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3放飛夢想

    客家人的地貧基因攜帶率跟壯族、傣族、畲族、瑤族、緬甸人等南方少民和東南亞民族一樣高,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親密關係吧?

  • 2 # keisuku2

    客家話與畲語相同,客家話的旁支與壯語相通,畲瑤和壯侗兩系都有大量的成份在客家人中,人類學和醫學檢驗,客家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土著,廣東的漢族特徵潮汕最高,次廣府,客家人排最後,客家人本身就是最典型的南方山區土著,畲瑤壯等百越漢化,講土廣東話,世居閩西贛南粵東粵北等邊區,史稱山都木客,山哈,畲客,普遍貧窮落後,多到珠三角富欲地帶討生活,與廣府人有矛盾引發械鬥,客家人就說這叫土客大械鬥。客家人也是廣東諸民系中最為南相的,普通膚色暗黃,較黑,矮,這是長期適應南方氣候的土著特徵,客家人與中原沒有關係。地中海貧血症常見於南方百越民系及東南亞,客家人也是此症最高的南方民系。

  • 3 # 荒野足跡

    前不久處過一個肇慶的女朋友就是地中海貧血患者,但是不嚴重,容易低血糖暈倒最好隨身攜帶巧克力,然後就是膚色很黃,尤其是手特別明顯。地貧患者對結婚物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一是結婚物件不能患地中海貧血,二是結婚物件的家族不能有地中海貧血病史,因為地中海貧血會基因遺傳,2個患有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或者體內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的患者是不能要小孩的,地貧患者對結婚物件的血型還有要求,最好是0型血。這段戀情為啥夭折了呢?主要是我這個身體方面是符合要求的,但是經濟方面不符合要求。後來我一想,分了好啊,娶個地貧患者做老婆對自己的後代來說真不是好事,這病一代傳一代,或輕或重總之攜病基因會一直流傳。

  • 4 # 老叔68年

    我老闆是客家人生了一個女兒紅斑性狼瘡,我堂哥的老婆也是客家人,兒子一出生一樣得了紅斑性狼瘡,俗稱蠶豆症,聽老人家說是懷孕期間吃了蠶豆的,他們說這是家族病

  • 5 # 貧生法號至癲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近親結婚引起的,狹義的近親結婚是血緣,但是廣義的近親應該是包括地域的,比如說同一個村子,相同的一個鎮區

  • 6 # 評論回覆槓一槓

    地中海貧血,不是客家人的專利! 提問者別有用心的特意特指客家人,是居心叵測有意抹黑詆譭客家人!也展示了提問者各方面的知識不夠和認知低下。

  • 7 # 南國觀察

    地貧是為抵抗瘧疾而產生的基因變異,蚊蟲是瘧疾的主要傳播方式,所以南方山區蚊蟲多的地方歷史上患瘧疾機率高,全球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特別是山區。客家人在南方有千年左右,地貧機率與其他南方人趨同,現在透過孕檢即可預防,不必擔心!客家由北遷徙自嶺南嶺東山區已過千年,人口繁衍後代近1億,說明人口增加很快,地貧對客家人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不必過於擔心。

    這種一種身體對瘧疾所產生的免疫基因

    接著,我想來介紹下廣東潮汕地區的遺傳病:

    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基因遺傳是潮汕食管癌高發的內因,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了2個食管癌易感基因,而這兩個易感基因潮汕人都具有,同時,潮汕地區的食管癌患者有及其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因此,遺傳基因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導致潮汕地區食管癌高發的重要原因。但隨著這些易感基因的確定,人們對食管癌的發病機制有了更多地瞭解,未來有希望可以透過基因治療來有效治療癌症。

    最後,我們來介紹一下號稱“廣東癌”的鼻咽癌。廣州方言區鼻咽癌高發,專家懷疑講廣州方言會易患鼻咽癌:

    目前尚不明是何種原因導致廣州話地區鼻咽癌高發的因素!

    這些病,只是機率問題,並沒有影響到廣東人的繁衍壯大,廣東人口已達上億。

  • 8 # 故事的人生

    應該是基因不同而造成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客家人的歷史,瞭解一下客家人到底是不是來自中原地區的漢族後裔呢?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兩廣地區的客家人,自稱自己祖先在南宋及元朝的時候,由於北方異族入侵,被迫南逃至兩廣地區,還說當時的兩廣地區的平原被廣東土族(廣府人)佔據了,沒辦法才定居山區裡面。

    實際上他們這種說法完全是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來支撐,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呢?

