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總是得罪人,該怎麼辦?”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他自以為自己真誠待人,但每每說話還是會無意識地得罪身邊的朋友。最近一次得罪的,是他們單位的女同事。女同事穿了一身新衣裳過來,問他們怎麼樣。 他看了一眼,就很直接地說:“衣服料子感覺很不錯啊,就是顯得你腰有點粗。”話才說完,女同事尷尬一笑,就冷著臉走掉了。他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實話實說,怎麼就又錯了?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錯,而是我們明明錯了卻不自知。說話總得罪人的人,往往都是犯了三個錯。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戈戟。”說話傷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說的話過於直接。 總有一些人,標榜自己快言快語,覺得自己因為耿直才說出那樣誠實的話,但其實,說話直到傷人,那不是耿直,而是沒有修養。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看破不說破。知道是一回事,點破又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有自己的遮羞布,強行扯開的結果,只會讓關係變得一再尷尬。 多給別人留點顏面,就是多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羅伯·懷特曾經說過:“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情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去努力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就因為自己的情緒化發洩後悔不已。那天朋友去上班,路上碰到有人從三樓往下倒水,整個袖子都被潑溼了。朋友剛準備去理論,那人就已經躲回屋子裡了。 他攢了一肚子的火氣,上班之後也一直靜不下心來處理工作。旁邊的同事跑過來跟他分享昨天的趣事,朋友卻越聽越煩,覺得對方太過聒噪,脫口而出了一句話:“吵死了,你怎麼這麼多廢話啊!” 朋友告訴我,其實說完那句話之後他就後悔了,但是後悔有什麼用呢,嫌隙已經存在了。 學會對自己的話負責,才不會讓情緒支配大腦。誰都有遇上壞情緒的時候,理智的人,懂得壓制自己的情緒,該釋放的時候釋放,不該釋放的時候,也儘量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不讓自己的情緒變成嘴刀子傷人,才是我們對別人最大的尊重。 法國哲學家拉·羅什富科曾言:“若想樹敵,就勝於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請讓朋友勝於你。” 與人相處,總愛爭長爭短,言語勝人,才是得罪人的一大利器。 聽過一個故事。一對剛結婚的小夫妻打算去度蜜月,甜甜蜜蜜地走到機場,兩人才發現彼此的身份證都落在了家裡。不回家去取,今天肯定走不了;回家去取的話,機票肯定也遲了。 兩個人開始互相責怪。丈夫覺得是妻子丟三落四,妻子覺得是丈夫沒有提醒。兩個人都覺得錯在對方,說著說著,直接就在機場裡邊大吵了起來。誰也沒有想到,最後的蜜月期是在民政局度過的,爭個高下竟然將爭出了兩本離婚證。 言語能勝人,也能傷人。存了一顆比較之心,說出的話定然不會純粹,爭贏了別人,卻爭輸了感情。始終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爭得都是一時之快。 真正高情商的人,是對身邊所有的人保持一顆尊重的心。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需要我們一爭到底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放緩心態,將交流看做是溝通,而非一場辯論。 說話是一門藝術。說話太直的人容易把話說死;情緒太重的人容易把關係說斷;言語勝人的人容易把人心說涼。 《說話的藝術》中有這樣一段話,“壞話好說,狠話柔說,大話小說,笑話冷說,重話輕說,急話緩說,長話短說,虛話實說,廢話少說,把話說到心窩裡。” 好好說話,才能讓交流成為一種享受。尊重別人,不讓別人難堪,才是我們與人相處時最大的修養。
“不會說話總是得罪人,該怎麼辦?”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他自以為自己真誠待人,但每每說話還是會無意識地得罪身邊的朋友。最近一次得罪的,是他們單位的女同事。女同事穿了一身新衣裳過來,問他們怎麼樣。 他看了一眼,就很直接地說:“衣服料子感覺很不錯啊,就是顯得你腰有點粗。”話才說完,女同事尷尬一笑,就冷著臉走掉了。他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實話實說,怎麼就又錯了?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錯,而是我們明明錯了卻不自知。說話總得罪人的人,往往都是犯了三個錯。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戈戟。”說話傷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說的話過於直接。 總有一些人,標榜自己快言快語,覺得自己因為耿直才說出那樣誠實的話,但其實,說話直到傷人,那不是耿直,而是沒有修養。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看破不說破。知道是一回事,點破又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有自己的遮羞布,強行扯開的結果,只會讓關係變得一再尷尬。 多給別人留點顏面,就是多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羅伯·懷特曾經說過:“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情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去努力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就因為自己的情緒化發洩後悔不已。那天朋友去上班,路上碰到有人從三樓往下倒水,整個袖子都被潑溼了。朋友剛準備去理論,那人就已經躲回屋子裡了。 他攢了一肚子的火氣,上班之後也一直靜不下心來處理工作。旁邊的同事跑過來跟他分享昨天的趣事,朋友卻越聽越煩,覺得對方太過聒噪,脫口而出了一句話:“吵死了,你怎麼這麼多廢話啊!” 朋友告訴我,其實說完那句話之後他就後悔了,但是後悔有什麼用呢,嫌隙已經存在了。 學會對自己的話負責,才不會讓情緒支配大腦。誰都有遇上壞情緒的時候,理智的人,懂得壓制自己的情緒,該釋放的時候釋放,不該釋放的時候,也儘量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不讓自己的情緒變成嘴刀子傷人,才是我們對別人最大的尊重。 法國哲學家拉·羅什富科曾言:“若想樹敵,就勝於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請讓朋友勝於你。” 與人相處,總愛爭長爭短,言語勝人,才是得罪人的一大利器。 聽過一個故事。一對剛結婚的小夫妻打算去度蜜月,甜甜蜜蜜地走到機場,兩人才發現彼此的身份證都落在了家裡。不回家去取,今天肯定走不了;回家去取的話,機票肯定也遲了。 兩個人開始互相責怪。丈夫覺得是妻子丟三落四,妻子覺得是丈夫沒有提醒。兩個人都覺得錯在對方,說著說著,直接就在機場裡邊大吵了起來。誰也沒有想到,最後的蜜月期是在民政局度過的,爭個高下竟然將爭出了兩本離婚證。 言語能勝人,也能傷人。存了一顆比較之心,說出的話定然不會純粹,爭贏了別人,卻爭輸了感情。始終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爭得都是一時之快。 真正高情商的人,是對身邊所有的人保持一顆尊重的心。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需要我們一爭到底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放緩心態,將交流看做是溝通,而非一場辯論。 說話是一門藝術。說話太直的人容易把話說死;情緒太重的人容易把關係說斷;言語勝人的人容易把人心說涼。 《說話的藝術》中有這樣一段話,“壞話好說,狠話柔說,大話小說,笑話冷說,重話輕說,急話緩說,長話短說,虛話實說,廢話少說,把話說到心窩裡。” 好好說話,才能讓交流成為一種享受。尊重別人,不讓別人難堪,才是我們與人相處時最大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