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典故多到令人頭皮發麻,所以不大好翻譯,至少以小可淺薄之才不敢說翻譯得對,胡說八道一番,聊當反面教材就好。
王安石是宋朝第一流的詩人,如果非要弄一個排行榜,他肯定能進前三,甚至是第一。包括蘇東坡、黃山谷在內雖然在詩歌上成就不小,但憑心而論,對王安石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可以這麼說,學問越高的人,越推崇王安石的詩。
宋朝有一個江西詩派,以黃山谷為主,黃山谷的詩就是瘋狂用典,但他的典故水平照王安石差了一個檔次。宋朝以後的文人在詩話中經常調侃王安石亂改古人的詩句,但是嘲諷者有,譏諷者有,質疑他的詩歌創作水平的,沒有!
詩標題中的“德逢”姓楊,是王安石隱居時期的鄰居,也是朋友。王安石對他比較尊重,認為這個人品德才學都了不起。
先生:您的意思。
貧敝:亦稱貧弊,字面意思是貧窮,實際上是說這個鄰居安於貧窮,君子固窮,有古人之風。而這個古人指的應當是陶淵明。他在給兒子寫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家貧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所以小可才說這個貧敝是指古人之風。古人貧敝的典故不少,比如南北朝的文學家謝莊,他不願當官,在給江夏王的信中也說自己“家素貧弊,宅舍未立”,但為什麼認為是陶淵明呢,因為下一句裡有兩個字是柴桑。
想,即緬想。懷念,遙想之意。
柴桑:古縣名,為陶淵明故里。後世引伸為陶淵明。比如辛棄疾《鷓鴣天》“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比如齊已《酬廬山張處士》“終謝柴桑與彭澤,醉遊閒訪入東林。”這裡指楊德逢的家。
如果翻譯過來就是:先生固窮,有古人之風。隱居於此,有賢者之趣。
雞豚:(做成食品的)雞和豬,泛指家禽家畜,或者宴請各人的食物。陸游《遊山西村》中不有一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麼?但是在這一句裡,顯得要和孟子取得聯絡。
《孟子&梁惠王章句》“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句的原意是孟子在教梁惠王仁政之道,主要措施是發展經濟,減少苛政,節儉資源,這樣就會積累物資財富,百姓生活就會富足,這就是王道。百姓生活好了,連七十歲的老人都有肉吃。
但王安石用這個典故只是為了增加詩的藝術感,並不是說楊德逢王道仁政之類的,只是說他很“仁”,仁到捨不得殺掉家裡養的雞鴨,有朋友之間的調侃之意。
禾黍:原指穀物糧食。這裡是指《詩經》中的《黍離》,詩中原意是周朝的官員看到故國宗廟(當時周朝已經衰敗了)外長滿了禾黍,心中悲痛。但還有另一種說法,這指提商朝賢者箕子,他曾經輔佐商紂王,但不得其志。在商朝滅亡之後,他路過殷墟看到禾黍就很傷心。當然第三種解釋是他看到周朝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所以“信周公”
周公:是借用周公之名,實際上是周朝的官員。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因此,也可以說是周公。如果這一句的典故源於詩經,那麼這個周公指的就是周朝官員,如果這一句的典故是源於《史記》那這麼個周公就是周公姬旦。
顯然,這一句不論是孟子,還是周公都是借用他們的故事來增加詩歌的藝術魅力,與本義無關。
翻譯過來就是:性格溫仁善良(像孟子),日常勤奮勞作(如周公)
深藏:小可認為是借用了太史公《報任少卿書》中的名句“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也存在延伸含義,其一是《荀子》“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形容這個人有思想。其二可能是《淮南子》“故舜深藏黃金於嶄巖之山”,此人是把書藉當成寶貝,形這從此人沒有世俗慾望。李白《俠客行》不也有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麼?
組麗:美好之意。典故出自楊雄《法言》“霧縠之組麗”指美麗的布匹。
三千:虛指
牘:原指古代寫字用的木片,這裡指書籍。
這一句也是化用了典故,是《長恨歌》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人”,只不過前一句是美女,這一句卻是藏書,讚美這個鄰居喜歡讀書。
靜佔:幽靜地待著,指隱居生活。
寬閒:原指地方寬敞開闊,同時也指人的叢容悠閒之意。比如《舊唐書》魏徵上書說“此殿在內,處所寬閒,參奉往來,極為便近”,比如《太平廣記》“聲如天際自然而來,情思寬閒”
五百弓:源於佛教術語,是唐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數量詞,換算一下,這個距離大概是一公里左右。當然這個一公里和上一句的三千一樣都是虛指,僅僅是指寬闊而已。
翻譯過來就是,您喜歡讀書,在此悠然隱居
自可,可以,自我認同。
何藉,何必需要根據什麼?典故好像是出自《楞嚴經》中的名句“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劉龔:古人名字,是晉朝著名隱士張仲蔚的知交好友。陶淵明曾經寫詩給張仲蔚並讚美他。順便說過了劉龔是張仲蔚的唯一知音“舉世無知者,止有一劉龔”(陶淵明《詠貧士》)。顯然,這個劉龔指的自己(王安石),也就是說王安石把對方比喻成張仲蔚,把自己比喻成劉龔。
翻譯過來並不難,就是為人處世只要心安,朋友相知何必在乎少和多呢?
才薄如紙,信手亂譯,方家莫笑!