    首先是他們的語言,其實就是江西話跟廣東土話融合而成的語言,不信的朋友可以仔細去聽,江西話跟客家話真的差別不大。

    還有就是族譜這事,還不是客家人為了攀附中原人自己編寫出來的,自古南方蠻族人都喜歡攀附中原正統,這種族譜在南方各大少數民族當中都有存在的,所以依靠這個根本沒有半點事實依據來支撐。

    還有就是,客家這一詞,也就在清朝太平天國過後的時代,才出現的,那清朝以前這一地區的人,他們到底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呢?

    我覺得他們當中有絕大部分,是以前南越國的土著人,後來由於湘西地區趕瑤的原因,一大部分瑤族人逃到了這一地區,而這些瑤族講不準官話,就形成現在的客家話,至於畲族我覺得融合可能少一點,因為畲族語言跟白話挺像的。

    所以客家人有地中海貧血也就屬於正常現象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漢族人。

  • 9 # 歷史腳步聲

    客家人經常患有地中海貧血症。這種地貧基因在客家地區尤其高發。據報道,梅州地區的客家人的地貧基因攜帶率是21%。地貧基因所導致的疾病是一種熱帶地區高發的疾病。在東南亞民族和華南少數民族中體現得比較多。很明顯看得出客家人攜帶有大量的南方少數民族基因,有著南方少數民族的血統。

    我們來看一下權威論文——2012年南方醫科大學林敏博士論文《中國廣東省東部地區的血紅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

    根據人類異常血紅蛋白和地中海貧血資料庫(http://globin.bx.psu.edu ),截止至2011年12月份,全世界共發現1513種珠蛋白基因的變異,其中地中海貧血435種,異常血紅蛋白1128種。據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表明全世界大約有1.5億人攜帶血紅蛋白病的基因,主要分佈於世界上的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根據以往的文獻,中國的血紅蛋白病發生率也比較高,存在著民族與地域之間的差異,給整個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中國的血紅蛋白髮生。血紅蛋白病常見於在中國的長江以南的省區,特別是廣西,廣東和海南三省。在這些地區,其居高的發病率,已使血紅蛋白病所致的溶血性貧血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它的發病率及基因型別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民族的分佈是不一致的。突變、遷徙、選擇、融合、漂變與隔離等因素會造成彼此之間的血紅蛋白病的遺傳多樣性和分佈差異。

    結論

    廣東省東部地區的人群主要由客家語(Hakka)系和是潮汕語系(Holo,即河洛語系)的人口組成。其中梅州為傳統的客家語主流文化區;潮州為福佬語主流文化區。據史料記載,潮汕先民和客家先民是南遷的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融合而形成的獨特民系。目前為止,粵東地區的潮汕人群及客家人群未見有詳細的、系統的血紅蛋白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本文是在將血液學表型和基因型相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調查了中國南方粵東地區的潮汕人群和客家人群中血紅蛋白病的攜帶率和分子特點。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潮州地區的潮汕人群和梅州地區的客家人群各有各自的血紅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

