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蘭竹菊張三丰

    古人對竹就很偏愛,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做人就要高風亮節,按今天的話來講,竹子具有節節高升的含義,佛肚竹還有另一個含義,那就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竹子提醒我們隨時有一個平和的心態。

    佛肚竹主要生長在華南一帶,不耐低溫。造成佛肚竹黃葉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高溫乾燥,佛肚竹雖耐高溫,但喜溫暖溼潤環境,特別是在北方,高溫季節空氣乾燥溼度低,極易造成佛肚竹黃葉;再就是低溫潮溼,佛肚竹不耐低溫,盆栽5度以下就會受凍害。還有一種因素就是盆土偏鹼性,這主要是北方的土壤大都呈鹼性,而佛肚竹又喜酸性土壤,也會造成黃葉黃竿。

    佛肚竹出現葉黃竿黃,只是養護不當造成的,只要盆土中的竹鞭完好,佛肚竹是可以重新發筍的,也就是說佛肚竹出現葉黃竿黃,並不能判定佛肚竹就已死。這個季節只要多澆水噴水,保持盆土溼潤,新筍很快就會冒出。不知道花友見過佛肚竹的竹竿本來就是金黃色,那是一種叫金絲的佛肚竹。

    要養好佛肚竹,離不開以下對水肥、溫度、光線等的管理。

    土壤的選擇:佛肚竹喜酸性土,盆土還要疏鬆透氣排水好,所以在配製盆土時,重點是盆土偏酸性,二是加沙土透水。由於澆水次數多,土壤易板結,最好每年早春時換一次盆。

    溫度及光線的管理:佛肚竹不耐低溫,盆栽越冬溫度要在10度以上,低於5度易受凍害,冬天要搬回室內養護。佛肚竹喜光,高溫季節可稍作遮蔭,其它時間儘量多見光,缺光易使佛肚竹徒長,降低觀賞價值。

    水肥管理:佛肚竹喜溫暖溼潤環境,盆土不積水為好,夏秋季盆土偏溼潤,可常噴水保溼,其它季節盆土見幹見溼。佛肚竹對肥的需求量不大,3-10月每月施一次磷鉀肥即可。

    總結:養好佛肚竹,做到冬天保溫,高溫乾燥季節保溼尤為重要。

  • 2 # 672236536430

    肚皮竹葉子和莖幹變黃還能繼續活著,需要做好下面n項工作。1:在每春季或者秋季進行分株繁殖的方法,使它重新生長新的植株。當春、秋季出筍前將老株叢從盆裡倒出,除去泥土,分出帶有一年生的竹杆,從竹頭相連最少處切開,另行上盆。分層埋土並輕輕壓實,放在蔭涼、蔽處,保持盆土溼潤即可。使它重剪生長髮育成新的肚皮竹。2:盆土必須選擇肥沃疏鬆且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熟化田園土及有機肥1份配製而成營養土最佳。3:生長期間保持盆土溼潤,每隔1個月施一次稀薄肥液一次,並注意鬆土,以利透氣。4:氣候乾燥和炎熱夏季需要經常用清水噴霧1次溫水,保持枝葉清新碧綠。5:生長季每隔1一1、5個月,搬到室外養護2個月,使葉片、莖幹不會出現發黃,脫綠的顏色。只有經過這樣養護後,肚皮竹不會死亡,重新生長和發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時期吳國的歷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