這首詩的典故多到令人頭皮發麻,所以不大好翻譯,至少以小可淺薄之才不敢說翻譯得對,胡說八道一番,聊當反面教材就好。
王安石是宋朝第一流的詩人,如果非要弄一個排行榜,他肯定能進前三,甚至是第一。包括蘇東坡、黃山谷在內雖然在詩歌上成就不小,但憑心而論,對王安石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可以這麼說,學問越高的人,越推崇王安石的詩。
宋朝有一個江西詩派,以黃山谷為主,黃山谷的詩就是瘋狂用典,但他的典故水平照王安石差了一個檔次。宋朝以後的文人在詩話中經常調侃王安石亂改古人的詩句,但是嘲諷者有,譏諷者有,質疑他的詩歌創作水平的,沒有!
詩標題中的“德逢”姓楊,是王安石隱居時期的鄰居,也是朋友。王安石對他比較尊重,認為這個人品德才學都了不起。
先生貧敝古人風,想柴桑在眼中。先生:您的意思。
貧敝:亦稱貧弊,字面意思是貧窮,實際上是說這個鄰居安於貧窮,君子固窮,有古人之風。而這個古人指的應當是陶淵明。他在給兒子寫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家貧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所以小可才說這個貧敝是指古人之風。古人貧敝的典故不少,比如南北朝的文學家謝莊,他不願當官,在給江夏王的信中也說自己“家素貧弊,宅舍未立”,但為什麼認為是陶淵明呢,因為下一句裡有兩個字是柴桑。
想,即緬想。懷念,遙想之意。
柴桑:古縣名,為陶淵明故里。後世引伸為陶淵明。比如辛棄疾《鷓鴣天》“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比如齊已《酬廬山張處士》“終謝柴桑與彭澤,醉遊閒訪入東林。”這裡指楊德逢的家。
如果翻譯過來就是:先生固窮,有古人之風。隱居於此,有賢者之趣。
憐憫雞豚非孟子,勤勞禾黍信周公。雞豚:(做成食品的)雞和豬,泛指家禽家畜,或者宴請各人的食物。陸游《遊山西村》中不有一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麼?但是在這一句裡,顯得要和孟子取得聯絡。
《孟子&梁惠王章句》“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句的原意是孟子在教梁惠王仁政之道,主要措施是發展經濟,減少苛政,節儉資源,這樣就會積累物資財富,百姓生活就會富足,這就是王道。百姓生活好了,連七十歲的老人都有肉吃。
但王安石用這個典故只是為了增加詩的藝術感,並不是說楊德逢王道仁政之類的,只是說他很“仁”,仁到捨不得殺掉家裡養的雞鴨,有朋友之間的調侃之意。
禾黍:原指穀物糧食。這裡是指《詩經》中的《黍離》,詩中原意是周朝的官員看到故國宗廟(當時周朝已經衰敗了)外長滿了禾黍,心中悲痛。但還有另一種說法,這指提商朝賢者箕子,他曾經輔佐商紂王,但不得其志。在商朝滅亡之後,他路過殷墟看到禾黍就很傷心。當然第三種解釋是他看到周朝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所以“信周公”
周公:是借用周公之名,實際上是周朝的官員。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因此,也可以說是周公。如果這一句的典故源於詩經,那麼這個周公指的就是周朝官員,如果這一句的典故是源於《史記》那這麼個周公就是周公姬旦。
顯然,這一句不論是孟子,還是周公都是借用他們的故事來增加詩歌的藝術魅力,與本義無關。
翻譯過來就是:性格溫仁善良(像孟子),日常勤奮勞作(如周公)
深藏組麗三千牘,靜佔寬閒五百弓。深藏:小可認為是借用了太史公《報任少卿書》中的名句“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也存在延伸含義,其一是《荀子》“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形容這個人有思想。其二可能是《淮南子》“故舜深藏黃金於嶄巖之山”,此人是把書藉當成寶貝,形這從此人沒有世俗慾望。李白《俠客行》不也有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麼?
組麗:美好之意。典故出自楊雄《法言》“霧縠之組麗”指美麗的布匹。
三千:虛指
牘:原指古代寫字用的木片,這裡指書籍。
這一句也是化用了典故,是《長恨歌》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人”,只不過前一句是美女,這一句卻是藏書,讚美這個鄰居喜歡讀書。
靜佔:幽靜地待著,指隱居生活。
寬閒:原指地方寬敞開闊,同時也指人的叢容悠閒之意。比如《舊唐書》魏徵上書說“此殿在內,處所寬閒,參奉往來,極為便近”,比如《太平廣記》“聲如天際自然而來,情思寬閒”
五百弓:源於佛教術語,是唐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數量詞,換算一下,這個距離大概是一公里左右。當然這個一公里和上一句的三千一樣都是虛指,僅僅是指寬闊而已。
翻譯過來就是,您喜歡讀書,在此悠然隱居
處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劉龔。自可,可以,自我認同。
何藉,何必需要根據什麼?典故好像是出自《楞嚴經》中的名句“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劉龔:古人名字,是晉朝著名隱士張仲蔚的知交好友。陶淵明曾經寫詩給張仲蔚並讚美他。順便說過了劉龔是張仲蔚的唯一知音“舉世無知者,止有一劉龔”(陶淵明《詠貧士》)。顯然,這個劉龔指的自己(王安石),也就是說王安石把對方比喻成張仲蔚,把自己比喻成劉龔。
翻譯過來並不難,就是為人處世只要心安,朋友相知何必在乎少和多呢?
才薄如紙,信手亂譯,方家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