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搞笑院
-
2 # 6688熱播劇場
很搞笑回答您的問題,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把。
《大明王朝1566》
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佈、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歷史中的嘉靖皇帝和海瑞是個什麼樣的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朱厚照無子嗣,內閣首輔楊廷和根據“皇明祖訓”尋找皇位繼承人,明武宗唯一的親弟弟朱厚煒幼年夭折,於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輩,孝宗兩名兄長皆早逝無子嗣,四弟興王朱祐杬雖已死,但有二子,興王長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終弟及”的原則立次子朱厚熜為嗣,即明世宗。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首先,明朝從明成祖朱棣建立東廠以後,貪汙腐敗就一直很嚴重,嘉靖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那個時候東廠的勢力已經很大了,也就只有像海瑞這樣的人,敢直言勸諫。但是直言勸諫的下場就是肯定要得罪一些權臣。而嘉靖皇帝呢,在前期是敢做事,像做事,所以才會有嘉靖中興的局面,但是在後期崇通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但是海瑞能歷經4朝,也是他自己有本事。
劇中在結局,嘉靖皇帝本來是要殺海瑞的,可是沒等殺,嘉靖皇帝就駕崩了。海瑞也留了一命
-
3 # 經典匯聚地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在湖南衛視首播,效果並不好,後改為網播後口碑逐漸發酵,豆瓣評分高達9.7分。
這部劇相對來說人物設定比較複雜,有時候會不適應劇中這種分不清善惡的人物關係,相信大多數人在看到最後心不不免有疑問,嘉靖帝到底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嚴嵩看著稀裡糊塗的不像奸臣,趙貞吉站在徐階這邊又不像忠臣,徐階是忠臣為何高拱對他評價並不好等等,讓人越看越迷糊,越迷糊越激起深探的慾望,讓人深陷其中。
還有就是本劇對大明朝的政治制度進行了一定的還原,涉及到內閣制,御前奏議制度,司禮監批紅制度,讓觀眾對明朝進一步瞭解。
最後就是本劇結局,壞人壞的可憐,好人好的悲慘。鉅商沈一石想趁火打劫,賤買災民田地,最後自焚而死。總督胡宗憲和嚴嵩父子攪和在一起,弄得自己兩頭不是人,最後被革職的下場。
回覆列表
從歷史角度來講,電視劇肯定是與當時的史實有很大出入的,因為導演和編劇不是來還原歷史的,觀眾也不是來看《明實錄》和《明史》的。觀眾要是實在想糾結一下真實的歷史,那麼他們大可不必跟電視劇過不去,先人留下了這麼多史籍就是特意為這些人考慮的,光是《明實錄》就有十三部,共兩千九百零九卷。
另外,我覺得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思考和理解程度肯定是要高於絕大多數觀眾的,而且整部電視劇的歷史味道也相當濃厚。
從服裝來講,雖然我沒有研究過明朝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我認為劇中的服裝穿在演員身上沒有一種“道具”的味道,好像明朝的官員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子。相對來說,《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服裝就被他們穿出了一種道具的味道。
其次是臺詞的設計。雖然《大明王朝1566》的臺詞不如《三國演義》那樣全像文言文的樣子,但是我覺得還是頗具古風的,編劇應該是下了不少功夫。劇中臺詞的最大特點就是每一句臺詞都為一個專屬人物打造,臺詞在塑造人物形象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嚴嵩的老奸巨猾、嚴世蕃的專橫跋扈、徐階的沉穩和變通、高拱的激憤和剛正都透過臺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劇中每個人都有相當鮮明的個人特點,即使是處於同一陣營的徐高張都大不相同。觀眾甚至可以做到不看畫面、不聽聲音,單看臺詞就能分辨一句臺詞是誰說的。
還有就是臺詞經得起揣摩,特別是嘉靖的臺詞。劇中的大臣們都在殫精竭慮地揣測聖上的真實想法,誰猜對了誰就贏了。觀眾也在猜,同時還為劇中人物提心吊膽,這真是一流導演、編劇和演員才能給予觀眾的一流觀看體驗啊。
演員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精彩的。陳寶國把嘉靖的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其他演員據說都是演藝界的老戲骨,紮實的演技真不是蓋的。幸虧導演沒有找什麼當紅小生,我是真心不看好《蘭陵王》馮紹鋒等人的演技。
再次是場景的佈置,單是嘉靖皇帝所處的那個宮殿中的光影變化,還有宮殿裡各種聲響,還有各色人物在這裡辯論、下跪、認罪,還有那詭異的太極都有一種無法演說的美感。我不是影視專業的,說不出專業的見解,但是,每次看到宮殿內的場景,還有揣摩劇中人物的心理與明爭暗鬥,我都覺得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還有就是劇情的進展。我可以說《大明王朝1566》的劇情是可以和一些美劇、英劇相媲美的。劇中的故事情節發展可以說是一環扣一環,更為難得的是情節的雙線發展。劇中的兩個中心人物是嘉靖與海瑞,這兩個人也代表著兩條線的情節發展方向,一個代表著中央,一個代表著地方。而嚴世蕃、胡宗憲、張居正、楊金水等人就是這兩條線的連線與過渡人物。
劇情能夠在兩條線的劇情來回切換,過渡自然,雖然看似分離,但其實是兩線絲絲入扣,互相推進。到後來海瑞進京,兩線合為一線,劇情也迎來了真正的高潮。可以說海瑞進京之後的幾集是全劇的精華之所在。
這部劇真正難得的是導演居然在打擦邊球的情況下讓這部劇播出了(雖然最後還是不讓這部劇在衛視上播了)。我看了這部劇之後第一個感受就是“這部劇居然沒有被禁”。
劇中對於現實的影射是顯而易見的,就算導演沒有這個意思,我想大多數觀眾還是在這部劇中看到了現實的影子。
同樣的內憂外患,同樣的貪汙橫行,同樣的移交權柄,同樣的黨同伐異,同樣的魚肉百姓,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同樣的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