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腎與中醫
-
2 # 非專業愛國人士
難!首先,現在有一批反中醫的人群,中醫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這群人中還不泛知識份子,而且人數不少。受這些人的蠱惑,以及中醫自身的問題,中醫正在被邊緣化。其次要說的就是中醫自身的問題。中醫本身就是一種積累,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少再有人能靜下心來做事,就拿中醫裡面最重要一部分––中藥材來說,大規模種植出來的東西還能叫藥材嗎?中醫毀在中藥上這句話是很多老中醫最無奈的話語。第三,傳統文化的退化使得90、00年代以後的人對中醫的認識認知上更加困難,90年代以後的人不要說解釋陰陽五行了,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受西方文化影響,像陰陽五行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都是被排除在科學之外的玄說,用來治病?開玩笑。。。上次看到一篇文章,討論張仲景《傷寒論》的方子,其中一味藥是女性的內褲燒灰,很多人都覺得天雷滾滾,但是像這樣不合常理的東西在中醫裡面有太多存在了:福建的金汁,治療體熱;一根繡花針在背上挑出幾根銀絲就能治好疔瘡;小朋友得了腮腺炎,拿毛筆沾點自己弄得墨水在患處畫個圈,幾天就好了;等等等等,所以最後我要說的是:中醫能在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是靠蒙的,它不是孤立的存在,中醫的傳承和發揚必須結合中華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3 # 在空氣中呼吸
如今,人們都注重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尤其中醫院校匯聚了眾多中醫人才和名家大家。許多年裡,中醫人大都受其思想的影響。走陰陽五行,八綱辯證整體觀念的路線是未來中醫發展的主流。
-
4 # 湯谷沖霄
真正的中醫一定要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醫易相通,“三世醫”的陰陽是能與質,即氣與形或天與地,不是寒與暑或水與火。萬物的化生皆負陰抱陽,衝氣以和。陰質的形變或質變都必須在適度熱能作用才會發生,並且是在氣態或液態狀況下進行。自然界植物的化生是在適度“五運六氣”中進行的,冬天和長夏六氣太過和不及,暑熱長夏.五行之質陽化為五運之氣只升不降無法生化;嚴冬五行之質不能陽化為氣、液,不能衝(上升)和無法化生。人體的恆溫就是為體內化生保障一個優越的環境條件,令熱能適度,使食材陰質得到酶的分解而液化,即形成水谷之精微。這一體陰精分為兩行,一行進入脈中(經脈)成為營血(靜脈血),在肺中加入天之陰氣(氧氣)成為榮血(動脈血);另一行被天之陽性之氣(氮氣)負載進入體內膜片(絡脈)成為衛氣(津液)。血液和津液都含天之能和地之質,血是抱陽(右間)氣是負陰(左間)。經脈和絡脈是兩條不相交不合並的不同化生通道,通道暢通人體健康,通道瘀堵人體有病。能是左右質變的外因,所以中醫以生衛氣和調氣機為治未病和已病的基本大法。如脫離了陽陰五行就不會產生中醫。
-
5 # 問題難男
必須的啊!中醫的基礎就在如此!好比大樹的根,大樹沒有了根怎麼活??又好比西醫是以現代科學理論為基礎,倘若西醫用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能解釋的通?不要質疑陰陽五行理論是否正確,你去了解了之後再來說也不遲,相信你瞭解了以後就會感嘆中醫是多麼偉大!!當然也是因為中醫的偉大與深奧,現代逐利的社會風氣之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中醫醫生沒有真本事!!!
-
6 # 杏仁健康
陰陽五行理論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之一,但是這是不夠的,中醫理論還包括臟腑理論,氣血精液理論,體質理論,經絡理論等等,堅持繼承中醫理論是發展中醫的前提,同時不能只故步自封,不求進取和進步。
如今倡導的中西醫結合是不能解決中醫的傳承與創新問題的,中醫和西醫雖然本質目的都是為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但是理論基礎不同,沒有辦法結合,可以說中西醫兩種思維互相切換,這個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如今單純走純中醫道路,肯定不行,中醫人必須學習西醫,如今的醫學教育這樣要求,為什麼?一個醫生你可以不知道中醫,不會中醫,但是你不可能不用西醫知識,畢竟西醫是我們社會的主流醫學,西醫把控著大多數病人,留給中醫的病人本來就不多,如果中醫人再不提高療效,那麼以後看中醫的人會越來越少,而黑中醫的人會越來越多。
因此,我的答案是中醫一要繼承好,二要發展好,三要創新,在實踐中擴充套件中醫,而不是故步自封,更不是妄自菲薄和自高自大,我們既要看到中醫治病的優勢,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方為良策!
-
7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要復興中醫,必須有中醫走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的純正中醫的路子!中醫復興,繼承是基礎。沒有基礎,談何復興。
但現在的中醫構成已經很複雜了。學院派的,家傳的,師傳的,自學的,等等。但現在看起來,能夠有效治病,得到大家廣泛認可的,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醫大師的,還基本就是古中醫傳承比較好的!
所以古中醫理論非但不是沒用,而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必須發揚光大!
並非所有的在校學習的都不能成才,只是成才的比例恐怕不高,這就顯示出現在的中醫教育出現了偏差,不能很好的繼承中醫的優良傳統和治病有效性,這是值得注意的,需要加以思考和改變的。
但目前情況,所有人都走古中醫的路子恐怕也很難,畢竟誰來教?沒有好的先生,怎麼會有好的繼承者?能夠把民間的好中醫都彙集起來做教書先生嗎?不太現實。
-
8 # 上帝粒子16
《黃帝內經》,中醫第一本醫學鉅著,既然稱《內經》,就不用多說了。古代醫巫同體,可見醫與巫之陰陽理論不可分割。人體五藏(肝心脾肺腎)配於五行(木火土金水),可見陰陽五行與中醫的深厚淵源。而中藥的用藥原理就是根據人體的寒熱而分別用熱寒之藥來進行平衡,以達到人體的"平",即五行中的"土",正如儒家所說的"中庸",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也,過尤不及這個成語也就說了平和這個道理。身體達到"平"也就沒毛病,修養達到“中庸”人就不會走極端。中醫高手不但將陰陽五行應用於中醫治療中,還結合陰陽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與氣等等進行中草藥採挖和中醫治療,養生。這都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內容,華夏兒女對此可以"不知",但決不能“無知”。至於西醫,主要應用於外科臨床治療,且成效斐然,我們不可盲目拿中醫與西醫哪家強來扯蛋。須知網路發展到今天,八卦的二進位制功不可沒。(本人非醫非巫,在此僅表個人見解,有識之士多多海涵)
回覆列表
中醫必須走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符合中醫學傳統理論的中醫道路,但是中醫醫生卻必須學習現代的一些必須的醫學知識,因為即使古代的一些名醫他也是學習了當時最先進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很難想象現在的一箇中醫專家,對現在的一些檢查手段化驗結果一點都不接受不了解卻在那裡光憑中醫的望聞問切開方接診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