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我先把我思考的樓主問題的答案先說下吧,最下面是對“白馬非馬”的論證。

    為了指導樓主解題的思路。首先梳理下哲學的基本概念。“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形而上學”和“辯證法”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就好比“對”和“錯”的區別,它們是一對反義詞。而“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分別是兩對好基友,經常一起用,就好像“福爾摩斯”和“華生”總是一起出現一樣。這樣答案就有了初步的區分,或者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或者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只能是按照如此的劃分,兩對中的一對。同時,“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在高中階段的政治裡,代表了正確的哲學觀,是符合人類認識和歷史與社會發展的哲學觀。好了,到這裡,“白馬非馬”這種超越常識,扭曲的認識,肯定是與“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無緣了。所以選擇上只有“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了。那到底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中的哪一個呢。

    個人感覺兩個都可以有,因為公孫龍從其思想傾向上來說是客觀唯心主義,但其學說內容和論證方式,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形而上學。可以說選哪個都沒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真是一對好基友)。到底選哪一個,樓主自行取捨吧,╮( ̄▽ ̄)╭ 。好了,接著說“白馬非馬”的論證。

    下面是關於“白馬非馬”華麗麗的論證。

    “白馬非馬”,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他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名家,即辯士,以詭辯著稱。而名家的中心論題是所謂“名”(概念)和“實”(存在)的邏輯關係問題,也就是辨證法,它區分的是“概念”和“實在”,“一般”和“個別”,比如“人類”和“你”(可以是樓主,或其他任意一個個體)的區別。

    “白馬非馬”可以從概念的從屬關係去理解。“馬”這一名是隻命形(包括性質和形態)不命色(顏色)的;“白馬”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但“馬”之不命色並不是否定馬有色,而只是強調“馬”不取其確定的顏色,它實際上是包括各種顏色的。“白馬”之命色,是專取其確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黃色、黑色等非白色。從邏輯上分析,“白馬”與“馬”雖然具有馬形的共性,卻又有 “包括各色”與“僅指白色”的區別,這就從內涵上區別了“白馬”和“馬”這兩個種屬概念(即一個概念包括另一個概念,比如“人類”的概念和“你”這個概念的區別,“人類”包括“你”,正如“馬”包括“白馬”,這裡面,“人類”就是屬概念,“你”就是種概念)。

    馬與黑馬都可以稱作馬,但不能稱作白馬,因此馬與白馬是不能等同的。即“馬”中是包括黃、黑馬的,“白馬”中不包括黃、黑馬,從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馬”與“馬”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因此,“白馬非馬”這一命題明確揭示了一般與個別的辯證關係。但它的結論又是一個割裂個別與一般的詭辯命題。把“白馬”與“馬”的差異絕對化,把“白馬”從“馬”中剝離出來,實際上就把“白馬”與“馬”並列了,這是其邏輯上的錯誤之處。這種不符合辨證法的邏輯方式就是形而上學。

    “白馬非馬”的命題錯在何處呢?從根本上說是分解了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係,是主觀任意地混淆和玩弄概念的結果。如前所說,“白馬”和“馬”這兩個概念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就是“馬”這一概念與“白馬”這一概念內涵(“馬”是屬概念,“白馬”是種概念)不同,它們的外延也不一樣,“馬”的外延比“白馬”廣,它包含了“白馬”在內的所有的馬。這兩個概念在邏輯上說是蘊含關係,而不是可以一起比較的並列關係。

    在“白馬非馬”中,公孫龍主觀任意地割裂事物的聯絡,抓住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否認另一個方面(“馬” 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實際上“馬”和“白馬”不可一起比較,因為二者是蘊含關係)。公孫龍從“白馬非馬”這種形而上學的思想出發,將一般(“馬”)看成是獨立自存的實體,而與個體(“白馬”)進行比較,其結果是必然導致了客觀唯心主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阿拉斯加不吃狗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