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打荊州是必須的,但該不該殺了關羽,就值得商榷了。
208年七月,曹操率大軍南下,八月荊州牧劉表病死,繼任的劉琮很快就投降了曹操,於是曹操便控制了荊州大部,只有劉備和劉琦佔領的江夏郡還沒被曹操佔去。
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方瓜分。
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原本有七個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後來又從南陽郡、南郡中分出一部分設定了襄陽、南鄉二郡, 這樣荊州共轄九郡,稱為“荊襄九郡”。
赤壁之戰後,劉備搶先佔領了荊州南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外加江夏一部分,曹操佔領了荊州北部的南陽、襄陽、南鄉三郡和江夏一部分,孫權佔據南郡外加江夏一小部分。
接著,孫權為了拉攏劉備,就上表請求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為了讓孫權和劉備互相爭鬥,就讓漢獻帝答應了下來。因為荊州的治所在江陵,南郡的治所也在江陵,同時孫權為了讓劉備幫忙抵禦曹操的威脅,就同意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雙方約定等劉備打下益州就還給孫權。
但是當劉備打下益州之後,又反悔了,雙方一直就這個問題反覆糾纏。後來曹操進軍漢中,劉備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就和孫權達成了湘水之盟,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實際上劉備是借了一個郡,還了兩個郡,不過南郡比較大。
現在的形勢,就是襄樊之戰前荊州的勢力劃分。為什麼三家都對荊州這麼重視呢,一來荊州是三家勢力的交匯處,二來對三家來說,荊州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
荊州四通八達,處在南方和北方的交界處,於攻於守兩利。如果孫權得到了荊州,可以作為江東的屏障,配合長江這個天險,就可以安心發展了。
如果劉備得到荊州,就可以從漢中發兵從荊州出發往北打,直接威脅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同時另一路可以從祁山大道上往西打讓魏國兩面受敵。對此,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可惜,後來荊州丟了以後,諸葛亮就只能兵出祁山,魏國守起來就很容易,使得諸葛亮六出祁山無果。
如果曹操得到了荊州,就可以以此為根基,抵擋吳蜀攻擊而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如果想要進攻的話,往西可以一路打到蜀中,往東打可以避開長江攻擊東吳,荊州就成了後方補給基地。
簡單來說,魏、蜀得到了荊州,就具備了爭奪天下的資本,東吳得到了荊州,就保證了整個國家安全。相比之下,孫權對荊州的渴望比曹操和劉備強烈得多。
219年,劉備佔領漢中之後,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勢力迅速膨脹,在三家之中率先動手搶奪荊州,於是。但是,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誰先動手,往往意味著誰會吃虧,因為其餘兩家都不希望看到劉備佔領全部的荊州。
同一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率領部隊攻打荊北的樊城,正式發動了襄樊之戰。樊城當時的守將是曹仁。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結果恰逢連綿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殺了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暫避了。
擊敗曹軍後,關羽圍攻樊城,但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死守不退,關羽攻不下來,只好圍城。同時,關羽又兵包圍了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如果關羽打下樊城,則襄陽不攻自破,襄陽失守,則南陽就是囊中之物了。一千年後,元軍打南宋時,也是同樣的思路。
因為顧忌到後方的孫權,所以關羽在大本營江陵留下了很多守軍。應該說關羽考慮得很周到,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東吳已經開始對他下手了。
