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紫靈魂
-
2 # 奏似天津味
我是一個90後天津娃娃,說起童年的美食滿滿的都是回憶。有很多童年的美食現在變成了來津旅遊的“特產”,兒時家人給的零花錢就能買得起的小吃,現在價格確實漲了不少。
媽媽,“嗡兒 嗡兒 嗡兒”來了。聽見衚衕裡的聲音,就知道蹬三輪賣熟梨糕的來了。熟梨糕跟梨沒有任何關係,這裡面的梨應該與“哩”字相通,意思是“熟哩兒”。是用大米磨成的面兒,放在特製木模具裡蒸熟。起初只有豆餡、白糖、紅果三種餡料,後來發展到有桔子、菠蘿、草莓、巧克力、黑芝麻等等口味。這種走街串巷的童年小吃,近幾年忽然間又流行起來,而且很多成年人紛紛加入購買的行列,爭相品味熟梨糕的美味,勾起對難忘童年的追思。
一到暑假,和小朋友一起踢球。踢完球口渴了,拿著口袋裡的一塊錢到樓口小賣部“娘娘”那買瓶山海關汽水。那一大瓶喝下去,那感覺別提多爽了。幾經沉浮的山海關汽水近幾年再次出現,但價格貴了許多。最重要的是,口味喝不出童年的感覺了,汽沒有那麼足,味道也有了些差別。但不管如何,它依然是我童年汽水的最愛。
拔糖,用麥芽糖熬製的糖稀。小時候最喜歡的不是吃的感覺,而是“拔”的那種樂趣。用兩根竹籤轉轉轉,把拔糖做好遞給小孩兒,小朋友們用兩根竹籤拔來拔去,長長的糖絲,玩起來高興極了。
酸磨糕,也是童年的小吃。酸磨糕是由酸棗面壓制而成,加上糖酸酸甜甜的,有很大一塊。後來酸磨糕熬成了醬,加上杏乾和白糖,最後用江米小碗兒一裝,就有了後來大家都愛吃的小碗抹醬。
-
3 # 桂香177
我是潮汕人,潮汕美食很多,但童年比較窮,就只有那幾種。
第一:麥芽糖,潮汕叫,麥生糖,小時候,下午時分就會有阿姨踩單車喊,麥生糖來買~
第二:小冰棒,店鋪在賣別人手工做的小冰棒,一毛錢一根,每天都會去吃
第三:各類糖,豬油糖,酥糖……
-
4 # 阿辛在海南
我們記憶中九零後的美食有很多,現在在很多小學校附近的小店裡還能找到,而有些已經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只存在於九零後對童年的記憶中。
九零後的美食,相信只要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都能說出一大堆,像是大大泡泡糖、旺仔牛奶、哇哈哈、香菇肥牛、北京麻辣泡麵、三鮮伊麵、小當家乾脆面、王中王火腿腸、親親蝦條、旺旺雪餅、旺仔QQ糖、華華丹、喔喔奶糖、星球杯、雪梅、話梅、烏梅、山楂片、香巴佬蛋、跳跳糖、幹吃奶片、西瓜泡泡糖、無花果絲、咪咪蝦條、大辣片、還有各種口味的辣條等等。
對於很多九零後來說,吃乾脆面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收集裡面的卡片,從收集水滸卡片到收集三國的卡片,我們家裡都堆滿了很多,可是總有一些卡片怎麼集也集不齊,即使和別的小朋友換也換不來,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天真可愛,現在也不捨得扔那些卡片。
還有就是衛龍辣條,那時在學校裡花一塊錢買一袋乾脆面,再配一包衛龍辣條真的美味極了。班級裡到處都是辣條的味道,老師一再的強調不許在教室裡吃辣條,可是還是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同學們總是趁著老師不注意偷偷地吃。
九零後童年的回憶總是和這些零食分不開,美好又快樂。
-
5 # 雲南微食光
作為一名90後,對於小時候的美食讓我記憶尤深的不是辣條,也不是大大泡泡糖,而是一種用紅糖漿勾勒出來的小食:糖人。
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大爺天天在學校門口支個小攤,每一位從他身邊路過的孩子,他都會朝孩子們微笑。攤位上擺著轉盤,5角錢轉一次,轉指標,指到那個做哪個...
沒人的時候,他就默默的在那裡慢慢的勾勒。一個個栩栩如生糖人出現了,有龍、鳳凰、蝴蝶、有十二生肖,還有葫蘆,燈泡等等。總之讓人眼花繚亂。
糖人,入口即化。濃郁的香甜味讓我永久不忘;大爺那緩慢的我勾勒,認真的樣子,永久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糖人,既是一種可玩、可觀、可吃的小食;同時,它還是一種傳承;一種技藝;一種文化!
-
6 # 不褪色的花
辛食記
我們記憶中九零後的美食有很多,現在在很多小學校附近的小店裡還能找到,而有些已經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只存在於九零後對童年的記憶中。
九零後的美食,相信只要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都能說出一大堆,像是大大泡泡糖、旺仔牛奶、哇哈哈、香菇肥牛、北京麻辣泡麵、三鮮伊麵、小當家乾脆面、王中王火腿腸、親親蝦條、旺旺雪餅、旺仔QQ糖、華華丹、喔喔奶糖、星球杯、雪梅、話梅、烏梅、山楂片、香巴佬蛋、跳跳糖、幹吃奶片、西瓜泡泡糖、無花果絲、咪咪蝦條、大辣片、還有各種口味的辣條等等。
對於很多九零後來說,吃乾脆面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收集裡面的卡片,從收集水滸卡片到收集三國的卡片,我們家裡都堆滿了很多,可是總有一些卡片怎麼集也集不齊,即使和別的小朋友換也換不來,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天真可愛,現在也不捨得扔那些卡片。
還有就是衛龍辣條,那時在學校裡花一塊錢買一袋乾脆面,再配一包衛龍辣條真的美味極了。班級裡到處都是辣條的味道,老師一再的強調不許在教室裡吃辣條,可是還是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同學們總是趁著老師不注意偷偷地吃。
九零後童年的回憶總是和這些零食分不開,美好又快樂
-
7 # 貝媽小小廚
作為一名80後,真是感慨萬千。我們小時候雖然中國條件已經再慢慢變好,但城市和農村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我從記事起家裡條件都不是很好,書包是媽媽縫織的,鉛筆盒就是個紙盒。紙盒也是自己生場病,媽媽帶著去打針,醫生會開啟一個紙盒,裡面有一瓶一瓶的藥,這個藥取出來用來打針,紙盒就被我偷偷拿過來回去當鉛筆盒。物質條件已經很匱乏了,所以真的不敢奢求有好吃的。
有一年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等中午吃完飯,她就帶著我們幾個小孩去了村裡一個賣吃的地方,買了我們從沒吃過的幾種零食,我記得我拿到了一包上面寫著泡麵,心裡想這能好吃嗎?開啟吃到嘴裡脆脆的,好吃極了,人生中第一次泡麵。吃完後袋子上添的都是口水意猶未盡啊。導致現在依然特別愛吃泡麵️雖然它是油炸食品,還是擋不住我對它的喜愛。
回覆列表
豬油糖,花生牛扎,大白兔奶糖,糖環,米糕,牛耳朵……好多好多,可惜現在就算流傳下來的也很少找得到小時候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