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之創客
-
2 # 佩玉的爸爸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可能對於學生自己報考志願的能力有了過高的考慮。同時對於家長和考生共同選擇志願之後,而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家長。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高考結束之後,家長和孩子一起填報志願的可能性最大,並且現在填報志願已經成了一種技術性工作,讓孩子自己完成,有可能會眼高手低,最後造成一種失誤。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或者觀看一下我們現在周圍高考成績一旦出現之後,孩子的志願有哪些?孩子的成績是多少?基本上家長和孩子都要一起來研究一下,選擇最適合孩子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的,也不是所有孩子的成績都能夠上北大清華,毫無競爭力就可以碾壓一切的。
所以說刻意的放大,家長和孩子一起填報志願,然後把這個事情歸結為家長包辦,本身就是錯誤的。
每一個孩子高考左右的時候,已經快接近於成年人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做事以及對家庭的責任已經慢慢產生,像這樣的一種割裂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的言論,我覺得不是太好。
總之,高考填報志願並不是那麼輕率,而必須根據孩子的成績,根據孩子的愛好結合家庭的特點,選擇最適合孩子的。
但也絕對不是家長包辦了孩子的高考志願。
所以說這個說法有點過激。
高考和志願選項本來是孩子人生中重要轉折點,也是孩子的權利,總是被家長自以為是的越權插手孩子的選擇,以為自己站的高看的遠有頭腦,以為自己可以指導和選擇孩子的未來幸福,這是很可笑很獨斷的思維邏輯,家長對孩子只有引導和建議的權利,沒有代替孩子選擇的權利,家長甚至就差一點沒有代替孩子高考和上大學了,是孩子愚笨還是家長“很聰明”呢?只有用最後的結果作為證明吧。實際上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父母的管理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屬於自己的時光裡,這些時光都被父母的“大愛無私”給理所當然的剝奪了,這就是孩子從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觀價值觀是什麼,每到自己選擇的時候都一片茫然,總是依賴別人,實際上孩子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和選擇的能力了,對孩子對家庭來說,這是可怕的現象。這就出現了為什麼天才級別的學生到最後只是一個庸才,而優秀的學生到最後只是一個蠢才,特別是當孩子獨自面對社會和生活的時候。家長父母應該清醒了,不要拿自己家庭的幸福和自己孩子的光明前途作為別人的醒世教材,有的甚至是三代人或者永遠都是別人的教材和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