當時在東吳邊境的主帥呂蒙假裝重病,讓孫權公開召他回去養病;而接替呂蒙的陸遜來了之後,給關羽寫信,心中極盡謙恭,表示願意盡忠和託付自己的前程。這兩個人,一個裝病,一個裝孫子,使得驕傲的關羽放鬆了警惕,覺得呂蒙走後,陸遜不過“一豎子爾”,完全不放在心上,果然調集所有的兵力去圍攻襄陽、樊城。
然而,關羽在前方的戰事也不順利,曹操派徐晃來援救,打破了關羽的包圍圈,關羽只好據守沔水,準備進行長期戰鬥。
而此時,裝病的呂蒙則讓精銳士卒穿上白衣,打扮成商人的樣子,晝夜兼程,將關羽設定在江邊守望的官兵都捉了起來,所以關羽對呂蒙的行動一無所知,史稱白衣渡江。呂蒙又讓人寫信,勸降了麋芳、士仁,取得了南郡,南郡的治所在江陵,所以荊州的文武官員都歸附了孫權。
關羽聽到南郡失守的訊息,大驚失色,急忙回軍,曹軍為了讓關羽和孫權互相爭鬥,所以不加追趕。關羽孤軍在外,只好向西退守麥城。
孫權派人誘降,關羽假裝投降,然後逃遁,不料孫權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斷了關羽的去路,潘璋手下的部將馬忠在章鄉擒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予以斬首。
這樣,桂陽、長沙、南郡、零陵、武陵和江夏的大部分全部歸於東吳,南陽、襄陽、南鄉和江夏一部分仍然歸曹操。
在這場襄樊之戰中,曹操一方除了死了些人,地盤沒什麼損失,孫權賺了個盤滿缽滿,劉備方則虧了個一塌糊塗。荊州丟失之後,蜀國不僅失去了進取的基地,而且門戶洞開,從此在三國中處在了劣勢。
孫權趁關羽打曹操的機會,暗地裡下黑手,奪取了荊州,這從國家層面上來考慮,無疑是正確的,因為無論如何,奪取荊州可以保證國家的防衛安全,如果讓蜀國打敗曹軍,得到荊州,那麼吳國就要面臨魏、蜀兩國的兩面夾擊,很可能在三國中第一個被滅。
但取得荊州後,實在沒有必要將關羽殺害,畢竟關羽對於劉備來說太重要了。儘管孫權事後將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想要嫁禍給曹操,但曹操多鬼啊,反而厚葬了關羽,罪責還是全部落到了孫權頭上。
無論是感情上還是工作上,劉備都不能忍受關羽被東吳殺害,所以這才一怒之下發動了夷陵之戰。雖然最後陸遜火燒連營,打贏了這場戰役。但夷陵之戰使得吳、蜀兩國都元氣大傷,即便是聯合起來,都無力與曹魏相抗爭了,這也為最後的三家歸晉奠定了基礎。
孫權打荊州是必須的,但該不該殺了關羽,就值得商榷了。
208年七月,曹操率大軍南下,八月荊州牧劉表病死,繼任的劉琮很快就投降了曹操,於是曹操便控制了荊州大部,只有劉備和劉琦佔領的江夏郡還沒被曹操佔去。
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方瓜分。
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原本有七個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後來又從南陽郡、南郡中分出一部分設定了襄陽、南鄉二郡, 這樣荊州共轄九郡,稱為“荊襄九郡”。
赤壁之戰後,劉備搶先佔領了荊州南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外加江夏一部分,曹操佔領了荊州北部的南陽、襄陽、南鄉三郡和江夏一部分,孫權佔據南郡外加江夏一小部分。
接著,孫權為了拉攏劉備,就上表請求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為了讓孫權和劉備互相爭鬥,就讓漢獻帝答應了下來。因為荊州的治所在江陵,南郡的治所也在江陵,同時孫權為了讓劉備幫忙抵禦曹操的威脅,就同意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雙方約定等劉備打下益州就還給孫權。
但是當劉備打下益州之後,又反悔了,雙方一直就這個問題反覆糾纏。後來曹操進軍漢中,劉備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就和孫權達成了湘水之盟,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實際上劉備是借了一個郡,還了兩個郡,不過南郡比較大。
現在的形勢,就是襄樊之戰前荊州的勢力劃分。為什麼三家都對荊州這麼重視呢,一來荊州是三家勢力的交匯處,二來對三家來說,荊州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
荊州四通八達,處在南方和北方的交界處,於攻於守兩利。如果孫權得到了荊州,可以作為江東的屏障,配合長江這個天險,就可以安心發展了。
