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是魏學洢(約1596~約1625)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從中間到兩頭,先整體後區域性,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和總-分-總的敘述順序介紹了“核舟”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藝術的讚美和對民間藝術的讚揚。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作者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點,讚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藝,同時也高度讚揚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因而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課文,也被選入滬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29課課文、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三課課文。
文中描繪蘇東坡和佛印神態的語句集中在這一段: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可見,核舟上刻畫的蘇軾和黃庭堅(魯直)當時正在一起看書,蘇軾“左手撫魯直背”既表現出蘇軾和黃庭堅關係友好親密,也透露出蘇軾豪放瀟灑的性格。然後魯直“如有所語”,說明兩個人一邊看書一邊探討,可見二人遊山玩水之際還不忘切磋詩書,可謂好學、勤奮。這時的表情自然也會比較認真。
而佛印,“絕類彌勒”,也就是極其像彌勒佛,而且“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可見佛印作為一個出家人,一方面是傲然物外,一方面是心無掛礙,縱心山水、怡然自得。
這樣蘇東坡和佛印不同的性格特點(蘇軾瀟灑勤奮認真;佛印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就透過神態和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
《核舟記》是魏學洢(約1596~約1625)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從中間到兩頭,先整體後區域性,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和總-分-總的敘述順序介紹了“核舟”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藝術的讚美和對民間藝術的讚揚。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作者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點,讚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藝,同時也高度讚揚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因而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課文,也被選入滬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29課課文、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三課課文。
文中描繪蘇東坡和佛印神態的語句集中在這一段: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可見,核舟上刻畫的蘇軾和黃庭堅(魯直)當時正在一起看書,蘇軾“左手撫魯直背”既表現出蘇軾和黃庭堅關係友好親密,也透露出蘇軾豪放瀟灑的性格。然後魯直“如有所語”,說明兩個人一邊看書一邊探討,可見二人遊山玩水之際還不忘切磋詩書,可謂好學、勤奮。這時的表情自然也會比較認真。
而佛印,“絕類彌勒”,也就是極其像彌勒佛,而且“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可見佛印作為一個出家人,一方面是傲然物外,一方面是心無掛礙,縱心山水、怡然自得。
這樣蘇東坡和佛印不同的性格特點(蘇軾瀟灑勤奮認真;佛印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就透過神態和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