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琳琳家的小清子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和劉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前期顛沛流離,多次易主,那為什麼兩者的結局完全不同,一個揹負“三姓家奴”被曹操所殺,一個盛名在外建立蜀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身份方面。別看劉備第一次出場是市集上賣草鞋的,他的背景可不簡單,乃是漢室後裔,王室正統,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這個身份成了香餑餑,劉備投奔了誰,一方面可以打著清除漢賊的旗號,明正言順,另一方面向外表現出自己是有實力被認可的勢力。反觀呂布,和劉備一比,出身背景就差了很多,自然容易受到議論。

    2.性格方面。在小說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心繫百姓,宅心仁厚,忠義無雙的人物,在口碑上就佔了上風,每當投奔他處,都會被以禮待之,所以在離開時,也不會被指指點點。而呂布的性格,反覆無常,剛愎自用,給人十分不好的印象,所以每次易主,他那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名聲就會再次加深,人人共憤。

    3.離開方式方面。我認為這是造成兩者區別的主要因素。劉備易主都會給人一種大勢所趨的感覺,不會留下什麼把柄在他人手中,並且劉備總是以客人的身份自居,好聚好散。而呂布,他是以認乾爹的方式投奔,這就類似於主僕關係,而且呂布做法太絕情,兩任義父都慘死他手中。舉個例子,劉備就相當於正常離職,想自己做買賣,和公司領導商量好,大家還是朋友,呂布就相當於工作期間和競爭公司有勾結,不但離開你,還帶走公司機密,讓你破產。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被世人所唾棄。

  • 2 # 戚俞應嘉

    三姓家奴主要是指曾兩次給人當兒子,那就得隨父姓,然後自己本身有一姓,加之人品不好,見利忘義,兩殺乾爹,才有如此稱呼。

  • 3 # 不沉的經遠

    劉備沒有十次易主吧,最早在公孫瓚部下,後來改投陶謙,在陶謙死後就是自己在徐州割據,被呂布偷襲擊敗以後投奔曹操,後來離開曹操再次自立,被曹操擊敗以後投奔袁紹,然後離開袁紹再次自立,被曹操二次擊敗以後依附劉表,劉表死後劉備不肯投降曹操,於是和孫權聯合在赤壁擊敗曹操,此後就一直是獨立勢力,滿打滿算離開公孫瓚、曹操和袁紹算三次易主,其他都是投奔的物件自己死亡,不能算劉備叛離。

    另外劉備離開公孫瓚直接領導之後還是和公孫瓚一個陣營,早在公孫瓚和袁紹交惡後,他和田楷一起在青州和袁紹的軍隊作戰。徐州的陶謙遭到曹操攻擊時,因為曹操是和袁紹交好,而陶謙和公孫瓚友好,所以公孫瓚派田楷和劉備去救援陶謙,之後劉備留在徐州協助陶謙防禦。這個易主實際上並沒有轉換陣營。

    而離開袁紹也是要求南下勸說劉表一起進攻曹操,得到允許以後才離開,之後在汝南與曹操軍作戰,直到袁紹官渡戰敗以後,才不得不逃到荊州投靠劉表。從這點來說他並沒有背叛袁紹。

    至於離開曹操,劉備有反對曹操篡漢這個大義,所以起碼算是有原因。

    而呂布則不同,假如說呂布殺董卓還能扯上一個為朝廷除害的話,他殺丁原不過是因為董卓的收買,這種易主行為完全和劉備的不能相比。

    至於把劉備和曹操聯合進攻呂布算做易主這個完全是黑劉備了。劉備在徐州收留了無處可去的呂布,結果呂布趁劉備和袁術交戰時偷襲奪取了徐州,劉備因此不得不暫時向呂布投降,這個要怪也是怪呂布做人不厚道,劉備事後有機會不報仇才怪呢。

    劉備唯一一次對不起人是劉璋吧,不過也沒呂布做的那麼絕,把劉璋遷居到公安以後還是好好供養著的,也沒下手暗害,比呂布有人性多了,自然名聲也好一些。

  • 4 # 三國百曉生

    劉備是個禍水一樣的人物,跟誰混,誰倒黴,而且劉備也不是沒人罵,劉備想投孫權的時候,整個江東都在罵劉備,說他實力差,人品次,主公可千萬不要跟他玩啊!而呂布是內蒙古包頭人,當時遠離中原的教化,不懂得封建的那套規矩,所以做起壞事來更直接,也就更容易被當時的仕族唾棄。而劉備雖然也很自私,總是寄人籬下還想著奪人家業,但他總是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從道德上站著制高點,而且本身交際能力比較強,又懂得尊重名人,所以在輿論上,劉備明顯強於呂布。還有一點就是同樣是背叛老東家,呂布兩次都是直接殺死老闆,一次還搶了老闆的地盤,影響過於惡劣

