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嚮往,讓中國古代建築走進了自己的視野。進而對於建築文化,遂生興致。之前看過臺灣一位
教授——權寶德先生寫的一本小冊子《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三聯出版社的,很不錯,裡面全是談了建築文化的。但權先生的文章,更多地注重大的方面,於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小構件,則僅從華人注重裝飾文化的方面,提及一二。後又見有《華夏意匠》,也是講中國古代建築的,講得很細,但偏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於建築文化,亦多有涉獵,但也疏於考證,更像是一部中國古代建築史與中國古建的教科書。
個人比較喜歡參觀古建築,但凡遇著有些年代的建築,都喜歡繞物三匝,一窺究竟。於建築中的小構件,也是如此。可能大家都有印象,在大型的宮殿、寺廟、道觀的屋脊之上,都有一串神獸,這就是今天要說的“五脊六獸”。
先說說什麼是五脊?五脊,顧名思義,就是五條屋脊。但似乎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建築,都只有一條屋脊,何來五條?
從這張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座建築的屋頂上有五條屋脊。這種建築的頂部,叫做歇山頂。歇山式-常見古建築屋頂的構造方式之一。是古建築中造型最優美的一種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屋面的下部有四坡,而上部只有前後兩坡,兩山封護的山花垂直落在下部的屋面坡上。歇山式屋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故又稱為“九脊殿”,宋稱“廈兩頭造”。凡是古代重要的建築,都採用歇山式的屋頂造型。故宮的大殿,基本上都是用歇山式的。而且,歇山式的大殿,一半都以兩邊屋簷處的懸山上的懸魚做為結束。
這就是懸魚一般而言,屋脊上裝飾的銷售,主要是用九個,也有用十個的。九是陽數之極,用九表示著這個建築的等級非常高,也是非常尊貴的。用十表示圓滿,用十的建築是很少的,只有故宮太和殿上的走獸是十個。
【左起:仙人騎鳳、末位為鴟吻】
這屋脊上的走獸,排列的順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的,仙人在前,一龍二鳳三獅子,這是第一梯次的走獸;中排的是:四海馬五天馬六押魚七狻猊,第三梯次的是,八獬豸九鬥牛十行什。先看仙人,為什麼要在屋脊上安放一個騎鳳仙人?傳說:齊國國君齊王,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投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
然後是龍,也就是第一位,也有人說為鴟吻。為龍所生九子之一,性好望,多用於裝飾屋簷。但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根據《華夏意匠》中所介紹的,在屋頂上裝飾水生動、植物的圖案,是基於“防火”的觀念而來,將屋面寓意為湖海,有了水,就能克火。其實,這是巫術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叫做“厭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龍的說法,是更為準確的。此外,鴟吻,也是存在的,但不是在垂脊上,而是在正脊上。就是宮殿中央大梁的兩頭,都會裝飾鴟吻,也就是所謂的正吻。李允鉌說:據說,鴟吻是佛教傳入之後,帶來的一種觀念。所謂“虯尾似鴟的魚”,也就是“摩詰魚”。但“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其地位類似中國的河神。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雲:“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隋唐至元,時有以摩羯魚為紋飾,其中以唐遼金銀器及宋時耀州窯瓷器最多。以玉雕琢的摩羯魚較為少見。未見說摩詰魚與建築有何關係。佛教的摩詰魚,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鯨魚。但凡說第二個神獸為鴟吻的,大概是把正脊和垂脊給搞錯了,才會出現龍,又稱鴟吻的說法。故,還是以龍更為確準。龍在其上,龍又是掌管著四海之水,即便是著火了,再打的火也會被澆滅。
【鴟吻,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第二個是鳳,比喻有聖人之德。在這裡插一句,中國古代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向來存在著兩種涇渭分明的意見,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功能性,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裝飾性或者說象徵性。正是這兩種意見的不斷鬥爭,才促使中國古代建築沿著一條合理的道路去發展,美學與力學、視覺效果與使用功能不得不完全相結合,裝飾與功能的目的,很少孤立地去考量。臺灣建築學者權寶德說,中國的建築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裝飾文化。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儒家經典中,記錄了許多諸如盛世出麒麟、鳳凰之類的粉飾故事,從這個角度上看,作為鳳出現在建築之上,寓意天子有聖人之德,也就不足為怪了。
第三個是獅子,代表勇猛、威嚴。獅子能排到這個位置,還真是靠佛教傳入所賜。中國過去是沒有獅子的,獅子這種動物,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逐漸深入人心的。而且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的座騎,就是一頭青獅子。《傳燈錄》記載:“……-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第四位是海馬。
第五位是天馬。
第六位是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第七位押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第八位是獬豸。獬豸,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第九位是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第十位是行什。行什。行什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徵。古代建築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簷角處,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這些神獸,在屋脊上,讓建築的天際線,也因此而增添了許多的變化,大概是其功能性的一個補充吧。
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嚮往,讓中國古代建築走進了自己的視野。進而對於建築文化,遂生興致。之前看過臺灣一位
教授——權寶德先生寫的一本小冊子《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三聯出版社的,很不錯,裡面全是談了建築文化的。但權先生的文章,更多地注重大的方面,於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小構件,則僅從華人注重裝飾文化的方面,提及一二。後又見有《華夏意匠》,也是講中國古代建築的,講得很細,但偏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於建築文化,亦多有涉獵,但也疏於考證,更像是一部中國古代建築史與中國古建的教科書。
個人比較喜歡參觀古建築,但凡遇著有些年代的建築,都喜歡繞物三匝,一窺究竟。於建築中的小構件,也是如此。可能大家都有印象,在大型的宮殿、寺廟、道觀的屋脊之上,都有一串神獸,這就是今天要說的“五脊六獸”。
先說說什麼是五脊?五脊,顧名思義,就是五條屋脊。但似乎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建築,都只有一條屋脊,何來五條?