    異常血紅蛋白

    在本課題中,我們在潮州地區11450名潮汕人中,發現41例異常血紅蛋白,即潮州地區的異常血紅蛋白的基因攜帶率為0.358%(41/11450),與往報道的廣東省平均發生率(0.368%)和長江以南7省的平均水平(0.330%)的資料相近,彼此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也與八十年代報道的臨近汕頭地區潮汕人群的檢出率0.333%一致(P>0.05),高於長江以北7省的平均水平(0.171%)(P<0.05);在梅州地區15229名客家人中,發現異常血紅蛋白73例,發生率為0.479%,相略低於八十年代年報道的梅州普查的0.575%,但兩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高於廣東省的平均發生率(0.393%)(P<0.05),亦高於長江以南7省的平均水平(0.333%)(P<0.05)和長江以北7省的平均水平(0.1710%)(P<0.05),在全國各地區來說僅明顯低於雲南(5.94%)(P<0.05)。對比本次研究的潮州地區和梅州地區異常血紅蛋白的發生率,梅州地區客家人群樣本的異常血紅蛋白髮生率高於潮州地區潮汕人群樣本的異常血紅蛋白髮生率,但兩者之間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從異常血紅蛋白的品種組成結構來看,粵東地區無論潮汕人群或客家人群中的異常血紅蛋白均以以E組和GD組為主,潮汕人群中E組佔41.9%和GD組佔31.7%;客家人群中E組(24.7%)據首位,GD組(21.9%)緊接其後。與以往其他地區的資料相比較,粵東客家人群及潮汕人群總體(15229例+11450例)的GD組(16例+13例)發生率(0.108%,29/26679)高於廣東其他地區(廣州、佛山、湛江三地區)的GD組發生率0.018%(12/66539)(P<0.05)。我們推測這是由於潮汕人與客家人的北方漢人的基因成分高於廣府人,因此因此粵東地區的潮汕人及客家人群中體現出北方漢人特點的GD組異常血紅蛋白的比例就高於廣東的其他地區人群。而Hb E自遙遠的東南亞地區由南向北傳播,是南方漢族人群中廣泛存在的主要異常血紅蛋白,因此在粵東的潮汕人及客家人群中的比例最高。K組異常血紅蛋白(Hb New York)的發生率及比例,梅州客家人明顯高於潮汕人,這一點與以往的研究一致。學術界均認為Hb K New York起源於客家人,隨著客家人祖先南遷和漂泊傳遞到世界地區。與以往的報道不一樣的是本次調查發現的Hb Q-Thailand在梅州地區分佈平均,無呈現明顯的地域性,不像以往文獻報道的‘’Hb Q-Thailand主要集中於大埔和豐順兩縣”,我們推測其可能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地區之間人員流動的加劇,導致了這種地區分佈不均的特點消失。

    總體來說,梅州客家地區及潮州地區的異常血紅蛋白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的基因品種及頻率可以看出具備有以上所述的的客家人群及潮汕人群均有的南方人群以及北方人群交匯融合的特點,既有較高比例的北方人群常見的異常血紅蛋白GD組,也具有南方人群的異常血紅蛋白E組和J組。

    地中海貧血及胎兒血紅蛋白持續增多症

    本研究是在血液學表型和基因型分析結果一致的基礎上獲得的粵東兩個地區人群中α和β地貧的調查資料,發現潮州地區的人群中的地中海貧血的的總攜帶率為6.12%(103/1683),梅州地區的地中海貧血的的總攜帶率為11.5%(184/1600)。本次調查中梅州地區客家人的地貧基因攜帶率明顯高於潮州地區的潮汕人的地貧基因攜帶率(P<0.01),高於深圳地區的攜帶率(6.49%)(P<0.05)、香港地區的攜帶率(8.3%)(P<0.05)。

    α地中海貧血在潮州人群中的攜帶率為4.63%(78/1683),佔地中海貧血的陽性樣本的75.7%(78/163)。與以往徐湘民等報道的的汕頭地區潮汕人群的α地中海貧血基因型基因型以-α3.7為主,其次為--SEA的結果不一致,我們發現潮州地區的潮汕人群以--SEA為主,其次為-α3.7。100%為缺失型地貧α地中海貧血,未能檢出以上的2種突變型α地中海貧血。梅州客家人群中α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為8.44%(135/1600),其中缺失型α地貧132例,人群發生率為8.25%(132/1600),基因型與潮州地區一樣,以--SEA為常主,其次為-α3.7。與潮州地區的篩查不同,梅州地區篩查出3例突變型α地貧,分別為2例QS和1例CS。在基因型的比例及分佈與以往文獻報道的一致。

    p地中海貧血在潮州地區人群的基因攜帶率為1.49%(25/1683),低於梅州地區客家人群的2.81%(45/1600)。兩地之間的基因譜基本一致,且兩地的基因譜與以往香港、中山地區的結果的類似。基因型以CD41-42-TCTT和IVS-II-654C>T為主要基因型。

    我們推測,兩地之間的地貧發生率的差異是由於而南北之間的漢族的基因成分比例也決定的。潮汕人群的北方民族的基因成分高於梅州地區的客家人群,因此地貧的攜帶率低於梅州客家人。兩者之間的地貧都是同樣的南方漢族所攜帶的,因此兩者之間的地貧基因型基本一致。

    此外,本研究發現了四例Hb F>5%的樣本,包括2例兩例越南型HPFH、1例Dutch I型12.6kb缺失型β地中海貧血、1例Belgian Gγ(Aγδβ)地中海貧血。其中的Dutch I型12.6kb缺失型β地中海貧血和Belgian Gγ(Aγδβ)地中海貧血在國內尚未見到報道,在中國均屬於首例。

    可以看得出。客家人是中國南方土著,含有大量的南方少數民族基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民學好英語可以強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