  • 5 # 上將噯福斯

    劉備雖然也曾多次投靠別人,但他與呂布有本質的不同。

    呂布專門謀害主公,簡直就是白眼狼中的白眼狼!

    呂布追隨丁原,殺丁原。投靠董卓,殺董卓。投靠袁紹,又背叛袁紹。如果不是袁紹機警,也會被呂布害死。

    呂布走投無路,投靠劉備。反過來偷襲劉備的徐州。讓劉備無家可歸。

    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狼心狗肺!這,就是呂布。最後被勒死,也是罪有應得。相比之下,劉備則要高尚的多。

    除了劉璋和曹操,劉備從來沒有背叛過他所投靠的人。

    劉備投奔過公孫瓚,和平分手。投奔徐州陶謙,在陶謙老死後才佔了徐州。投奔袁紹,和平分手。投奔劉表,始終安分守己,沒有謀奪荊州。劉備的荊州,是從曹操手裡奪來的。

    劉備也投靠過曹操,後來又背叛了曹操。因為他參與了“衣帶詔”事件,如果不逃跑,就會被曹操殺死。沒辦法,劉備從此與曹操成為死敵。所以,陳壽在評價劉備的時候就說,劉備與曹操死扛到底,不僅僅是因為遠大的志向,也是為了避禍。

    劉備確實是謀奪了劉璋的益州,這個做的不地道。但是劉璋與劉備並不是君臣關係,他們只是相互合作的盟友。

    盟友之間翻臉,在三國太常見了。

  • 6 # 小故事短分析

    三國時期投靠諸侯是正常的,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三國時期很多人都有多次投靠人的經歷,比如劉備曾投過公孫瓚,袁紹,曹操等等,名將也是,比如張遼,關羽,趙雲,于禁,姜維等等都是投靠過兩位以上諸侯的。他們都沒有罵名,為何單單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呢 ?我們來看看

    三國演義中呂布確實投靠過好幾個人。我們一一說來看看,呂布最先投靠丁原,認丁原為乾爹,後來卻殺掉了丁原,又投靠了董卓,認了董卓乾爹,再後來又先後投靠袁紹、張揚、張邈、劉備,直到最後被曹操擒住,打算投曹操而後被殺。

    他被稱為三姓家奴主要是因為,呂布因為其勇武被幷州刺史丁原任為騎都尉,並認丁原為父,但是董卓入京之後,誘呂布殺丁原,並任他為騎都尉,他又拜董卓為義父,又被王允王允施連環計殺掉董卓。

    因為投靠的其他人他只是短時間的依靠,並沒有認乾爹,而且當時的互相投靠或者協作都是正常的。比如劉備也投靠過好幾個人,三國中的很多人也都有過投靠幾個諸侯的情形,這並不算什麼,很正常,所以呂布的其他幾次投靠就顯得正常了。

    至此他投靠了兩個爹,認了兩個爹,一個丁原,一個董卓,自身又姓呂,所以稱之為三姓家奴。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劉備先是追隨公孫瓚討伐黃巾軍。後來又投靠過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甚至劉備因為收留呂布被呂布奪了城池,有一段時間還靠著呂布苟延殘喘。

    同樣的兩個人,為什麼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而劉備就沒有人詬病他這些經歷呢。原因也很簡單,呂布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背叛,每次都是被利益驅使背叛舊主,並且也都殺害了舊主。而劉備呢,雖然說追隨過很多人。但其一劉備沒有效忠過任何一人。其二雖然劉備在這些人帳下又是拐帶將領,又是騙兵馬的。但劉備始終沒有害人。因為劉備沒有效忠過任何人。所以也就算不上背主棄信。