從這張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座建築的屋頂上有五條屋脊。這種建築的頂部,叫做歇山頂。歇山式-常見古建築屋頂的構造方式之一。是古建築中造型最優美的一種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屋面的下部有四坡,而上部只有前後兩坡,兩山封護的山花垂直落在下部的屋面坡上。歇山式屋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故又稱為“九脊殿”,宋稱“廈兩頭造”。凡是古代重要的建築,都採用歇山式的屋頂造型。故宮的大殿,基本上都是用歇山式的。而且,歇山式的大殿,一半都以兩邊屋簷處的懸山上的懸魚做為結束。
這就是懸魚一般而言,屋脊上裝飾的銷售,主要是用九個,也有用十個的。九是陽數之極,用九表示著這個建築的等級非常高,也是非常尊貴的。用十表示圓滿,用十的建築是很少的,只有故宮太和殿上的走獸是十個。
【左起:仙人騎鳳、末位為鴟吻】
這屋脊上的走獸,排列的順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的,仙人在前,一龍二鳳三獅子,這是第一梯次的走獸;中排的是:四海馬五天馬六押魚七狻猊,第三梯次的是,八獬豸九鬥牛十行什。先看仙人,為什麼要在屋脊上安放一個騎鳳仙人?傳說:齊國國君齊王,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投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
然後是龍,也就是第一位,也有人說為鴟吻。為龍所生九子之一,性好望,多用於裝飾屋簷。但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根據《華夏意匠》中所介紹的,在屋頂上裝飾水生動、植物的圖案,是基於“防火”的觀念而來,將屋面寓意為湖海,有了水,就能克火。其實,這是巫術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叫做“厭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龍的說法,是更為準確的。此外,鴟吻,也是存在的,但不是在垂脊上,而是在正脊上。就是宮殿中央大梁的兩頭,都會裝飾鴟吻,也就是所謂的正吻。李允鉌說:據說,鴟吻是佛教傳入之後,帶來的一種觀念。所謂“虯尾似鴟的魚”,也就是“摩詰魚”。但“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其地位類似中國的河神。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雲:“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隋唐至元,時有以摩羯魚為紋飾,其中以唐遼金銀器及宋時耀州窯瓷器最多。以玉雕琢的摩羯魚較為少見。未見說摩詰魚與建築有何關係。佛教的摩詰魚,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鯨魚。但凡說第二個神獸為鴟吻的,大概是把正脊和垂脊給搞錯了,才會出現龍,又稱鴟吻的說法。故,還是以龍更為確準。龍在其上,龍又是掌管著四海之水,即便是著火了,再打的火也會被澆滅。
【鴟吻,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第二個是鳳,比喻有聖人之德。在這裡插一句,中國古代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向來存在著兩種涇渭分明的意見,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功能性,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裝飾性或者說象徵性。正是這兩種意見的不斷鬥爭,才促使中國古代建築沿著一條合理的道路去發展,美學與力學、視覺效果與使用功能不得不完全相結合,裝飾與功能的目的,很少孤立地去考量。臺灣建築學者權寶德說,中國的建築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裝飾文化。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儒家經典中,記錄了許多諸如盛世出麒麟、鳳凰之類的粉飾故事,從這個角度上看,作為鳳出現在建築之上,寓意天子有聖人之德,也就不足為怪了。
第三個是獅子,代表勇猛、威嚴。獅子能排到這個位置,還真是靠佛教傳入所賜。中國過去是沒有獅子的,獅子這種動物,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逐漸深入人心的。而且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的座騎,就是一頭青獅子。《傳燈錄》記載:“……-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第四位是海馬。
第五位是天馬。
第六位是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第七位押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第八位是獬豸。獬豸,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第九位是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第十位是行什。行什。行什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徵。古代建築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簷角處,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這些神獸,在屋脊上,讓建築的天際線,也因此而增添了許多的變化,大概是其功能性的一個補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