如果劉備得到荊州,就可以從漢中發兵從荊州出發往北打,直接威脅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同時另一路可以從祁山大道上往西打讓魏國兩面受敵。對此,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可惜,後來荊州丟了以後,諸葛亮就只能兵出祁山,魏國守起來就很容易,使得諸葛亮六出祁山無果。
如果曹操得到了荊州,就可以以此為根基,抵擋吳蜀攻擊而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如果想要進攻的話,往西可以一路打到蜀中,往東打可以避開長江攻擊東吳,荊州就成了後方補給基地。
簡單來說,魏、蜀得到了荊州,就具備了爭奪天下的資本,東吳得到了荊州,就保證了整個國家安全。相比之下,孫權對荊州的渴望比曹操和劉備強烈得多。
219年,劉備佔領漢中之後,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勢力迅速膨脹,在三家之中率先動手搶奪荊州,於是。但是,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誰先動手,往往意味著誰會吃虧,因為其餘兩家都不希望看到劉備佔領全部的荊州。
同一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率領部隊攻打荊北的樊城,正式發動了襄樊之戰。樊城當時的守將是曹仁。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結果恰逢連綿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殺了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暫避了。
擊敗曹軍後,關羽圍攻樊城,但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死守不退,關羽攻不下來,只好圍城。同時,關羽又兵包圍了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如果關羽打下樊城,則襄陽不攻自破,襄陽失守,則南陽就是囊中之物了。一千年後,元軍打南宋時,也是同樣的思路。
因為顧忌到後方的孫權,所以關羽在大本營江陵留下了很多守軍。應該說關羽考慮得很周到,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東吳已經開始對他下手了。
當時在東吳邊境的主帥呂蒙假裝重病,讓孫權公開召他回去養病;而接替呂蒙的陸遜來了之後,給關羽寫信,心中極盡謙恭,表示願意盡忠和託付自己的前程。這兩個人,一個裝病,一個裝孫子,使得驕傲的關羽放鬆了警惕,覺得呂蒙走後,陸遜不過“一豎子爾”,完全不放在心上,果然調集所有的兵力去圍攻襄陽、樊城。
然而,關羽在前方的戰事也不順利,曹操派徐晃來援救,打破了關羽的包圍圈,關羽只好據守沔水,準備進行長期戰鬥。
而此時,裝病的呂蒙則讓精銳士卒穿上白衣,打扮成商人的樣子,晝夜兼程,將關羽設定在江邊守望的官兵都捉了起來,所以關羽對呂蒙的行動一無所知,史稱白衣渡江。呂蒙又讓人寫信,勸降了麋芳、士仁,取得了南郡,南郡的治所在江陵,所以荊州的文武官員都歸附了孫權。
關羽聽到南郡失守的訊息,大驚失色,急忙回軍,曹軍為了讓關羽和孫權互相爭鬥,所以不加追趕。關羽孤軍在外,只好向西退守麥城。
孫權派人誘降,關羽假裝投降,然後逃遁,不料孫權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斷了關羽的去路,潘璋手下的部將馬忠在章鄉擒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予以斬首。
這樣,桂陽、長沙、南郡、零陵、武陵和江夏的大部分全部歸於東吳,南陽、襄陽、南鄉和江夏一部分仍然歸曹操。
在這場襄樊之戰中,曹操一方除了死了些人,地盤沒什麼損失,孫權賺了個盤滿缽滿,劉備方則虧了個一塌糊塗。荊州丟失之後,蜀國不僅失去了進取的基地,而且門戶洞開,從此在三國中處在了劣勢。
孫權趁關羽打曹操的機會,暗地裡下黑手,奪取了荊州,這從國家層面上來考慮,無疑是正確的,因為無論如何,奪取荊州可以保證國家的防衛安全,如果讓蜀國打敗曹軍,得到荊州,那麼吳國就要面臨魏、蜀兩國的兩面夾擊,很可能在三國中第一個被滅。
但取得荊州後,實在沒有必要將關羽殺害,畢竟關羽對於劉備來說太重要了。儘管孫權事後將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想要嫁禍給曹操,但曹操多鬼啊,反而厚葬了關羽,罪責還是全部落到了孫權頭上。
無論是感情上還是工作上,劉備都不能忍受關羽被東吳殺害,所以這才一怒之下發動了夷陵之戰。雖然最後陸遜火燒連營,打贏了這場戰役。但夷陵之戰使得吳、蜀兩國都元氣大傷,即便是聯合起來,都無力與曹魏相抗爭了,這也為最後的三家歸晉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