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029老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飛機的運用(都有)主要是雙翼飛機,機槍的全面運用(法國),坦克的登場(英國),潛艇的運用(德國)。毒氣協約國和同盟國都用過。飛艇也少量用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母艦,戰列艦(也是戰列艦退出戰爭舞臺的時期),巡洋艦等等艦船。槍械有: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霰彈槍、火焰噴射器,等等。各種噸位的坦克、裝甲車等等。還有吉普車的登場,火箭炮的運用。至於飛艇主要是針對德國潛艇的。還有各種飛機。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問題有點大了,兩次大戰中人類實際已經打出了戰爭體系,所以幾乎沒有什麼能顯得“最突出最實用”的大類。且無論是海戰、陸戰、空戰,都在戰爭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二戰,高技術類兵器的進化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不過,我個人認為在兩次大戰都比較突出的應該是“自動化武器”,誠然飛機坦克大炮都非常出彩,但當時的戰爭都沒有完全脫離輕武器戰爭的範疇,在各種大規模步兵戰術的應用中,自動化槍械都表現得非常亮眼。

    比如一戰時的“馬克沁水冷機關槍”,它取得的戰績極為輝煌,成為塹壕中最致命的武器之一,僅索姆河會戰一役,德華人就透過發展自馬克沁的GM08 7.92mm水冷機槍,打出了一天干掉6萬英軍的恐怖戰果。

    正是馬克沁這種全自動化武器的崛起,與大炮一同完全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形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士兵們被金屬火網壓縮在塹壕中,只能被迫躲開自動武器的掃射,打起了精銳士兵的小規模突擊戰和互相挖壕、打地道爆破的土木工程戰。從索姆河到馬恩河到伊普雷運河再凡爾登,各大絞肉機的前線火力支柱統統都是水冷機槍。

    最後人們還是靠著坦克的發明,才獲得了能在機槍陣地前繼續突擊的能力,否則這仗真的是沒法打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動化武器取得了長足進展,已經不是一戰中那幾樣不算成熟的作品了。衝鋒槍、輕機槍、自動步槍、通用機槍都以成熟的姿態站到了戰爭的最前沿。

    因為一戰的表現,一度被列為“反人道主義違禁品”的衝鋒槍在二戰表現的相當搶眼,無論是“索米”這樣精工細造的產品,還是“斯登”、“PPS-43”這樣的糙貨,或者“PPSh-41”、“湯普森M1A1”、“MP38/40”這樣的大規模經典款,它們都成為了戰場最重要的中近距離火力核心。

    許多國家紛紛將衝鋒槍的火力優勢和利於生產的特性發揮到極致,使之成為最艱難關頭大規模裝備部隊的武器,將“衝鋒槍”這一事物給戰略化了,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

    如蘇聯,透過快速廉價的衝鋒槍生產與裝備,武裝了大量的動員新兵,節省了相當多的訓練時間和工廠生產成本,不僅為德軍帶去了如山的壓力,也為生產飛機、坦克、大炮空餘出了更多的高階工人、機床和材料。

    再說輕機槍,輕機槍其實是以19世紀就出現的重管自動步槍為雛形發展出的武器,但真正的發展來自於一戰後。20世紀20年代是輕機槍的設計高峰,人們透過戰火中得到的經驗迅速優化出了這種輕型自動化武器。

    二戰中知名度較高的輕機槍有捷克ZB-26、日本大正十一年式、九六式、九九式、英國布倫、蘇聯DP-1928等,他們成了步兵班組乃至連排的壓制火力,是相當令人膽寒的利器,也更適合高速度的運動作戰。

    與輕機槍做對手的是通用機槍,這方面只有德國的兩顆獨苗——“MG34”、“MG42”,希特勒電鋸之名無人不曉(也有人喊希特勒的褲子拉鍊),端著兩腳架它們是輕機槍,端著高三腳架它們可以是對空機槍,掛上重架或安置上載具,它們立馬效能提升一截,成為能割風斷樹的重機槍。

    自動步槍方面,主要以德國的STG.44、FG.42和美國的勃朗寧M1918(BAR)為主(有說法認為索米和ZB26也應該歸入,當時的界限相當模糊,索米使用了9mm馬格努姆彈,ZB26選型時就有關於自動步槍的競標,二者實際使用也接近自動步槍,總之有這種說法,僅拿出來供大家思考)。這些自動步槍的運用打開了槍械世界的新大門,也讓步兵火力上了一個新樓層。

    正是這些自動化火力的演進,兩次大戰才各自產生了不同的戰爭模式表達,千千萬萬佔戰爭主體計程車兵們既被自動武器威脅,又依靠於自動武器,它們壓制和埋葬了緩慢的栓動武器,直到今天仍然在影響著戰爭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紋眼線暈色能淡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