的限定帶來儘量多的味道、張力與感染力。(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