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年全世界範圍內能發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也有的年份沒這麼多次,日食多數是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的機會比較少。2012年有一次日環食,2015年一次日全食,2016年一次日全食,2019年一次日環食,2020年一次日環食。
日食發生的要求是日、月、地三者位於一條直線上,且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這樣在Sunny的照射下月球的影子才有可能落到地球表面上從而發生日食。而根據中國農曆編排的原則,將月球位於這樣的位置時的一天定為每月的初一。所以日食肯定發生於農歷每月初一朔時。
日食一定發生在朔日,即農曆初一,但不是所有的朔日都會發生日食。
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區域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
2009年7月22日,中國將見到一次日全食。日食頻寬230千米,長達3000千米,橫貫西藏南部和長江流域。全食階段長達5-6分鐘(最長的日全食階段約為7分鐘),且適逢江南盛夏的晴熱天氣,觀測條件極好。這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
食季是有可能發生日、月食的一段時間,它是同食限相聯絡的。由於日、月食的發生必須同時兼具兩個條件,並非所有朔、望都能發生,因此,一年中只有特定的一段時間,才能發生日、月食。我們知道,日、月食發生的條件是,太陽和月球必須同時位於同一黃白交點(日食),或分居兩個黃白交點(月食)或其附近。比較起來,月球是頻繁地(每月二次)經過黃白交點的,全年計24.5次;而太陽需隔半年才來到交點一次。所以,當時是否發生日、月食,主要取決於太陽是否位於黃白交點或其附近。太陽經過食限的這段時間,就被叫做食季。大體上,一年有兩個食季,相隔約半年。
食季的長短主要取決於食限的大小。食限愈大,食季就愈長。根據食限的大小和太陽週年運動的速度(平均每日59′),人們就能推算食季的約略日數。例如,日偏食的最小食限是15.9°,那麼,它的食季不會短於15.9°× 2÷59′=32.2日。這個長度已超過朔望月。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月球必有一次來到交點。所以,一年中必有二次日食發生。碰巧的話,每個食季首尾各一次,這樣,一年便有四次日食。
又如,月偏食的最大食限為11.9°,那麼,它的食季長度不會超過11.9°× 2÷59′=24.2日。這個長度不足一個朔望月。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月球不一定來到交點。所以,有的年份連一次月食也沒有;即使有,每個食季也只能一次,碰巧一年可以有二次。
由於黃白交點每年向西退行約20°,一個交點年(也叫食年)只有346.2600日,比迴歸年短約19日。因此,可能出現下列兩種情形
第一,一年中有兩個完整的食季和一個不完整的食季。若第一個食季剛好在年初開始,除在年中遇到第三個食季外,在同年的十二月中旬,還可能迎來第三個食季。在這種情形下,這一年有可能發生五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二種情形是,一年中有一個完整的食季(年中)和二個不完整的食季(年初和年終)。在這種情形下,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以前一種情形為例,假如第一個食季開始於1月1日,又恰逢合朔並且發生日食。在以後的346日(一個食年)中,在最有利的情形下,二個食季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三個食季開始於12月12日前後,由於12個朔望月為354.36日,比食年約長8日,即要到12月20日前後,才能遇上第十三次合朔,有可能發生額外的、也是這一年最後的一次日食。剩下的日期已不足半個朔望月,即使隨之發生月食,也要等到第二年的一月上旬。不過,這種情形十分罕見。
就全球而論,發生日食的次數比月食要多。但一地而言,見到月食的次數遠多於日食。這是因為,月食時見食地區廣(夜半球各地均可見),而日食時,地球上只有狹窄地帶可見。據統計,一個特定地點來,平均每三、四年就能逢到一次月全食;但是日全食平均要幾百年才能遇上一次。所以,世上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曾遇見過日全食的景象。
2008 2 7 環 南極洲、太平洋 2008 8 1 全 加拿大、北冰洋、俄羅斯、中國2009 1 26 環 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亞 2009 7 22 全 印度、中國、太平洋 2010 1 15 環 非洲、印度洋、緬甸、中國 2010 7 12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2 8 1 環 中國、日本、太平洋、美國 2012 11 14 全 澳洲、太平洋 2013 5 10 環 澳洲、伊裡安島、太平洋 2013 11 3 全環 大西洋、非洲 2014 4 29 環 南極洲 2015 3 20 全 大西洋、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北冰洋 2016 3 9 全 印度尼西亞、太平洋 2016 9 1 環 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 2 26 環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2017 8 22 全 太平洋、美國、大西洋 2019 7 3 全 太平洋、南美洲 2019 12 26 環 阿拉伯半島、印度、印度尼西亞、太平洋 2020 6 21 環 非洲、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中國、太平洋 2020 12 15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 6 10 環 北美洲東北部、北冰洋、俄羅斯 2021 12 4 全 大西洋、南極洲、太平洋 2023 4 20 全環 印度洋、伊裡安島、太平洋 2023 10 15 環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 4 9 全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4 10 3 環 太平洋、南美洲極南部、大西洋 2026 2 17 環 南極洲、印度洋 2026 8 13 全 北冰洋、格陵蘭島、大西洋、歐洲極西部 2027 2 6 環 太平洋、南美洲極南部、大西洋 2027 8 2 全 大西洋、非洲極北部、亞洲極西南部、印度洋 2028 1 26 環 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歐洲西部 2028 7 22 全 印度洋、澳洲、太平洋
