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別古詩詞《春夜洛城聞笛》。折柳送別這其中的楊柳是代指兩種事物。一種就是真正的塞外楊柳樹,還有一種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邊關將士思鄉的心態。
一、原文: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二、白話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四、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折柳送別古詩詞《春夜洛城聞笛》。折柳送別這其中的楊柳是代指兩種事物。一種就是真正的塞外楊柳樹,還有一種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邊關將士思鄉的心態。
一、原文: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二、白話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四、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