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賀鑄.納蘭性德三人的作品可推為悼亡詞的代表,蘇軾 <<江城子>>,賀鑄 <<半死桐>>以及納蘭性德大量悼亡詞流傳於世,以其卓絕的藝術魅力引起後世多少同心人一聲長嘆,拋開藝術成就不談,細究他們各自的詞作,從細節上,可見情緣深淺,同為悼亡妻之作,也是有所區別的. 蘇軾的 <<江城子>>得到了最廣泛的讚譽的原因.不僅僅是它是第一首悼亡詞,還與它的藝術感染力有關.蘇軾十九歲與王弗結婚,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後王弗病故,葬於家鄉祖瑩, <<江城子>>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亡妻後所寫,與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經年,魂魄入夢,其悽楚之心境難自勝.東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憐身世之人,況且經歷了十來年宦海浮沉,恐怕並沒有多少時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這種溶入靈魂的刻骨相思,卻是“自難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這。”已是人生兩種不同階段的感情,沉靜和熾烈.亡妻的孤墳,遠隔千里,再無處憑悼,只有夢,可以寄託哀思.這時的蘇軾與王弗已是十年陰陽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貶奔走,自覺已經是"塵滿面,鬢如霜"竟恐擔心與王弗再見不能相認,蘇軾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值得提出的是一點,蘇軾詞中夢魂還鄉的時候對妻子進行了細節上的描繪,"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只有淚千行",小軒窗的梳妝場景可以推想是蘇軾與王弗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所常見的,對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的細節描繪在這具有痛徹入心的感染力.只是這樣平常地望著你梳妝的時候也永遠不會再有了.這點細節描寫是全詞中最突出的亮點,以此可見一則,東坡情真.二則,在十年的夫妻情緣中,兩人感情極好,不拘小節,詼諧的東坡恐怕是有為妻子畫眉弄妝的時候也是有的. 與之類似的還有被普遍認為藝術成就不在<<江城子>>之下的賀鑄的 <<半死桐>>,關於賀鑄,歷史上記載的事蹟並不多,以其代表作首句"凌波不過橫塘路"便知他喜歡用典,由文官轉武官,與蘇軾的天縱奇才不同,賀鑄的詩詞成就,與後天的涉獵有關,葉夢得 <<賀鑄傳>>所言"掇拾人所遺棄,少加隱括,皆為新奇."被認為藝術成就不在 <<江城子>>之下的 <<半死桐>>其實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同來何事不同歸", <<北夢瑣言>>中記徐月英送人詩"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而"梧桐半死清霜後,"脫形與枚乘 <<七發>>"龍門之桐......其根半死."白居易 <<為薛臺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喻夫妻為梧桐,死去一方,喻半死,而"露初?"應來自於古樂府"露?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詞句既然有如此多的出處,值得注意的是近乎平淡的最後一句,也是對日常生活的描繪."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一個賢惠端莊的妻子形象躍然紙上,如此好隱括他人詞句的賀鑄後一句追憶妻子補衣近似白描,與蘇軾相同,其一,也是情真意切.其二,雖不可考證賀鑄與妻子生活了多少年,但挑燈補衣的場景怕也是常見的,兩人曾共甘苦,感情自然也極深厚.追憶時生活細節上的描繪,這是 <<半死桐>>與 <<江城子>>的類似之處. 另一悼亡詞的代表人物納蘭性德被譽為是北宋以來中國第一詞人,王國維的 <<人間詞話>>對他的文學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讚美.納蘭性德出身高貴,父親位居類似宰相之職,二十歲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盧氏與他只生活了三年便難產亡故,夫妻的感情如何不得而知,但緣分卻是極薄的.納蘭一生創作頗豐,為悼念亡妻盧氏的詞作就有四十多首.他的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金鏤曲.亡婦忌日有感>>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蝶戀花>>先從天上月寫起,"一夕如環,夕夕都成""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對妻子遺言"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的應答,上闕寫自然現象表明.,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圓滿,與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詩句境界類似,縱觀全詞包括"無那塵緣容易絕"納蘭性德在人生的角度自悲喪妻遭遇,並沒有和蘇軾,賀鑄一樣對夫妻生活日常的片段進行擷取描繪.再看另外一首代表作 <<金縷曲>>,"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料也覺,人間無味.""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這些詞句也只是對眼前情景的描繪和對來世結緣的期待,確實如顧貞觀所云"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能卒讀."納蘭性德的悼亡詞與李後主亡國後的詞相類,悲慼入骨,沉迷自傷境遇之苦,不能說情不真切,可是卻缺少蘇軾賀鑄詞中那種對生活細節的追憶和相濡以沫的感覺. 這種區別可能與作者身世和夫妻的情緣有關,蘇軾和賀鑄皆不是出身顯貴,原配妻子應當都曾共過甘苦,出身平民也沒有那麼多講究,可能都會有眼見妻子夜補衣,梳妝的時候.而納蘭出身貴族,父陰顯赫,管居要職,所謂位高不由人,納蘭不一定有蘇賀那麼多簡單平淡的夫妻之樂,而繁瑣的滿族貴族禮節,他可能沒有看妻子化妝的經歷,上盧氏出身兩廣總督之家,也可能有"挑燈夜補衣"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他與盧氏的夫妻情緣只有短短三年即逝,納蘭悲悽的追思,缺少細節上的回憶,這正是造成他的作品與蘇軾賀鑄細節描繪差異的原因.
