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加上,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標配,資料隱私問題成為前所未有的焦點之一。針對使用者資料和隱私,不同企業的CEO也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比如扎克伯格早在幾年前就說過:如今的時代是一個隱私已死的時代,於是Facebook在採用使用者資料方面比較廣泛,以至於曝露出驚天的醜聞,幾乎動搖了整個企業的根基,而 Google也曾被控訴與第三方公司共享資料。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則非常注重使用者隱私的保護,他們曾措辭強硬地拒絕為FBI解鎖一名嫌疑犯的 iPhone手機,CEO庫克甚至親自發送了1000字的郵件,陳述該事件之於蘋果的重大意義,前不久,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再度重申:蘋果的全部裝置都不會盜用手機使用者資料。

    在採訪節目中,庫克怒斥了一些公司索取使用者資料的說辭,認為這些說辭都是一堆廢話,比如“為了改善服務質量和使用者體驗”之類的,此外,庫克還信心滿滿地公佈了蘋果新的隱私保護政策,他要求全部軟體都要備註使用者資料的使用方式,總之,蘋果會謹慎處理全部的使用者資料,堅決不會分享給第三方機構或者用它們來推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重視資料隱私,蘋果和其他巨頭有什麼不同?

    談到資料和隱私,蘋果一直就如履薄冰,甚至有自虐傾向,他們的保密文化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為了保證自己的產品資訊不被洩密,他們會要求全部員工、供應商簽署保密協議,承諾如果出現洩密行為就要接受鉅額的罰款,而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他們則會把一些重大的專案做成代號,而且不同團隊拿到的代號也不同,以利追溯。

    凡此種種,操作條款達到數千條,事無鉅細地保護著蘋果的資料和隱私,顯然,這些只是蘋果自我保護的政策,和庫克所述的“保護使用者資料”不是同一回事兒,但企業的產品設計和運營常常與企業文化、領袖風格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喬布斯、庫克連同整個蘋果高層團隊都非常重視資料、隱私的保護,他們的運營策略就不會貿然碰觸紅線,況且,蘋果強大的自我保護措施,也意味著,只要他們願意,完全可以把“保護資料”的手段,應用於消費者身上,從這個角度講,蘋果和美國其他的科技巨頭有著基因上的不同。

    另外,庫克之所以能高調地譴責其他企業“處理使用者資訊”的行為,頗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事實上,依託於蘋果的系統構建,他們絕對有能力收集到全套的消費者資料,幸運的是,他們的壓根不需要這麼做。

    眾所周知, Google/ Facebook/蘋果雖然同為美國科技巨頭,同樣知道資料的巨大價值,但 Google/ Facebook的基因就是網際網路式的輕資產企業,他們需要向用戶提供服務,同時,需要收集使用者的資料來深挖出其潛在的需求,以便能及時、快速、精準地向其推送服務和廣告,比如筆者在網上購買了《雍正王朝》,這個消費資料會變成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網站的重要情報,他們會快速地給我推送《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如此案例不勝列舉,所以,Google/ /Facebook天然就需要消費者的資料和資訊。顯然,蘋果和這兩位巨頭有著很大不同,他們的利潤來自於硬體產品設計以及對供應鏈的優質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終端使用者,也叫 End-User的資料對他們沒有直接價值,但蘋果會特別關注消費者使用 iPhone的情況,這些資料一般來自於自己的維修門店,每年大量的維修記錄會直接反饋到新一代產品設計者手裡,依據此來針對性地改善自己的硬體設計,同時,供應商的生產過程也會產生大量資料,蘋果不惜花費大量成本來構建資料收集網路,旨在催動自己的大資料、人工智慧向前發展,持續提升產業鏈的效率,或者降低代工價格。

    總而言之,庫克並非不知道資料的重要性,只是因商業模式和掌握的資源不同,蘋果尚沒有采用“終端消費者資料”的計劃,況且,即便他們擁有宇宙第一的強勢品牌,也需要把使用者尊為上帝,自已卻要做產業鏈上的吸血鬼,直至吸乾產業鏈上的精血。

    資料大戰·蘋果在未來會如何佈局?

    現在,蘋果還遠未到“垂涎使用者資料”的時候,他們最賺錢的專案依舊是硬體 iPhone,但隨著競爭加劇、硬體創新乏力,蘋果也早早開始向服務業轉型,包括Apple music/ Apple care/流媒體影片等等都漸漸成為蘋果利潤的重要貢獻者,而這些服務又同消費者的資料密不可分,也就是說,如果蘋果的利潤結構轉向服務業,他們就非常有可能會收集終端消費者的資料,只是現在的時機尚未成熟罷了。

    有分析師稱,未來的任何生意都將同資料有關係,資料將同Sunny、空氣、水、電能並列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它會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會從一種形式轉成另一種形式,淬鍊出非常有價值的資訊,給產品設計、企業運營、高層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從這個角度講,在可預見的未來,任何有能力處理資料的企業,都不會白白地讓如此寶貴的資源流失掉,但隨著資料產業的擴大,“處理資料”的行為又不可能總是遊走在灰色地帶,更正向的做法應該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契約:消費者售賣資料,企業購買資料,雙方在公開透明地狀態下進行交易,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隱私洩露”或者“非法使用資料”的現象。毫無疑問,未來的資料生產、收集和分析,都勢必要基於智慧手機式的終端,蘋果在這方面佔據一定優勢,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iPhone雖然攫取了手機市場大部分利潤,但總的市場佔有率並不及三星和其他 Android手機,大大影響資料的總量,而且,他們對於大資料演算法、人工智慧開發也不佔優勢,換句話說,如果庫克沒有大肆提高iPhone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就說明蘋果還沒有“收集使用者資料”的大計劃。

    事實上,庫克的言論更多地是基於企業的運營和行業大環境,相信他也很清楚,大資料、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相關技術已經從“邏輯討論階段”進入到“實踐驗證階段”,越來越多的產品正成為現實,如果蘋果要想分上一杯羹,勢必要儘早開始動作,否則, iPhone只會淪為一個數據的通道,萬億市值的風光或許真得會被人搶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很胖是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