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個問題,因為我也參加了一次,所以經驗上並不是那麼具有代表性。但是也想說說我的看法。
因為初試成績出來之後,有好有壞。那個時候,大家都會在網路上尋找複試的同學。看見別人的成績,可能會打擊到自己。如果心態不太好的話,就不要去問了。成績好,也不要太自信。在我的母校,有第一名、前幾名被刷的歷史。所以,勝不驕,敗不餒。
在這過程中,我覺得心態很重要。我得知自己成績的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好像考不上怎麼辦,因為我還沒有考試了,就沒有必要給自己新增無謂的壓力。在那七天的時候,我也堅持每天做一套行測的試卷,讓自己一邊複習,一邊做好公務員的準備。其餘的什麼都沒有想。
14年初,我得知初試成績並不是很好,就開始著手找工作,並且定了工作之後,也在準備考市級公務員。我有信心去應對這件事,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壓在考研上。所以,工作、考公務員和考研複試,一個都沒有放棄。
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收到學校研究生院打來的電話,告知我進了研究生複試;當下是懵的,也覺得特別開心;趕緊放下手裡的工作,去學校的網站上確認參加複試。接下來就跟領導請辭,真的就只幹了一天的工作。
回到學校,看到複試的時間,留給我的已經不多了,也就七天的樣子。確定好行程,當晚就定了來回的飛機和賓館。之後,就拿著書,去圖書館看書。
在初試之後,我問了考研成功的學長學姐;他們告知我要準備一篇英文的自我介紹,還有專業英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多看看專業課老師的論文。在那七天,我又把自己考研學校的所有老師在當年發表的論文,全部看了一遍,重點的內容全部記下來,自我認為重點太多的文章,就直接打印出來學習。專業書籍,肯定是不能丟的;在複試的時候,一定會問到專業的問題。把初試的資料一定要全部過一遍,至少能保證自己有一個印象;要是時間多的話,多看看,總不是壞處的。
我現在都還記得我當時進去複試的狀態,以我是天下第一的自信進去的。對老師恭恭敬敬、回答問題不卑不亢,沒有聽清,請老師再說一邊。整個過程很順利,出來之後覺得自己還不錯。最後結果真的不錯,排名第五,徹底扳回了初試的尷尬。
如果覺得自己在大學的表現還不錯,可以做成一個簡歷給評委老師們看看。但這也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老師們抓到其中的一個點不放,就會很成問題,不是優點,反而成為了缺點。所以這點,要小心利用。
關於需不需要跟導師聯絡的問題,這個也是雙刃劍。問問看有沒有這樣的傳統。像我的學校就堅決拒絕提前跟導師聯絡。為什麼呢?因為我讀書的時候,我導師給我們說,很多考研的學生給她發郵件,但是她說學院有規定,不能破壞規矩。所以,發給她的郵件都沒有看。所有的同學都是在複試的時候才能見到導師。我的學生他們習慣性地需要跟導師聯絡,他跟導師聯絡的時候,導師都給他回信,希望他好好複習,也歡迎他選擇這位老師。當然最後,並沒有真的成為這位老師的學生。要知道你想選擇的導師,其他學生也希望啊,老師們都不太願意打擊學生,肯定都會說歡迎,所以也要自己學會掂量。
其他的,就自己問問前輩。前輩的話,信,而不能信全部。因為絕大部分的前輩也只參加過一次。
還是回到最初的那句話,自信很重要,沒有哪個學校、老師願意收一個唯唯諾諾、說話都不清楚、沒有條理的學生的。
加油,相信自己可以的。
針對這個問題,因為我也參加了一次,所以經驗上並不是那麼具有代表性。但是也想說說我的看法。
因為初試成績出來之後,有好有壞。那個時候,大家都會在網路上尋找複試的同學。看見別人的成績,可能會打擊到自己。如果心態不太好的話,就不要去問了。成績好,也不要太自信。在我的母校,有第一名、前幾名被刷的歷史。所以,勝不驕,敗不餒。
在這過程中,我覺得心態很重要。我得知自己成績的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好像考不上怎麼辦,因為我還沒有考試了,就沒有必要給自己新增無謂的壓力。在那七天的時候,我也堅持每天做一套行測的試卷,讓自己一邊複習,一邊做好公務員的準備。其餘的什麼都沒有想。
14年初,我得知初試成績並不是很好,就開始著手找工作,並且定了工作之後,也在準備考市級公務員。我有信心去應對這件事,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壓在考研上。所以,工作、考公務員和考研複試,一個都沒有放棄。
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收到學校研究生院打來的電話,告知我進了研究生複試;當下是懵的,也覺得特別開心;趕緊放下手裡的工作,去學校的網站上確認參加複試。接下來就跟領導請辭,真的就只幹了一天的工作。
回到學校,看到複試的時間,留給我的已經不多了,也就七天的樣子。確定好行程,當晚就定了來回的飛機和賓館。之後,就拿著書,去圖書館看書。
在初試之後,我問了考研成功的學長學姐;他們告知我要準備一篇英文的自我介紹,還有專業英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多看看專業課老師的論文。在那七天,我又把自己考研學校的所有老師在當年發表的論文,全部看了一遍,重點的內容全部記下來,自我認為重點太多的文章,就直接打印出來學習。專業書籍,肯定是不能丟的;在複試的時候,一定會問到專業的問題。把初試的資料一定要全部過一遍,至少能保證自己有一個印象;要是時間多的話,多看看,總不是壞處的。
我現在都還記得我當時進去複試的狀態,以我是天下第一的自信進去的。對老師恭恭敬敬、回答問題不卑不亢,沒有聽清,請老師再說一邊。整個過程很順利,出來之後覺得自己還不錯。最後結果真的不錯,排名第五,徹底扳回了初試的尷尬。
如果覺得自己在大學的表現還不錯,可以做成一個簡歷給評委老師們看看。但這也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老師們抓到其中的一個點不放,就會很成問題,不是優點,反而成為了缺點。所以這點,要小心利用。
關於需不需要跟導師聯絡的問題,這個也是雙刃劍。問問看有沒有這樣的傳統。像我的學校就堅決拒絕提前跟導師聯絡。為什麼呢?因為我讀書的時候,我導師給我們說,很多考研的學生給她發郵件,但是她說學院有規定,不能破壞規矩。所以,發給她的郵件都沒有看。所有的同學都是在複試的時候才能見到導師。我的學生他們習慣性地需要跟導師聯絡,他跟導師聯絡的時候,導師都給他回信,希望他好好複習,也歡迎他選擇這位老師。當然最後,並沒有真的成為這位老師的學生。要知道你想選擇的導師,其他學生也希望啊,老師們都不太願意打擊學生,肯定都會說歡迎,所以也要自己學會掂量。
其他的,就自己問問前輩。前輩的話,信,而不能信全部。因為絕大部分的前輩也只參加過一次。
還是回到最初的那句話,自信很重要,沒有哪個學校、老師願意收一個唯唯諾諾、說話都不清楚、沒有條理的學生的。
加油,相信自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