蘇軾.賀鑄.納蘭性德三人的作品可推為悼亡詞的代表,蘇軾 <<江城子>>,賀鑄 <<半死桐>>以及納蘭性德大量悼亡詞流傳於世,以其卓絕的藝術魅力引起後世多少同心人一聲長嘆,拋開藝術成就不談,細究他們各自的詞作,從細節上,可見情緣深淺,同為悼亡妻之作,也是有所區別的. 蘇軾的 <<江城子>>得到了最廣泛的讚譽的原因.不僅僅是它是第一首悼亡詞,還與它的藝術感染力有關.蘇軾十九歲與王弗結婚,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後王弗病故,葬於家鄉祖瑩, <<江城子>>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亡妻後所寫,與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經年,魂魄入夢,其悽楚之心境難自勝.東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憐身世之人,況且經歷了十來年宦海浮沉,恐怕並沒有多少時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這種溶入靈魂的刻骨相思,卻是“自難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這。”已是人生兩種不同階段的感情,沉靜和熾烈.亡妻的孤墳,遠隔千里,再無處憑悼,只有夢,可以寄託哀思.這時的蘇軾與王弗已是十年陰陽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貶奔走,自覺已經是"塵滿面,鬢如霜"竟恐擔心與王弗再見不能相認,蘇軾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值得提出的是一點,蘇軾詞中夢魂還鄉的時候對妻子進行了細節上的描繪,"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只有淚千行",小軒窗的梳妝場景可以推想是蘇軾與王弗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所常見的,對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的細節描繪在這具有痛徹入心的感染力.只是這樣平常地望著你梳妝的時候也永遠不會再有了.這點細節描寫是全詞中最突出的亮點,以此可見一則,東坡情真.二則,在十年的夫妻情緣中,兩人感情極好,不拘小節,詼諧的東坡恐怕是有為妻子畫眉弄妝的時候也是有的. 與之類似的還有被普遍認為藝術成就不在<<江城子>>之下的賀鑄的 <<半死桐>>,關於賀鑄,歷史上記載的事蹟並不多,以其代表作首句"凌波不過橫塘路"便知他喜歡用典,由文官轉武官,與蘇軾的天縱奇才不同,賀鑄的詩詞成就,與後天的涉獵有關,葉夢得 <<賀鑄傳>>所言"掇拾人所遺棄,少加隱括,皆為新奇."被認為藝術成就不在 <<江城子>>之下的 <<半死桐>>其實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同來何事不同歸", <<北夢瑣言>>中記徐月英送人詩"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而"梧桐半死清霜後,"脫形與枚乘 <<七發>>"龍門之桐......其根半死."白居易 <<為薛臺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喻夫妻為梧桐,死去一方,喻半死,而"露初?"應來自於古樂府"露?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詞句既然有如此多的出處,值得注意的是近乎平淡的最後一句,也是對日常生活的描繪."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一個賢惠端莊的妻子形象躍然紙上,如此好隱括他人詞句的賀鑄後一句追憶妻子補衣近似白描,與蘇軾相同,其一,也是情真意切.其二,雖不可考證賀鑄與妻子生活了多少年,但挑燈補衣的場景怕也是常見的,兩人曾共甘苦,感情自然也極深厚.追憶時生活細節上的描繪,這是 <<半死桐>>與 <<江城子>>的類似之處. 另一悼亡詞的代表人物納蘭性德被譽為是北宋以來中國第一詞人,王國維的 <<人間詞話>>對他的文學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讚美.納蘭性德出身高貴,父親位居類似宰相之職,二十歲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盧氏與他只生活了三年便難產亡故,夫妻的感情如何不得而知,但緣分卻是極薄的.納蘭一生創作頗豐,為悼念亡妻盧氏的詞作就有四十多首.他的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金鏤曲.亡婦忌日有感>>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蝶戀花>>先從天上月寫起,"一夕如環,夕夕都成""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對妻子遺言"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的應答,上闕寫自然現象表明.,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圓滿,與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詩句境界類似,縱觀全詞包括"無那塵緣容易絕"納蘭性德在人生的角度自悲喪妻遭遇,並沒有和蘇軾,賀鑄一樣對夫妻生活日常的片段進行擷取描繪.再看另外一首代表作 <<金縷曲>>,"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料也覺,人間無味.""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這些詞句也只是對眼前情景的描繪和對來世結緣的期待,確實如顧貞觀所云"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能卒讀."納蘭性德的悼亡詞與李後主亡國後的詞相類,悲慼入骨,沉迷自傷境遇之苦,不能說情不真切,可是卻缺少蘇軾賀鑄詞中那種對生活細節的追憶和相濡以沫的感覺. 這種區別可能與作者身世和夫妻的情緣有關,蘇軾和賀鑄皆不是出身顯貴,原配妻子應當都曾共過甘苦,出身平民也沒有那麼多講究,可能都會有眼見妻子夜補衣,梳妝的時候.而納蘭出身貴族,父陰顯赫,管居要職,所謂位高不由人,納蘭不一定有蘇賀那麼多簡單平淡的夫妻之樂,而繁瑣的滿族貴族禮節,他可能沒有看妻子化妝的經歷,上盧氏出身兩廣總督之家,也可能有"挑燈夜補衣"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他與盧氏的夫妻情緣只有短短三年即逝,納蘭悲悽的追思,缺少細節上的回憶,這正是造成他的作品與蘇軾賀鑄細節描繪差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