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柏”字在做人的姓氏時正確讀音是bǎi,古音讀作bó
二、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在舊百家姓中排名第37位。
三、源流:
1、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舜帝時候的賢人柏翳(伯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秦本經》中記載:“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柏翳,舜賜嬴姓。”柏翳,就是大費,又稱伯益,為舜帝執政時期的司徒,專職負責畜牧之事,因功被舜帝賜姓為贏,此之後柏翳便有了兩個姓氏,即贏姓和柏氏。柏翳就是柏氏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古書記載,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幫助舜帝馴養鳥獸,教人們將牛、羊、豬、狗、雞、鵝馴養後,物質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
2、源於柏皇氏後代,出自周朝時期的柏國,屬於以國名稱為氏。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一個柏國,亦稱柏子國,是周公旦賜封柏皇氏後裔的一個子爵小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南中部。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西周時期,柏皇氏後裔所建柏子國,其華人將先祖時期的一些地名帶到了封國,如“皇人山”。著名的南宋學者羅泌在《路史·前紀六》中記載:“皇人山,謂之伏羲山。”柏皇氏為伏羲氏之一,因此稱“伏羲山”有證可循。柏子華人崇尚柏樹,稱頑強、高大而長壽的古柏為柏皇,並以柏為氏族圖騰,可見柏皇氏影響之久遠。柏子國在春秋時期是個弱小的諸侯國,因此依附於強大的齊國,為齊國的盟國之一,在史籍《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江、黃、道、柏方睦於齊”。在齊桓公姜小白霸業鼎盛時期,柏子國與江國、黃國、道國等小國與齊國十分和睦。
春秋末期,柏子國為楚國所滅。國滅後,柏子國王族後代和國民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稱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3、源於贏姓,出自遠古嚳帝時候的賢人栢招,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栢招,為帝嚳之師,史稱栢公。傳說他曾力促帝嚳“掃夔門之陋,惟嘉植之足珍,故美名之可究。”栢,就是古代的俗“柏”字,與柏字同義通用,因此栢招亦稱柏招。
在栢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栢氏、或柏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4、源於柏皇氏,出自遠古時代東方部族的首領柏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說,柏芝曾擔任伏羲氏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民眾而無所求,所以深得百姓們的擁戴,被尊為皇柏,稱柏皇氏。柏皇氏是華夏古老的一個群族,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
柏皇氏的後裔子孫後代以先祖居地名稱“柏山”為姓氏,稱柏氏。由於柏皇氏聰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王朝,他的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黃帝的地官是柏常,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帝嚳的老師為柏昭,堯帝治理天下時柏成子高立為諸侯,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氏一直是古姓中的貴族,西周初期柏有為太僕正等等。
後來,柏氏族人大多演變為其它姓氏,所以如今以柏為姓氏者反而很少了。
5、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撒勒只兀惕部,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薩爾圖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代撒勒只兀惕(山只昆部)部後裔,先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後始祖薩爾圖·柏德攜族遷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artu Hala。蒙古族、滿族薩爾圖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以先祖名字首音為姓氏,漢化稱柏氏。
6、⑴.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包括俄羅斯濱海地區南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⑵.滿族賽密哷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白號姓氏之塞蒲里氏,以姓為氏,滿語為Saimire Hala,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佈列亞河流域)、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長白山、黑龍江沿岸等地,是滿洲巨族,後多冠漢姓為柴氏、賽氏、柏氏等。
⑶.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8、源於姜姓,出自遠古炎帝的後代伯夷,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柏氏始祖中另有一位著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後代。伯夷,為殷商末齊孤竹君之長子,姓墨胎氏。起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至孤竹君逝世,叔齊卻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這樣忤逆了父命,遂逃跑了,而叔齊亦不肯即位,也逃之夭妖。。
古書記載伯夷,也有記作柏夷。上古時期“伯”、“柏”二字通假,因此其後裔子孫中亦有稱柏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四、分佈
柏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起歷史非常古早,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人口約五十萬四千餘,佔全華人口總數的0.0031%左右。
如今,柏氏族人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南、山東、安徽等省為多。
四、柏氏名人:
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唐代大將。其父柏造為安祿山所殺,良器乃學擊劍,立志報仇。被父友王奐推薦給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因功遷左武衛中郎將又擊敗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封平原郡王。繪像於凌煙閣。官至左領軍衛大將軍,卒贈陝州大都督,累贈司空。
