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446196438

      關於故事設計 ————  《密室之不可告人》的人物設定十分具有N×10年以來世界各地本格推理小說的特徵,首先是暴風雪山莊模式,由於旅遊、宴會、興趣社團等活動而將一群身份各異的人聚在一起,甚至只是在公共場合偶爾聚在一個空間內,這是不可能犯罪的一種常用人物設定,例如《尼羅河上的慘案》的輪船是透過旅遊將大家聚在一起,《X的悲劇》的電車是一群人沒有特別目的地乘坐了同一輛車。  不僅如此,片中人物性格、身份、職業甚至外形的特點,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在奎因的電車上、阿加莎的快車上、柯南道爾大師和柯南小朋友的別墅裡,都有著這樣的影子。  第一主角是一個推理小說家,即在故事中扮演偵探角色的人,可以稱為偵探。這部片中這個角色的推理作用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更多的是對案情的懷疑,但對密室細節的推理猜想以及對人物的深度剖析還是不夠。  受害者是富商(運用富商這種屬性比較容易設計出殺人動機),當然,受害者會有人陪同,往往是妻子或情人,這個陪同者通常會是懷疑的物件和線索的提供者。  推理小說家的朋友。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是,在智商上與小說家形成鮮明反差,或者能給偵探提供思路、協同推理,這種人的存在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在每一個恰當的時候給偵探提供陳述猜想、劇情演練以及開始講義的機會。  一對夫婦,這也是常出現的角色,一些情況下,夫妻二人之間的對話會不經意間給偵探提供思路,而兩人的你唱我和也是旁觀者意見的一種呈現。  一個不張揚的獨行者。片中的建築設計師,這類角色一開始並不起眼,到案件發生過後大家才知道他是建築設計師,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處理事情的冷靜開始引起人的注意。  一個不太配合集體行動的人。片中的白秀波。這種人由於對集體行動的漠不關心 ,往往會引起觀眾的反感,惹來或多或少的懷疑,但真正的兇手其實會密切地關心案情調查的進展。  管家,呃,看推理小說的人都明白,看動畫片(我是說柯南)的人也會明白吧。  一個行為令人懷疑的無辜者,片中小賈。這類人會在令人費解的時間地點做令人費解的舉動,並且不願或者不能解釋這一行為,從而被人懷疑,為案件增加迷霧。這個角色最終是否被害並不絕對。  《密室之不可告人》裡還有兩個很精典的角色特點,一是有無關案情的矛盾來作為風波,片中很明顯是李曉峰和白秀波;二是有幽默的小人物的形象,可以調節故事的節奏,並且調節觀眾的情緒,李曉峰和白秀波的膽怯表現都算是這樣的調節,一段時間內影院裡的觀眾“一見他就笑”,但這兩個人的膽怯還有差異,李曉峰屬於在關鍵時刻還是能勇敢起來的那種。這兩個角色設定的特點,即使觀眾沒有本格推理小說的基礎,也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  關於解謎與互動 ------------  影片中的密室有大有小,整體的山頂別墅不是一個絕對的房間密室,因為被害人的被害地點並不確定,儘管院門上鎖,但人要出去不是沒有可能。這個密室的產生主要是依靠在場人的證詞和其他物理旁證而建立起來的,成為完美密室的不可能犯罪。這個密室的詭計包括在場人作偽證,兇手在偵探看不見的地點或時間行兇。有一個小的密室便是1號房間,這個密室的詭計包括利用錄音筆造成時間錯覺,利用窗戶上鎖的方式,以及利用在場人的偽證。  從有棲川有棲的理論上來講,該片的密室也算是“偽裝不在現場”式的密室,  我不能記清楚影片的每一個情節了,而且分析密室的功夫還不夠,所以不能完全概括出所有密室及其詭計。  我是抱著要與主人公一起解謎的心態觀看電影的,可最終發現這部影片的設計實在讓觀眾難以代入。  一方面,對於忠誠的推理小說愛好者來說,影片前面的劇情大多是懸疑氣氛的渲染和詭異事件的呈現,並沒有留下值得思考的線索。(當然,可能是我推崇艾勒裡·奎因多一些,所以期盼著案件的描述中能不斷地給觀眾丟擲疑點及線索)。而在懸疑的營造過程中,推理的分量其實是很輕的:針對一個密室,小說家沒有進行細緻的觀察和推想,對人物的詢問也沒有進一步的追問和進一步的推敲,甚至在微波爐爆炸之後都沒有主人公深入的個人分析猜想,對各個人物的解釋也顯得輕信。你都已經發現了水跡、火柴、劃傷手指、小說、手機等疑點,你倒是推啊推啊推啊,非要等到警察來…… (可能是告訴廣大觀眾:你們平凡之輩別亂猜,這種事情還要交給銀民警察~)  案情發展在警察到來那一刻突然剎了個車,然後從輔路開上主路(HiaHia)。而案情的解決取決於最後小說家配合警察對相關人員的關係進行的調查,他們是在得知了這個關係的基礎上,將這些關係代入到案件中來還原案情的。那麼觀眾在沒有這個資訊作為支援時,所有對密室的分析猜想都是沒有用,因為這個關係的發現表明目擊者的證詞是謊言,那麼完美密室就被瞬間攻破。  另一方面,對於不是推理小說迷的觀眾來說,他們不一定跟著主人公去剖析案情,而是期待一個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並且天衣無縫的解釋。這種看來影片最後的解謎就顯得有些不負責,一個圓桌上揪出幾個人的關係,案件就解決了,可是整個謎案並沒有得到還原,即使大的疑點都已經被解決了,但很多鏈條已經連不上了,觀眾一般懶得花功夫去從頭到尾梳理案情(因為這又不是《盜夢空間》),所以就有點小不爽。  影片的拍攝不錯,有不少鏡頭設計都很有想法。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小說家、助理、管家等一行人往天台走的時候,畫面右側是通往天台的窄通道,通道左邊是兩層樓的玻璃牆面,所以,觀眾同時可以看到右邊人們的緊張匆忙,又可以透過玻璃牆面可以看見一樓的白秀波的忐忑不安,還有二樓窗戶透出房間的燈光。在燈滅的時候兩邊的人一致的驚慌,這一個場景把影像相對文字的優勢發揮了出來,這種同步性在小說中的表現是很有難度的。  細節設計,一塊斑駁的沙發地毯,或許是對複雜關係的暗示,或許是對別墅恐怖環境的渲染,或許是對沙發上人物心情的反映,菜鳥的我沒有辦法準確地講出電影的初衷,不過這一個細節卻讓靜止的道具有了生動的表現力,體現著設計者的細心。  希望對你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瓦爾登湖》中經典的英文句子的翻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