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捨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 (蔣雅雲)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捨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 (蔣雅雲)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