一般來說,每年全世界範圍內能發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也有的年份沒這麼多次,日食多數是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的機會比較少。2012年有一次日環食,2015年一次日全食,2016年一次日全食,2019年一次日環食,2020年一次日環食。
日食發生的要求是日、月、地三者位於一條直線上,且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這樣在Sunny的照射下月球的影子才有可能落到地球表面上從而發生日食。而根據中國農曆編排的原則,將月球位於這樣的位置時的一天定為每月的初一。所以日食肯定發生於農歷每月初一朔時。
日食一定發生在朔日,即農曆初一,但不是所有的朔日都會發生日食。
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區域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
2009年7月22日,中國將見到一次日全食。日食頻寬230千米,長達3000千米,橫貫西藏南部和長江流域。全食階段長達5-6分鐘(最長的日全食階段約為7分鐘),且適逢江南盛夏的晴熱天氣,觀測條件極好。這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
食季是有可能發生日、月食的一段時間,它是同食限相聯絡的。由於日、月食的發生必須同時兼具兩個條件,並非所有朔、望都能發生,因此,一年中只有特定的一段時間,才能發生日、月食。我們知道,日、月食發生的條件是,太陽和月球必須同時位於同一黃白交點(日食),或分居兩個黃白交點(月食)或其附近。比較起來,月球是頻繁地(每月二次)經過黃白交點的,全年計24.5次;而太陽需隔半年才來到交點一次。所以,當時是否發生日、月食,主要取決於太陽是否位於黃白交點或其附近。太陽經過食限的這段時間,就被叫做食季。大體上,一年有兩個食季,相隔約半年。
食季的長短主要取決於食限的大小。食限愈大,食季就愈長。根據食限的大小和太陽週年運動的速度(平均每日59′),人們就能推算食季的約略日數。例如,日偏食的最小食限是15.9°,那麼,它的食季不會短於15.9°× 2÷59′=32.2日。這個長度已超過朔望月。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月球必有一次來到交點。所以,一年中必有二次日食發生。碰巧的話,每個食季首尾各一次,這樣,一年便有四次日食。
又如,月偏食的最大食限為11.9°,那麼,它的食季長度不會超過11.9°× 2÷59′=24.2日。這個長度不足一個朔望月。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月球不一定來到交點。所以,有的年份連一次月食也沒有;即使有,每個食季也只能一次,碰巧一年可以有二次。
由於黃白交點每年向西退行約20°,一個交點年(也叫食年)只有346.2600日,比迴歸年短約19日。因此,可能出現下列兩種情形
第一,一年中有兩個完整的食季和一個不完整的食季。若第一個食季剛好在年初開始,除在年中遇到第三個食季外,在同年的十二月中旬,還可能迎來第三個食季。在這種情形下,這一年有可能發生五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二種情形是,一年中有一個完整的食季(年中)和二個不完整的食季(年初和年終)。在這種情形下,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以前一種情形為例,假如第一個食季開始於1月1日,又恰逢合朔並且發生日食。在以後的346日(一個食年)中,在最有利的情形下,二個食季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三個食季開始於12月12日前後,由於12個朔望月為354.36日,比食年約長8日,即要到12月20日前後,才能遇上第十三次合朔,有可能發生額外的、也是這一年最後的一次日食。剩下的日期已不足半個朔望月,即使隨之發生月食,也要等到第二年的一月上旬。不過,這種情形十分罕見。
就全球而論,發生日食的次數比月食要多。但一地而言,見到月食的次數遠多於日食。這是因為,月食時見食地區廣(夜半球各地均可見),而日食時,地球上只有狹窄地帶可見。據統計,一個特定地點來,平均每三、四年就能逢到一次月全食;但是日全食平均要幾百年才能遇上一次。所以,世上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曾遇見過日全食的景象。
2008 2 7 環 南極洲、太平洋 2008 8 1 全 加拿大、北冰洋、俄羅斯、中國2009 1 26 環 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亞 2009 7 22 全 印度、中國、太平洋 2010 1 15 環 非洲、印度洋、緬甸、中國 2010 7 12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2 8 1 環 中國、日本、太平洋、美國 2012 11 14 全 澳洲、太平洋 2013 5 10 環 澳洲、伊裡安島、太平洋 2013 11 3 全環 大西洋、非洲 2014 4 29 環 南極洲 2015 3 20 全 大西洋、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北冰洋 2016 3 9 全 印度尼西亞、太平洋 2016 9 1 環 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 2 26 環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2017 8 22 全 太平洋、美國、大西洋 2019 7 3 全 太平洋、南美洲 2019 12 26 環 阿拉伯半島、印度、印度尼西亞、太平洋 2020 6 21 環 非洲、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中國、太平洋 2020 12 15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 6 10 環 北美洲東北部、北冰洋、俄羅斯 2021 12 4 全 大西洋、南極洲、太平洋 2023 4 20 全環 印度洋、伊裡安島、太平洋 2023 10 15 環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 4 9 全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4 10 3 環 太平洋、南美洲極南部、大西洋 2026 2 17 環 南極洲、印度洋 2026 8 13 全 北冰洋、格陵蘭島、大西洋、歐洲極西部 2027 2 6 環 太平洋、南美洲極南部、大西洋 2027 8 2 全 大西洋、非洲極北部、亞洲極西南部、印度洋 2028 1 26 環 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歐洲西部 2028 7 22 全 印度洋、澳洲、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