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記說sky

    1、發掘秦始皇陵,地面上不可移動的文物都會消失。秦始皇的陵墓,墓地面積50平方公里,號稱天下第八奇蹟的兵馬俑,只是它的冰山一角而已,想動這個龐然大物,只打幾個豎井探洞,很顯然是不成的(很多大型的文物取不出來,也無法對秦陵地宮進行修復和保護,更別提讓遊人下去參觀了)。也就是說,想要真正地發掘秦始皇的皇陵,必須要大揭蓋。大揭蓋造成的後果是,秦陵地面上的封土將全部消失,陵園內包括兵馬俑博物館都要消失,總之地面上的一切都要消失。(讓世界上第八大奇蹟兵馬俑消失)這究竟值不值得,確實需要慎重地考慮。2、發掘秦始皇陵,至少需要200年的時間

    秦始皇皇陵一共前後動員70多萬人,建了39年。現代的土木建設技術、拆遷發掘技術,都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古代,可是有一點不要忘記。

    現代搞任何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都可以提高速度,但唯有一種工程永遠不可以,那就是考古,談到考古,就需要沉下心來,放慢速度。明明可以一天干完的活兒,必須要兩天干完,因為速度一快,就有可能造成地下埋藏文物的損失。

    給秦始皇的陵墓大揭蓋,考古專家雖然可以藉助現代化的發掘工具,但想要將保護工作的細節做好,200年的發掘時間,都是短的。

    如果一個考古工作者30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至少需要7代人,才能完成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

    前6代人的青春,很有可能在毫無收穫中白白渡過,這種犧牲,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幹。更何況在傳說中,秦始皇的陵墓被盜多次,很有可能是一座毫無價值,或者價值不大的空墓,故此,在下定決心開挖之前,誰都得仔細掂量掂量!

    3、需要在秦始皇陵的陵墓上搭建一個保護棚頂。

    為防止風雲雨雪對秦陵文物的傷害,在動工之前,必須要在秦陵上,搭建一個保護性的棚頂。

    以前的時候,搭建這個棚頂在技術上不成熟,因為秦始皇陵墓開挖後,中間沒法豎立支撐棚頂的柱子,現代跨海斜拉技術的成熟,讓搭建保護棚頂成為了可能。

    我們以蘇通斜拉大橋為例子。這座橋橋寬35米,也就是說,秦陵頂棚485米÷35米≈14道橋。

    515米x14道橋=7210米(也就是說,這7210米的斜拉鋼索棚頂的造價,基本和蘇通長江大橋跨江的8146米的橋面相當)。

    蘇通長江大橋的總造價為64.5億,但全長是32.4公里,就算蘇通長江大橋跨江部分的造價為總造價的3分之1,也就是22億元左右,為了發掘秦始皇的陵墓,首先投資22億元人民幣修建頂棚,這個究竟值不值,估計誰都得三思而後行!

  • 2 # 戴老師講歷史
    第一個原因——技術不夠

    別看今天科技進步神速,實質上基礎科學一直處在停滯狀態,考古工作者的考古技術並沒有得到什麼質的太多飛躍,很多技術依然是相當原始的技術。上個世紀曾經有過技術明明沒達到卻非要趕鴨子上架去考古造成的悲劇——挖掘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神宗皇帝萬曆的萬年陵墓,因為歷史背景的緣故,明朝十三陵一直沒遭受到多少毀滅性的挖掘——明朝自然是禮遇有加,清朝也裝模作樣的供奉有方,民國時分也不曾對明十三陵有所動作。

    但在彼時,由學者郭沫若為首的廣大明史研究者會同考古工作者一同對明定陵進行試探性挖掘,結果上個世紀的各項技術完全不能達標,這次試探性挖掘無異於毀滅性挖掘。

    這場考古事故更是被隨後到來的運動給大大放大,就連萬曆皇帝的屍骨都被運動中的熱血青年給拉到紫禁城前給挫骨揚灰了。給新中國的考古事業蒙上了一層不可名狀的迷惘。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技術不曾成熟的狀態下貿然開挖考古秦始皇陵,那將更會造成嚴重的考古事故,並且據說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剛剛出土的時候都是彩色的,一出土就會風乾揮發顏料,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目前的技術確實達不到開挖的必要條件。

    第二個原因——可能存在的汞中毒

    根據司馬遷所寫,秦始皇陵裡面埋有大量的水銀,而根據地質勘查發回來的報道,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壤確實檢測到了大量的水銀含量,如果貿然開挖考古,考古學家們就極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地下揮發塵封多年的水銀侵襲 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 3 # 是阿維啊

    “不敢”這一個詞用的著實很大膽,但是其實也是比較準確的。

    為什麼說用的很大膽,因為很簡單,既然是秦始皇他製造的,上千年以前的人物了,到了今天,無論如何科技都會領先當時多少,開挖可以說是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好吧,要不然,怎麼已經開採出來了一部分了呢?

    從已經挖出來的部分,可以推斷,秦始皇的陵墓絕對很厲害,即使是那麼一點點,那都是世界奇蹟,那麼是什麼阻止了科學家們呢?

    實際上,主要原因還是開採很容易,但是要保護起來是很困難的。這個在歷史上,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這樣的虧了,每一次都是自以為是,但是最終大部分人都是要為這種草率的行動負責人的,而他擔負的基本上就是後世的評價。

    僅就秦始皇兵馬俑而言,如果繼續埋著,無論如何,他們的壽命都可以更長,但是挖出來以後呢?大家也都看到了。

    或許未來有一天,技術更加成熟了以後,秦始皇兵馬俑會重見天日吧,現在還是給後輩稍稍留一些戀想以及可以考證過去的東西吧。

  • 4 # 農村鄉下小藍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能開挖寫回答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能開挖 秦始皇陵世界奇蹟 為何其考古工作一直停留在兵馬俑的挖掘上 而主陵卻一直沒有開挖的訊息 ,早些年前就有專家提出要對秦始皇陵進行保護性發掘,皇陵位於地震帶,如果開挖後會引起塌方,給皇陵中的各種珍貴文物帶去毀滅性的破壞。 還有就是文物儲存的困難。古墓中挖掘出來的文物。暴露在空氣中只需15秒,顏料就會捲曲。只需4分鐘,就會完全剝落。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個專家都不敢保證自己能做到,讓彩色兵馬俑不褪色的辦法。秦始皇陵裡有比兵馬俑更壯麗、更復雜的、更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又該怎麼來儲存? 《史記》,《漢書》中類似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 考古學家在探測秦始皇陵地表時,也發現了汞含量確實很高。首要考慮發掘人員的生命安全。其次就是,陵墓內文物已經適應了那種地下環境。一下子把它們都搬到外面來,又該怎麼儲存。目前還沒有有效克服開挖前的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類似《潛伏》的諜戰片再難出精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