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雨衣課堂
-
2 # 秋葉152030477
拖延症就是懶,一個懶散的人就是上進心不強的表現,沒有人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也不受人尊敬!想想這些不可怕嗎?敢快改掉吧!
-
3 # 職場效率手冊
要改變拖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破局:
第一、要了解為什麼會拖延,在網上看過一個研究,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對於做事愛拖延這種行動控制能力較差的人,他們的大腦杏仁體體積較大,且杏仁體和另一個叫背側前扣帶皮層的大腦區域的功能連線較弱。大腦杏仁體體積較大的人,可能會更擔心行動的負面影響,因此表現出猶豫和拖延;除此之外,拖延還和性格、職業、對時間無感、沒有做好時間規劃、自己能力不夠多個方面有關。
第二、要認識拖延對工作、生活的影響。
第三、創設環境:如果想改變拖延,給自己的時間賦個價格,讓自己對時間有感。遠離讓你軟沙發、手機、過多的閒聊,找個學習的目標,尋找充滿自律者的環境。比如今年我加入了時間管理的社群和微信社群進行學習,當群友們早起在我朋友圈早起打卡的時候,我那拖延的毛病漸漸地受他們的行為影響,變得早起了。要試著找到每天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空間和時間。
第四、注重過程:在我們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比如寫活動方案時,你可以試著使用番茄工作法來估算自己完成方案的時間,在番茄狀態下專注的做好這一件事情,你可以估算成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大概時間,那麼在下次碰到同樣的任務時,控制在同樣的番茄時間甚至更短的時間內來完成,提升自己的效率,專注的工作狀態能有效地改善拖延。
歸根到底,在於人心,如果想改變,可以馬上行動起來。
-
4 # 風哥聊成長
拖延症似乎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話題,大家都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類似的問題。通常來講,造成拖延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畏難情緒
低估事情的難度
認為事情不重要
沉溺於某項喜歡的事情
意外情況的發生
忘了
對於不同的原因,其解決防範自然有所不同。比如對於畏難情緒,只要有個小小的起步,一旦開始行動,就會變得很容易。如果是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則要趕緊找出解決方法,自己無法解決的話,最有效的就是向別人請教。
我以前也是拖延症患者,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徹底擺脫了拖延症。大約10年前,在機緣巧合之下我接觸到了清單。從此開始使用任務清單,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程度列出來,然後按順序依次做完。從此以後,我幾乎不再為拖延而煩惱。這個方法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貴在堅持!
回覆列表
題主不要擔心!
拖延症其實是可以改變的!
拖延症其實是可以改變的!
拖延症其實是可以改變的!
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方法吧!
一、什麼是拖延症?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
二、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當我們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不如說備戰高數考試,一份工作計劃報告(尤其是業績不佳時),一篇論文等,我們就會感覺到精神上的痛苦。這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驅使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刷朋友圈,吃雞王者爐石LOL。這樣我們就能獲得精神上的短暫愉悅,當然拖延的時間越長越頻繁愉悅值越大,知道養成拖延症。
三、如何戰勝拖延?
1.改變環境
學習或工作時遠離一些能引起拖延的事物。愛玩遊戲?遠離手機。躺著就想睡?遠離床和沙發。閒的沒事想和別人嘮嗑?找一個安靜的環境沒人不就行了。當然不是說與世隔絕啥也不接觸不聯絡了,接下來就談到該如何劃分時間。
2.注重過程(如何管理時間)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拖延,是因為我們覺得某個任務很難,所以我們就會拖著不做,直到非做不可,才開始亂做一氣(好熟悉的場景!)。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我要用意志力克服對工作和學習的恐懼,需要用到意志力的地方僅僅是:改變你接觸到工作或學習的資訊之後的應對模式,。
如何改變可以參考“番茄時間法”,在集中學習或工作一小段時間(25-60min)後,給自己一點物質獎勵,形成正向的反饋機制。儘量選擇安靜的環境,這樣有助於你進入集中模式。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痛苦,有執行力的人會告訴自己“別浪費時間,忍一會兒就好了”,然後繼續專心投入,片刻之後這種暫時的痛苦就會煙消雲散了。
另外,在執行中,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是要投入過程中去。設想你的作業還有4道大題沒做,一味想著“快點寫出結果”只會讓你更加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寫出結果這個事實。然而事實上沒人在乎你是否寫出這些題的答案,重要的是你是否在上面花了時間和心思、有沒獲得實質的提高。
投入過程,結果才會水到渠成!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看似簡單得離譜的工作方法。我從知道這個方法開始就堅持使用。因為這個方法,我在一個又一個工作時間段中,達成了許多我之前難以想象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比如一週背完1000+個單詞,刷完一本高數題冊等,快去試試吧!
三、提供獎勵
人畢竟是人,不可能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注意力集中40分鐘後就開始分散。所以在一次“番茄時間”後要獎勵自己。比如看十分鐘手機,喝杯咖啡讀會兒書等。但是記住,鬧鐘時間一想就要遠離環境,開始新的“番茄時間”。
每當你高效地工作一天之後,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大獎勵。至於獎勵,你可以無憂無慮地去看一場電影,你可以給花一個晚上去逛街,由你任性。
以上方法可以總結為:
改變環境
注重過程
提供獎勵
文章精髓主要來自於《Learning How to Learn》(《學習之道》)很棒的一本書,對如何學習有很大幫助,有興趣的話題主可以買回來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