    呂布是正兒八經的弒父背主,雖然殺的只是義父,但古代對於君親師表看的是非常重的。但劉備投靠其他人基本都屬於合作關係。也就不存在什麼背叛不背叛。最嚴重只能說是欺騙。

  • 8 # 農夫說歷史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呂布是勇猛無比的將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三國諸侯割據時期,各路諸侯對呂布的評價,按道理會很吃得開,可是在三英戰呂布時,卻被張飛罵其是“三姓家奴”,有什麼好嘚瑟的,且看呂布都服務過誰,先認丁原為父,後被董卓的赤兔馬吸引,投靠了董卓,而後來的王允更是送美人--貂蟬,這下導致董卓與呂布產生嫌隙,最後還被呂布殺了,認貂蟬的義父王允為父(其實應該是老丈人,一個女婿半個兒),這下呂布就被冠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了。那張飛你好意思說呂布,怎麼不說你大哥劉備換老闆被呂布還勤呢?光有點勢力的諸侯,劉備就先後追隨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次數比呂布多多了,為什麼沒有被罵?與呂布不同,在於劉備跟每個領導,都是好聚好散,不會為蠅頭小利調轉槍頭,劉備從初期的三人小組的組長,陸續從十任老闆手裡籠絡了人才,趙雲,糜竺,徐庶,龐統、馬良、馬謖等等,滾雪球似的迅速壯大了自己,那為什麼十任老闆不痛恨劉備帶走老員工?因為劉備被天子稱為劉皇叔,且授有衣帶詔,匡扶漢室的,可謂名正言順,同為漢室臣子,你有什麼話說。看到了嗎?同樣是跳槽,呂布跳了三次都被罵,劉備跳了十次,不僅沒有被罵,反而都在誇劉備仁義,因為守得住自己的底線,做人不能忘本,再一個就是對待失敗的接受程度不同,呂布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可能接受失敗,而劉備呢,什麼都沒有,失敗又何妨,重新來過唄,所以很多人才稱讚劉備道“屈身守分,已待天下”。

  • 9 # 不知離愁

    呂布在三國時期是社會底層的代表,無論後來的成就如何都是不被管理階層(士人)階層看不起的。在這方面最高的例子何進最能體現出來,而曹操,關羽等人看不起士人階層都是因為他們不屬於這一階層。曹操是半宦官半士人,關羽和呂布一樣的純草根!士人階層對非士人階層的排斥非常嚴重,這也反應了宋,明清幾代文人階層(士人階層)對其它階層的排斥和打壓。特別是程朱理學成為中國主流的明清兩代一切非士人階層的英雄事蹟都被無限削弱,和被篡改!而親士人階層的皇族因為地位和衣食父母的關係得以倖免!明清皇族在歷史上的昏庸非常有名的卻被這些腐儒忽略和赦免!因為皇族他們得罪不起!而劉備就是草根的皇族,所以即使劉備幾投其主,又卑鄙的佔領和吞併同樣是皇族的西川之地和竊取東吳勝利果實的荊州(赤壁之戰東吳才是主力)也被赦免。西漢冠軍侯霍去病何等的英雄因為不屬於士人階層出身而且出身不正有幾人為他著書立說?五胡亂華之冉閔大王挽我大漢民族於滅種之時,可他因為不是士人階層且出身不好而被腐儒忽略和淡化連正史都不去記載。大家都不會忘記狄青因為出身的關係是怎麼被這些腐朽計程車人階層搞死的?滿朝文人都在皇帝面前討論狄青家裡的狗長龍角的謊言~~~這是多麼的荒唐!諸葛亮的事蹟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出入為什麼如此之大?為什麼他會被附加如此多不是他做出的事蹟?因為諸葛亮是士人階層的代表!明清兩代成書的小說側面反應出的現實生活中計程車人階層的統治力才是中國衰落的關鍵!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投奔人不可恥,可恥的是:你把所投奔之人給殺了,這叫賣主求榮,這才是重點。

    呂布的一生就是一個投靠、背叛、再投靠、再背叛的人生過程。

    呂布在丁原手下做事,為了生存及富貴,殺舊主丁榮,投靠新主董卓,這叫殺舊主投新主,標準的賣主求榮。

    呂布投靠董卓後,因與董卓產生矛盾,再加上天下大勢皆反董,呂布為了生存,又殺了舊主董卓,投靠新主王允,這也是賣主求榮。

    再之後,呂布被李催、郭汜擊敗,為了尋找新的靠山,投袁術,袁術不敢收,投袁紹,袁紹猜忌他,好不容易到兗州混了塊地盤,卻被曹操趕走。

    呂布又投靠了徐州的劉備,乘劉備在前線征戰,呂布把徐州奪了,把劉備的妻女給俘虜了,又是恩將仇報。最後劉備聯合曹操把呂布給滅了。

    呂布的行為簡直是惡劣,違反道德,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被罵為三姓家奴也不為過。