一、“柏”字在做人的姓氏時正確讀音是bǎi,古音讀作bó
二、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在舊百家姓中排名第37位。
三、源流:
1、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舜帝時候的賢人柏翳(伯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秦本經》中記載:“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柏翳,舜賜嬴姓。”柏翳,就是大費,又稱伯益,為舜帝執政時期的司徒,專職負責畜牧之事,因功被舜帝賜姓為贏,此之後柏翳便有了兩個姓氏,即贏姓和柏氏。柏翳就是柏氏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古書記載,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幫助舜帝馴養鳥獸,教人們將牛、羊、豬、狗、雞、鵝馴養後,物質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
2、源於柏皇氏後代,出自周朝時期的柏國,屬於以國名稱為氏。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一個柏國,亦稱柏子國,是周公旦賜封柏皇氏後裔的一個子爵小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南中部。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西周時期,柏皇氏後裔所建柏子國,其華人將先祖時期的一些地名帶到了封國,如“皇人山”。著名的南宋學者羅泌在《路史·前紀六》中記載:“皇人山,謂之伏羲山。”柏皇氏為伏羲氏之一,因此稱“伏羲山”有證可循。柏子華人崇尚柏樹,稱頑強、高大而長壽的古柏為柏皇,並以柏為氏族圖騰,可見柏皇氏影響之久遠。柏子國在春秋時期是個弱小的諸侯國,因此依附於強大的齊國,為齊國的盟國之一,在史籍《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江、黃、道、柏方睦於齊”。在齊桓公姜小白霸業鼎盛時期,柏子國與江國、黃國、道國等小國與齊國十分和睦。
春秋末期,柏子國為楚國所滅。國滅後,柏子國王族後代和國民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稱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3、源於贏姓,出自遠古嚳帝時候的賢人栢招,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栢招,為帝嚳之師,史稱栢公。傳說他曾力促帝嚳“掃夔門之陋,惟嘉植之足珍,故美名之可究。”栢,就是古代的俗“柏”字,與柏字同義通用,因此栢招亦稱柏招。
在栢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栢氏、或柏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4、源於柏皇氏,出自遠古時代東方部族的首領柏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說,柏芝曾擔任伏羲氏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民眾而無所求,所以深得百姓們的擁戴,被尊為皇柏,稱柏皇氏。柏皇氏是華夏古老的一個群族,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
柏皇氏的後裔子孫後代以先祖居地名稱“柏山”為姓氏,稱柏氏。由於柏皇氏聰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王朝,他的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黃帝的地官是柏常,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帝嚳的老師為柏昭,堯帝治理天下時柏成子高立為諸侯,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氏一直是古姓中的貴族,西周初期柏有為太僕正等等。
後來,柏氏族人大多演變為其它姓氏,所以如今以柏為姓氏者反而很少了。
5、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撒勒只兀惕部,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薩爾圖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代撒勒只兀惕(山只昆部)部後裔,先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後始祖薩爾圖·柏德攜族遷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artu Hala。蒙古族、滿族薩爾圖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以先祖名字首音為姓氏,漢化稱柏氏。
6、⑴.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包括俄羅斯濱海地區南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⑵.滿族賽密哷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白號姓氏之塞蒲里氏,以姓為氏,滿語為Saimire Hala,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佈列亞河流域)、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長白山、黑龍江沿岸等地,是滿洲巨族,後多冠漢姓為柴氏、賽氏、柏氏等。
⑶.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8、源於姜姓,出自遠古炎帝的後代伯夷,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柏氏始祖中另有一位著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後代。伯夷,為殷商末齊孤竹君之長子,姓墨胎氏。起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至孤竹君逝世,叔齊卻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這樣忤逆了父命,遂逃跑了,而叔齊亦不肯即位,也逃之夭妖。。
古書記載伯夷,也有記作柏夷。上古時期“伯”、“柏”二字通假,因此其後裔子孫中亦有稱柏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四、分佈
柏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起歷史非常古早,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人口約五十萬四千餘,佔全華人口總數的0.0031%左右。
如今,柏氏族人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南、山東、安徽等省為多。
四、柏氏名人:
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唐代大將。其父柏造為安祿山所殺,良器乃學擊劍,立志報仇。被父友王奐推薦給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因功遷左武衛中郎將又擊敗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封平原郡王。繪像於凌煙閣。官至左領軍衛大將軍,卒贈陝州大都督,累贈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