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靈147204686
-
2 # 半瘋半癲半半仙
1、令郎。令郎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原稱令郎君”。茅盾《秋收》:“通寶兄,尊駕貴恙剛好,令郎的事,你只當不曉得罷了。”選自王國安《世界漢語教學百科辭典》1990年12月第1版第440頁。
2、公子。中國古代一種對別人兒子的稱謂。敬辭,多用於男性,現代漢語不常用。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先秦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女兒亦稱女公子。《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公羊傳·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何休注:“謂女公子也。”
3、大少爺。分三種情況,一是舊時尊稱別人的大兒子﹑兒子。 二是指好逸惡勞﹑奢侈揮霍的青年男子。 三是指有錢人家的兒子。
4、令嗣。令嗣,指對他人之子的敬稱;如同稱“令郎”。出自宋王安石《臨川集.吞大夫書》:“承教,並致令嗣埋名祭文,發揮美,足以傳後文今。”宋黃庭堅《答喻夫書》:“向見令嗣,眉目明秀。”
5、哲嗣。哲嗣是對別人的兒子的尊稱。出自《書·大誥》。中國傳統所謂哲,是指人之一種德性,一種能力。中國所謂智者,不是指一具有許多知識的人,而至少是能臨事辨別是非善惡的人,或是臨事能加以觀察,想方法應付的人,或是善於活用知識的人。中國所謂智之更深義,則是如孔子這樣能具知仁而行仁之德者。
人要成為哲人,不只是要愛知識愛真理,而且要有智慧。不僅要有智慧,而且要能得知識真理智慧之人格本身,化為「智德」。因此,“哲”通常與智慧、德性有關。“哲”只是稱美他人之辭,放在孔子以前人稱古先聖王為「哲王」。稱人自貽之命為「哲命」、稱人之後嗣為「哲嗣」。此外尚有哲夫哲婦之名。
主要用作兒子之稱。 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別人之子又可稱為“令子”、“良子”、“不凡子”、“賢子”等、尊稱的話是“令郎”、“佳兒”、“麟兒”、“令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