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口腹之慾,生活本質。中國古代的皇帝地位尊貴,但也是凡人,生老病死與衣食住行,樣樣都不會缺。也正因帝王家作為資源分配者,食物鏈頂端,吃住四海最佳,役使各派名廚,聚斂天下飲食,清代御膳水平達到了巔峰與鼎盛。確實,宮廷御膳為歷代帝王們所獨享,皇家的吃飯問題既有幾分神秘,也讓老百姓多了一些嚮往。

    清代宮廷皇族的吃飯問題歸御膳房管理,由內務府統一調配人員組成和篩選,層層遞進,流水線作業,機制非常成熟,僅僅在皇帝常駐的養心殿,就有幾百號人為皇帝吃飯服務,還不包括太監宮女等非膳食服務人員,彼此之間忙忙碌碌,好不熱鬧。

    除去日常的點心,水果乃至茶品,在正餐時,皇帝一人平日最普通的一頓飯,至少需要準備20道左右菜。如果有小型宴會,有時至少要製作134道熱菜,48道冷盤。如果是大型典禮筵宴,滿漢全席是少不了的,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即使皇帝每道菜品嚐一口,也會撐死的。因此,皇帝吃的不會太多。乾隆每次用膳都要有四五十種,光緒帝用膳則以百計。可以說是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宮廷生活的確很高貴,但也沒那麼神秘,就是吃的東西好一點,用的器具好一點,有人伺候罷了。

    根據皇帝的要求,御膳房各個機構隨時待命,輪流值班,膳房、茶房、肉房、乾肉房、壽藥房等高效率準備,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飯局等廚師不斷更新品種,蒐羅山珍海味,飛潛動植,花樣複雜,珍饈異饌無數。

    到了晚清時代,宮廷菜餚大類就達到200餘款,包含了幾千種小分類以及各類派生品種,容納了全國各地的風味美食,扒、炸、炒、熘、燒等特色兼備,烹調技術推陳出新。御膳房菜品以滿族菜、魯菜和淮揚菜用料名貴,而且注重饌品的造型,奢侈糜費,強調禮數,器物搭配,非常看重菜品色彩、質地、口感、營養等方面的協調與搭配,強調健康與養生。

    不過,在皇帝用膳之時,太監宮女在旁邊伺候,先嚐膳試吃,也有進食監督,一般是規定每道菜不會吃的太多,以免搭配不平衡,當然也不會侷限於三勺,皇帝喜歡吃就吃多少,這是沒有太大限制的,太監只是有提醒功能。雍正皇帝眼見皇宮過於浪費,就規定吃剩下的菜品用途:

    凡粥飯及餚饌等類,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

    雍正皇帝都算是比較珍惜民脂民膏了。一般而言,宮廷御廚們為了應對皇帝不時之需,提前半天或一天準備查驗,做好菜餚,不至於臨場手忙腳亂,在大型節慶或典禮之際尤其如此。

  • 2 # 豬豬大師

    防止被人下毒,摘錄《宮女談往錄》關於慈禧的御膳規矩,就可探明究竟。

    慈禧的御膳菜餚上百道,因為老祖宗規矩,食不過三,這點和甄嬛傳裡一樣。每道就三筷子或三湯匙,由太監佈菜,一般就兩筷子,動到第三筷子就要撤了,半個月都不能上這道了。目的是預防有人下毒,不能有所偏好,用膳時還有四個家法太監“監督”。兩筷子當然吃不飽,所以以多致量。剩下的不是倒掉,而是賞了,或者分了,侍候慈禧的宮女太監其實和她吃得一樣,只是不同席。製作過程、用膳過程複雜嚴格。宮廷議論皇帝太后主子喜歡吃什麼,是可能掉腦袋的。

    【誰要瞎吹老太后愛吃什麼菜,愛吃什麼點心,小心腦袋搬家。這是個大忌諱,在宮裡絕對不許談這些。宮裡什麼事,都要上檔,可是皇帝、太后最愛吃什麼,絕不寫。這是不許讓人知道的事。因為什麼,大家都心裡頭明白,可誰也不說,誰說誰掉腦袋。】

    【還有一個嚴格的規矩,叫做祖宗傳下來的家法,就是‘吃菜不許過三匙’,平常老太后吃飯很遵守這個家法。如果要是在大的節慶日子裡,這種家法就顯得特別嚴肅了。】

    【壽膳房在宮裡頭是個大機關。我說不清楚有多少人,大約不下300多人,100多個爐灶,爐灶都排成號,規矩非常嚴。一個爐灶有三個人。一是掌勺的,二是配菜的,三是打雜的。這裡配菜的最主要。打雜的對各種菜、各種原料,必須先進行擇、選、揀、挑、洗、刷,各項工作完備以後,經內務府派來的筆帖式(文書官)檢查合格,然後才能交給配菜的。配菜的經過割、切、剁、片,把各種菜、各種調料準備好,又經過另外一個筆帖式檢查,按照膳譜的配方,檢查一遍,然後準備傳膳。】

    【碗和碟都是銀製的,據說如果菜裡有毒,銀就能變成黑色。然後交給太監,用黃雲緞包好,挨次遞上。黃雲緞包袱不到餐桌前是不許開啟的。這就是用膳以前的大概情況。宮廷裡對膳食管理非常嚴,生怕有人暗害,平常任何雜人都不許進壽膳房。幾乎是哪一個菜是哪一個人洗的,哪一個人配的,哪一個人炒的,都要清清楚楚,將來怪罪下來,或是受誇讚,要賞罰分明,有個著落。這就是制度嚴的好處。】

    【‘傳膳’必須老太后有口諭,誰也不能替老太后胡出主意。有了老太后的口諭,才能裡裡外外一齊行動。】

    【菜擺齊了時,侍膳的老太監喊一聲‘膳齊’,方請老太后入座。這時老太后用眼看哪一個菜,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老太后身邊挪,用羹匙給老太后舀進布碟裡。如果老太后嚐了後說一句“這個菜還不錯”,就再用匙舀一次,跟著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個就要發話了,喊一聲‘撤’!這個菜就十天半個月的不露面了。這四個身旁侍立的老太監是執行家法的。老太后也得服從家法的呀!老太后平時也知趣,侍膳的老太監也懂規矩,所以也就不吃第三匙。舀第三匙的菜,準是平時老太后喜歡吃的,若讓底下的人知道後,壞人就許在這個菜上面打主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系的真正邊緣到底在哪兒,距離太陽的核心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