    劉備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尋求機會以圖建立功業的一生。

    劉備最早是投靠他的同窗公孫瓚,發現公孫瓚過於殘暴,於是離開公孫瓚,公孫瓚不久後就死了,死於與袁紹的戰爭失敗自焚而死,與劉備無關。

    劉備之後投靠徐州陶謙,不久陶謙又死了,陶謙是病死的,與劉備無關,而劉備則繼承了徐州。

    之後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劉備遂投靠呂布,不久呂布也死了,被曹操殺了,與劉備無關。

    劉備之後又投靠曹操,衣帶詔事發,劉備逃了,投靠袁紹,不久袁紹又死了,官渡之戰後病死的,與劉備無關。

    劉備又投靠了劉表,不久劉表又死了,病死的,與劉備無關,之後由於諸葛亮的出現,劉備開始獨立割據,不再投靠他人。

    劉備這個人很有自知之明,他投靠他人多是權宜之際,而且劉備大多能看出他所投靠之人是否能成事,並且在此人敗亡之前提前逃走,不至於引火上身。

    而且劉備身上有著大的聲譽,漢室宗親,當今天子的皇叔,而且為人極其仁義,不僅能感動刺客,而且能讓關羽、張飛兩個萬人敵緊緊跟隨,讓數十萬百姓跟著大軍進難,這等名聲,如何會落下罵名?

  • 11 # 優己

    誰說劉備沒有罵名了,超級偽君子說的就是他,劉備只是偽裝得好,等著人發現的時候都是把劉備給罵慘了。比如,呂布臨死前就大罵劉備大耳兒;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就對著劉備稱帝的方向連續三聲冷笑。

    在背主這方面,劉備對比呂布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相對於呂布的直接捅死劉備做得比較隱晦一點,比如劉備殺劉琦,劉備為了奪取劉琦的兵權,把劉琦軟禁起來,派了十幾二十個美女,每天輪流灌酒劉琦,然後還在酒裡放了砒霜,讓劉琦慢性中毒而死。劉備於公元208年投靠劉琦,劉琦死於公元209年。在這件事上面東吳有密探探知的,所以東吳一直向劉備討要荊州,不然就要公諸於世,這也是劉備對東吳氣短的主因。當然,呂蒙奪取荊州後就把這件事公諸於世,並直接導致關羽軍大量投降,因為不恥。

    再說劉備計奪劉璋西川。當時劉璋是把劉備奉為兄長,邀請他入川共同執掌西川軍政大事。但是呢,劉備在四川三年時間不斷結交豪強,收買劉璋部下,並且在羽翼豐滿的時候反叛進攻劉璋,在允諾優待劉璋的情況下劉璋投降,但是劉備轉手把他發配到荊州讓關羽把他軟禁看管起來,並用害死劉琦的方法毒死劉璋。

    至於說三國演義把劉備吹上天那隻能說作者三觀不正,因為個人的喜好過分吹捧劉備,連劉備放個屁都能捧成是香的,比如劉安殺妻招待劉備都成跟劉備仁德扯上關係,從這劉備吃人肉吃的大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個好東西。

  • 12 # 堅定的讀書人

    所謂“三姓家奴”出自於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呂布認丁原為義父,弒父,再認董卓為義父,再弒父。也就有了這個三姓家奴的罵名。

    其實正史之中,呂布並沒有被人稱過“三姓家奴”。

    首先看我們來看呂布為什麼殺丁原?

    呂布殺丁原遠不是因為受董卓利誘這麼簡單,歷史真相別有玄機!

