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天命31034804539

    就這一問題以我的見解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構成我們宏觀物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不同的分子與分子的結合力才構成了世間的萬物,透過光學儀器的光放大性質,我們觀察看到的微觀極限最多達到分子成面,那是因為分子具有獨立的存在於空間的態勢,分子與分子間是一種弱相互引力而結合的,就單個分子來講,它存在的自身以外的空間都是由光傳播的介質,就象一個人在水中游泳,這個人可視為分子個體,水體可視為真空中的光傳播的介質體,當你觀察水體中的人時,你只能看到人的外表而看不到人構成人的內在是一樣的道理。分子是由原構成的,原子又是由質子和中子及核運轉的電子構成的等等可以再分,然構成原子的這些粒子都應是不同能級的基本粒子的能量團所形成的微觀的動態團族在相互引力的牽引下作著系統的維繫運動,而它們的內部力系與外部形成了明現的差異,但總體來講呈顯為原子間的結合力構成分子間的結合力,即內部的強相互作用力反應到外部則成弱作用相互力,用電子顯微境觀察原子級則顯示核區域及核外的電子雲,這是因為光子被動態的能量彈回的像,你無法使電子和其它觀觀離子相對的停下。

  • 2 # 穿插游擊隊

    如圖所示,原子核與電子在原子中佔據的空間十分少,大部分空間都是空曠的,為什麼光子無法穿透人體而中微子可以呢?

    考慮微觀情況下光子的穿透力,光子的穿透率主要與光子的能量有關,發現隨著波長減小,光子能量升高,其穿透能力增強,比如可見光不能夠穿透紙張,X射線可以穿透薄鋁板,伽馬射線可以穿透人體。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光子作為傳遞者參與電磁相互作用,電磁力是一種長程力,相對強度是弱相互作用的約1013倍。在光子進入物質時,隨著光子頻率的升高,依次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形式可能有光熱效應,光電效應,康普頓散射,正負電子對效應等等,這些相互作用使得光子的能量衰減或者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當物質達到一定厚度時,光子就無法穿透物質了。

    與光子不同的是,中微子屬於電中性的輕子,穿過原子時不會受到電磁力的相互作用,質量很小,非常接近於零,引力作用很弱,基本只受到弱相互作用影響,由於弱相互作用力程較短(<1015m),只有當兩個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捱得非常近時才會發生弱相互作用。在原子世界中,由於原子核和電子都很小,中微子更小,它們幾乎很難發生碰撞,那麼發生弱相互作用的機率就很低了。據估計,在100億個中微子中,只有一箇中微子會與物質發生反應。由於中微子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一般的直接觀測無法察覺,實驗上利用中微子水中的氫原子核(也就是質子)發生反應,產生一箇中子和一個正電子,透過探測產生的正電子來對中微子進行計數,推算反應率。日本神岡中微子探測器,就是在地下礦井中裝了5萬噸的純水來進行中微子的探測實驗。

  • 3 # 加點藍吧

    原子中原孑核相對緻密,其它粒孑間都有間隔的,它們透過各自的場發生相互作用。原孑中最小的氫原子半徑為0.28A,最大的原子是銫半徑為2.65A。除了質子中孑外,有的介子膠子質量超過了質孑。小小原孑內裝了十多種正反粒孑,因此不認為原子很空。

    作為電磁輻射載體的光孑,可以穿透空氣玻璃等物質,但卻不能穿過金屬類物質,主耍原因是其原子核最外層自由電孑間構成了金屬鍵,使金屬表面形成一片電孑海洋。電孑層阻擋了大部分光孑的進入並反射它們。

    2020-6--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越南務工需要哪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