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小魚
-
2 # 李舟創業筆記
去年確實挺不容易的,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經歷了很大的起伏。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危機危機,有人看到的是危險,有人看到的卻是機會。
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有人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最關鍵的是,看你敢不敢去做,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
1、賣口罩。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有段時間的口罩很難買,被炒到幾塊錢,甚至10多塊錢一個。
我有個店鋪,裡面就掛了幾個口罩的連結,因為沒有下架,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訂單。
那時的口罩,我們這裡已經是4塊多錢一個了,但是店鋪裡面掛的,還是100個才10多塊錢。
這樣肯定發不了貨呀,然後我一個個去讓他們申請退款,直到現在,還有幾十個訂單沒有退款成功。
那段時間,有朋友就是靠賣口罩,賺了10多萬。
2、賣頭盔。有些喜歡投機的人,就是喜歡去鑽政策的空子,然後短時間發一筆橫財。
記得是去年年中的時候吧,好像出了一則通知,就是說以後電瓶車和摩托車這種交通工具,必須一人一個頭盔。
結果就是,頭盔成了搶手貨。
有個搞電商的朋友,看準了時機,搞了一個新店,全部用來賣頭盔。
就半個月的時間,賺了7萬多塊錢。
當然了,像這樣的專案,肯定是不可持續的,大家冷靜下來之後,就慢慢的淡忘。
3、擺攤資料。相信地攤經濟,大家還記記憶猶新吧。
他去知乎上整理了一下襬攤的技巧,然後賣19塊錢一份,20天賺了3萬多塊錢。
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像這種投機的生意,只能夠短期去操作。
靠的就是當下人們的情緒,屬於在不理智的情況下衝動消費。
不過像這樣的熱點事件,確實能夠在短期內,藉助他的熱度來賺錢的。
給大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嘛。
就靠這一個招,堅持了三年多,也做出了一個12萬粉絲的賬號。
現在每天靠流量主的收益,也有200多塊錢。
每個人的思維還是不一樣,有些人可能適合做這種短期的投機專案,有的人還是更適合做長期積累的專案。
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能賺錢就行。
-
3 # 宣謙通訊
我看年初賣口罩的沒少掙錢。年底是養豬的沒少掙,還有種地多尤其是種玉米多的也掙到錢了,一直掙錢的是給大型央企,國企供應消耗品的單位或個人 比如我們當地給電廠供煤的個人,人家年年都順風順水。
回覆列表
以下十個行業最賺錢:
1.通訊行業
2019年以來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發展的帶動下,電信行業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疫情期間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等線上活動增加,電信業務收入預計將會持續改善。中長期隨著5G建設加速以及5G業務市場規模化推廣,中國電信行業市場前景持續看好。
2.短影片、直播等自媒體行業。
短影片從2019年就開始火的不要不要的,但是隻要你有新的創意,那麼在2020年,收入仍舊是不可估算的。
3.網際網路行業隨著國家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這方面的行業已經3433623766是蒸蒸日上了,現在新零售的提出、5G的到來,已經讓網際網路走向了一個更加深度的方向,現在網際網路+各行業”已經成為共識,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作為基礎設施,推動“萬物互聯”的時代也已經到來。
4.養殖業。
從2019年開始,豬肉、牛肉、雞肉等價格就開始居高不下,2020年搞養殖,相信也不會錯的。
5.農產品行業
對於許多人來說,農產品的利潤那麼低,而且一天能賣出去幾百斤就算不錯了,倒騰農產品能賺幾個錢呀?並且每天還髒兮兮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在正常的情況,出一次集市基本上毛利能達到三五百元,就算剔除成本,一天也賺個大幾百。如果你有銷路,並且農產品質量好的話,一天賺個上千元也不成問題。
6.ETC行業
2015年全國29個省(區、市)成功實現ETC聯網執行,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29個聯網省份(西藏、海南除外)累計建成ETC專用車道14285條;若按已建成車道14285條、每條ETC車道建設成本為30-40萬元、每個OBU(電子標籤)單價300元計算,中國ETC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59.87-173.16億元。
7.母嬰行業
新時代新變化,中國主流家庭人群結構在不斷最佳化,母嬰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挑戰,智慧共享搖搖車品牌撩娃搖搖車透過物聯網技術,精準覆蓋母嬰市場,一推出市場就獲得了消費者的追捧,權威媒體甚至報道顯示撩娃搖搖車的城市代理人年收入超百萬,創業者可以搜尋瞭解代理,同時這個專案也是寶寶智力發育的“加速器”,為中國寶寶帶來最實際的健康支援。
8.教育培訓機構。
中小學的教育培訓,資格證的培訓,收入都是很客觀的。投資不用太大,選擇合適的地點,聘用靠譜的老師,收入就會很不錯。
9.餐飲(外賣)行業。
雖然是很傳統的行業,但是收入也是可以期待的。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三餐,而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忙,做飯的時間很有限,所以,選在餐館,或者外賣是大多數的人選擇。
10.醫療健康行業
近年來,在宏觀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日常醫療需求走高、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等背景下,中國醫療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醫療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不斷增加。
因為此次疫情凸顯出的醫療器械短板,政府未來必將會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問題的能力,加大布局醫療健康產業,加速醫療器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