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色淺,灰褐色。
亞洲象肩高2.0~3.7米,體重2~7.5噸,非洲象肩高3.0~4.0米,體重3~8噸,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過2.6米,體重2-4噸。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援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几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由肌肉組成的,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
中南亞的象屬 或者非洲的 非洲象屬 中的一種,面板堅厚,無毛,長有一條長的柔韌的可以捲曲的鼻子,上顎二門齒髮展為長而彎的象牙。非洲象屬有巨大的扇形狀的耳朵。
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複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單胎。非洲象,體型較大,耳大,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體形較小,體重較輕,耳小,鼻末端有1個指狀突起。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著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
體色淺,灰褐色。
亞洲象肩高2.0~3.7米,體重2~7.5噸,非洲象肩高3.0~4.0米,體重3~8噸,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過2.6米,體重2-4噸。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援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几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由肌肉組成的,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
中南亞的象屬 或者非洲的 非洲象屬 中的一種,面板堅厚,無毛,長有一條長的柔韌的可以捲曲的鼻子,上顎二門齒髮展為長而彎的象牙。非洲象屬有巨大的扇形狀的耳朵。
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複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單胎。非洲象,體型較大,耳大,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體形較小,體重較輕,耳小,鼻末端有1個指狀突起。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著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