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聊00003

    必須支援,上一部有點兒印象的科幻片還是珊瑚島上的死光!有四十年了,這部片子並沒有走美國路線,而是純中國的!

  • 2 # HumanFair507

    流浪的地球特效按經常看美國科幻片的標準,確實很一般,情節和表演更是乏善可陳,我看了一會就睡著了半小時,不吹不黑,不過比起中國那些低劣,惡俗,無聊的商業片來說,在題材上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個電影的實際的科幻硬核就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雖然已經是三百年前的科學了,但是第一次有人用公式準確描述了宇宙的執行規律,這是耶穌都做不到的偉大成就,這個現在也就是初中的知識,但是能真正理解,運用這個公式的其實很少。劉慈欣的作品確實和國際大作有差距,不過相比那些挖人祖墳,修真成仙的網路寫手,已經算是既有理性冷靜的科學邏輯,現實的人文情懷,又不乏歷史厚重的佳作了。現在,對這個電影的惡捧已經成了一種不正常現象,每個人都應該自由發表自己對一個電影的觀感和好惡,這些對批評電影的意見一擁而上,恨不得上升為人身攻擊的行為,明明就是網路暴行,和文革時期的行為別無二致,這正是一個追求客觀,理性的科學愛好者所深惡痛絕的,這些角色哪裡有資格談喜歡這部電影?

  • 3 # 哈密瓜談歷史

    前天晚上去看了。

    實話實說,整體在中國產片水準之上。

    第一部中國產硬科幻,比好萊塢還是差了點,情節新穎,但是我沒記住多少。

    記憶猶新的是: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

  • 4 # 愛兔電影

    《流浪地球》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覺得看著相當不錯,有劇情,有淚點,有視覺效果,真的值得一看。

    從劇情來說,《流浪地球》以祖孫三代人的感情線為線索,很細膩的展現了三代人之間的交流與感情,在親情面前,我們真的也從來都是那麼嘴硬,但那個人卻依舊愛著我們,因為這是斬不斷的。生而為人,這是一方面。戰友情,家國情上也有體現,助人為樂,不懼犧牲等精神,在災難面前似乎體現的更淋漓盡致。而人性讓我們覺得生而為人的自豪,理性和感性交織而成為人,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會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在未來或許有很多的智慧機器,但是終究無法取代有人性的人類,因為我們除了理性和計算資料外,還有感性這一方面。

    在視覺上,色調冷暖相交,可以體會到地表的惡劣環境,又可以看出地下城的平和。安全與危險交織。特效再也不是當初的五毛特效,有很大的提升,中國的電影也向前進步了許多,這與製作者的用心分不開,最起碼,讓觀眾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就像是鑽石一樣的東西。服裝造型道具,看起來也是那麼貼合,在車輛上,語音播報更是搶足了戲份。

    在人物角色方面,每個人物情緒都線上,沒有一秒分神,不同的性格,有著不同的分工,而就算是柔弱也有著活下去的願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我們地球人又怎麼不柔弱,而我們也期望好好活著。

    總而言之,這部中國產科幻片,十分值得到電影院一看。中國產電影一定會越來越好,值得期待。

  • 5 # 中小學英語精修

    我昨天晚上就去看了。這個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畢竟是中國特效電影最成功的一部。

    雖然有些人噴劇情比較爛,但是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可以的。看電影只是開心娛樂,如果真的像那些抗日神劇那麼爛的話,那你還可以吐槽一下。但是這部電影算是不過不失吧。

    特效是沒得說的啦,因為對於中國產電影來說,在臉上的每一顆泥土都做的非常完美的話,已經算很難得了。

    我們看一下那些真正的爛片,用的都是面板白皙的小鮮肉,化妝都化到看不出所有的毛孔細節了,就算是臉上有點血也是隨便畫兩筆上去,半點敬業精神都沒有。而這部戲雖然是有年輕人吧,但卻看不出有小鮮肉們的嬌氣蠻橫,也沒有特別照顧哪一個演員,每一個細節都是做的很到位,這是我看到一半的時候的一個很大的感觸。兩個小時的時間,雖然不算驚心動魄,高潮迭起,但是還是被中國特效電影的崛起震撼到了。希望這會成為中國特效電影的一個里程碑,讓中國優秀的特效電影越拍越好。

  • 6 # F256172106

    首先我不會推薦朋友去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如果從中國產電影的標準去評判給到7分,如果按照真正的國際大片標準能到5分就不錯了!也不知道現在的自媒體怎麼想的,這麼一部普通的科幻題材電影能炒的這麼完美!說什麼在北美市場一票難求,我真是為現在中國的媒體導向擔憂,只要有資本就能給你炒上天!整個劇情就是一輛超級貨車,加上模擬太空站,劇情沒有,故事邏輯簡單!總而言之看完的感受是上當了,上了自媒體的當!咱們能不能別處處綁架愛國,都特麼理智點好嗎!

  • 7 # 海外劇集

    電影《流浪地球》用光影和細節架構起了讓人相信的另一個完整的世界!記住這是科幻、玄幻、架空等題材影視作品成功的首要因素。故事發生在距今五六十年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在全世界建立了12000臺行星發動機,讓地球擺脫木星的引力影響,把地球運輸至適宜人類生存的太空。

    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基礎上,汲取原小說的宏達背景和瑰麗想象,在這樣恢弘的背景和世界觀中,影片藉助光和影,用一個個具體而細緻的細節填充一副具有中國或東方特色的末日景象。

    在情感表達上,影片突出描繪了劉培強和兒子劉啟之間的父子羈絆。電影從劉培強告別兒子劉啟開始,到老戲骨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死亡,最後至劉培強開著指引飛船點燃木星木星為止。完成了劉啟成長線。

    相比好萊塢拍的科幻電影中放棄地球另尋他路不同,中國科幻更注重“家”,守護地球,守護家園是《流浪地球》的主要核心。結局劉啟繼承父親保家衛國之責,繼續守護者明天的希望,。一如電影中課堂上講的:這個時代不轉是還珍貴的便是希望,因為希望是我們回家的唯一方向,即便前途渺茫,也不再仿徨的擁著“小破球”一起笑著繼續流浪。

    影片在表現形式,視覺特效和故事推進反面很好的借鑑好萊塢,題主如果喜歡好萊塢式的大片,那麼《流浪地球》也十分符合你的觀影需求。其次,在價值觀和故事核心方面體現了較多中國元素勁兒中國式的情懷,填補了中國硬科幻型別電影的空白,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了一個好頭,這樣一部優秀的中國產科幻電影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援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那些人以五穀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