    第一、在當時的形式看來,董卓已經威震洛陽,在軍事上有很強的威懾力,當時能夠制約董卓的主要人物只有袁紹和丁原,而丁原和袁紹是世族大家的代表,而當時的世族大家又把持著大部分的軍政資源,普通人是很難有提升空間的,當然也包括了呂布和丁原的部下的眾多將領,他們的升遷自然受阻,但如果投靠董卓就不一樣了,董卓沒有世族背景,一旦董卓成為國家首腦就一定會清除一些世家大族成員,騰出些位置給他的追隨者,再加上董卓之前做過幷州刺史,呂布的和丁原軍中一些將領都是董卓的老部下。他們之間是有情感基礎的,因此丁原公然與董卓對立,丁原部下多數人是不太贊同的,尤其是像呂布這個樣重量級的人物更是如此。就從丁原死後他的下屬都沒有和呂布有衝突,反而跟著呂布一起投靠董卓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呂布殺丁原是符合大家一致想法的。

    第二、《三國志》描述呂布以“驍武”著稱,但丁原只讓呂布做了一個“主簿”,“主簿”的職位,相當一個文字秘書。如此驍勇的武將,卻做了個文官,這至少意味著丁原不夠知人善任。後來,從呂布與李肅的對話表明了他懷才不遇的境況。至於呂布認丁原為義父的說法,純粹是小說家之言。史料記載的丁原對呂布是“大見親待”,僅此而已。因此,可以肯定呂布並沒有受到丁原重用。最後呂布在董卓高官厚祿、赤兔馬及黃金珠寶的收買下,殺丁原而投靠董卓了。

    呂布殺董卓

    《三國演義》王允巧施美人計用貂蟬挑撥董卓和呂布父子相殘,最終呂布殺掉了董卓,在正史中這個說法說法是不存在的,呂布殺董卓跟貂蟬沒有半點關係,呂布殺掉董卓的真實原因遠比我們傳統認知要複雜的多。

    呂布投靠董卓以後,董卓起先對呂布很信任,並收為義子。但後來呂布和董卓之間逐漸出現了間隙。

    第一,呂布本是丁原心腹,幷州集團的二號人物。呂布殺丁原後,帶領幷州集團投靠了董卓。但呂布的幷州集團和董卓的涼州集團以及禁軍三派不和,矛盾衝突極為嚴重。董卓軍地位最高的是西涼軍,其次是禁軍,幷州軍排最後。幷州兵一直遭到嚴重的歧視和排擠,呂布作為幷州軍的老大也只是相府一將,高順、張遼等人可想而知,所以呂布殺董卓並非呂布一個人的意思。呂布和董卓的衝突其實是幷州集團和涼州集團矛盾的集中體現,這是呂布殺董卓的根本原因。

    第二,董卓和呂布曾發生多次衝突,最嚴重的一次是呂布和董卓府裡婢女偷情,被董卓撞破,董卓拔手戟投刺呂布,呂布暗恨董卓,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需要提的是,歷史上沒有貂蟬這個人物,貂蟬的原型只是董卓府上和呂布偷情的侍婢。

    第三,王允的利誘是呂布殺董卓的直接原因。王允以重利引誘呂布,答應事成之後和呂布一起分享朝中大權,王允主政、呂布主軍。那麼大蛋糕砸過來,呂布怎麼能不心動。最終最終殺掉了董卓。

    透過呂布殺丁原和、殺董卓,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存在一些歷史客觀原因的推動,但也暴露呂布自身人格上的缺陷。《三國志》中,陳壽這樣評價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呂布背主輕義,賣主求榮是真實存在的,正由於呂布如此反覆無常,這才被世人所排斥,因此揹負罵名也是咎由自取。

    至於劉備十次易主卻頗有仁義之名呢?是因為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依附的其他諸侯名義上也屬於漢臣,劉備最多屬於帶兵入夥,屬於客將,沒有認父,更沒有弒主。

    而且相比呂布,劉備在政治上要高明得多。劉備無論在誰的帳下做事,慎言慎行,韜光養晦,而且劉備的每次易主,往往都有大義在身,就是後面的劉備以攻打袁術為名離開曹操也是因為衣帶詔事件,乃奉天子之命討伐曹操,叛出曹操乃也天經地義、名正言順的事情,所以不但沒有人指責他,反而還會讚歎劉備忠義。再加上劉備待人寬厚仁義,知人善任,頗有漢高祖之風。正因為劉備這樣的性格,讓他有了很好的名聲。

    我認為,正因為劉備在處理易主這件事情上往往佔據著大義,因此在民間一直享有很高的名譽,而呂布則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突破了一般人的底線,自然會揹負千古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唯美古風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