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山明月779

    一,先從制度上分析。北洋水師產自於洋務運動,先了解一下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徹底打醒了清政府,兩江總督曾國藩的一封奏摺,掀開了洋務運動的浪潮。從1860年開始,洋務派陸續興辦了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漢陽鐵廠等一系列官辦,官民合辦的企業。洋務運動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從未打算改變腐朽的封建社會管理制度,其結果必然是導致經營管理腐敗,許多重要企業成為各個黨派爭權奪利,擴張勢力的資本,沒有達到“自強求富”的理想目標。

    光緒元年,1875年,面對邊疆普遍惡化的形式,沈葆楨,李鴻章上奏請求建立北洋,南洋,奧洋三支海軍,北洋水師由此開建。北洋水師自然帶有封建官僚體制的腐朽烙印,腐敗的政治之風在軍隊中蔓延,軍隊不再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軍人的責任和擔當蕩然無存,逢戰必逃,一戰即潰的現象時有發生。直到甲午海戰的前一夜,丁汝昌及其官兵還在家裡睡覺,甚至有的還在嫖娼,管理如此混亂,失去紀律和軍人血腥的軍隊豈有不敗之理?反觀抗戰時期,我八路軍用的武器依然是漢陽造,並且沒有大炮,照樣打贏了日軍,道理又在哪裡?

    反觀日本,1853年黑船事件後,國門洞開,1862年“明治維新”開始,明治政府一上臺,就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佔領北韓,進入東北,控制蒙古,攻佔臺灣,殲滅北洋水師,迫使清政府投降,獲取更大的利益,進而佔領亞洲,稱霸一方。所以說,日本軍隊的戰略意圖明顯,戰鬥意志非常強,也非常狠。

    二,國內派別林立,戰時相互掣肘,沒有統一的部門調配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全國的綜合實力遠沒有集中到戰爭的那一個點上。從洋務運動開始,慈禧太后不願李鴻章的北洋一家獨大,支援了左宗棠,張之洞等大臣興辦洋務。削弱北洋水師,就是削弱李鴻章,從豐島海戰到威海衛,再到到旅順,自始至終都是李鴻章一人在和整個日本戰鬥,南洋水師,清軍陸軍精銳從未進行過有效支援,如此奇怪的現象,也是清廷獨有。反觀日本,他們是集合全國之力,畢其功於一役,戰艦配合,水路協同,綜合實力在北洋之上。北洋水師豈能不敗!

    三,戰備不足。北洋水師的噸位,炮徑都優於日本,然而炮彈嚴重不足,北洋水師1894年大閱軍時,定遠存彈一枚,鎮遠存彈兩枚,海戰打響後,有的戰艦存彈很多是啞彈,裡面全是沙子。又炮無彈,如何能打贏?

    甲午海戰,徹底改變了東亞格局,中國從一個宗主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的的末流國家,日本則迅速崛起為近代資本主義強國,中國更慘重的災難也就隨之而來。

  • 2 # 江郎說史

    甲午戰爭是爆發於1894年的一場近代戰爭,當時的甲午戰爭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甲午戰爭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日本大幅度擴充軍備,而清政府也被戰爭賠款徹底的拖垮了。為什麼北洋水師會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原因難道真的只是因為慈禧挪用軍費嗎?我們來解讀一下北洋水師的悲哀。

    第一:政治矛盾,戰和兩派

    光緒帝:“打,一個東夷小國竟然敢冒犯我大清的威嚴,一定要打。”李鴻章:“不能打啊,這一打我們可就前功盡棄了啊。”這就是甲午戰爭前期清政府內部的矛盾,一方面是以光緒帝和翁同龢為主的主戰派,他們大部分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在他們看來大清的威嚴不可冒犯,誰敢主張妥協那就是罪人。另一方面就是深知北洋水師底細的李鴻章,李鴻章力主透過外交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生怕清廷剛剛樹立起的威嚴會在甲午戰爭之後一敗塗地。

    前者是完全不知道清軍的幾斤幾兩,只知道日本是一個小國。而後者深知清廷已經腐朽不堪,而日本卻是一個步入現代的國家。而與之相反的是日本,日本全國上下都在為甲午戰爭備戰,日本深知自己是個島國,發展前途有限,於是就開始準備一場賭“國運”的戰爭,也就是甲午戰爭。一方面是一盤散沙,另一方面是上下一心,戰爭在開始之前就註定了結局。

    第二:用人不當,互相制肘

    北洋水師成也李鴻章,敗也李鴻章。北洋水師的建立李鴻章功不可沒,但是李鴻章在建立北洋水師之後,就開始任用自己的親信。這也是清廷的一貫作風,不僅李鴻章是這樣,換其他人也一樣。北洋水師並沒有做到唯才是用,反而也是靠裙帶關係才能提拔上去。最可笑的就是讓丁汝昌指揮,讓一個陸軍將領指揮現代艦隊打現代化戰爭,能打贏就是見鬼了(丁汝昌原本是要被左宗棠調走打新疆的,但是卻被李鴻章調到了北洋水師)。

    而且甲午戰爭中能看出一個問題,就是清廷在削弱李鴻章。在整個甲午戰爭中,只有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殊死作戰,清廷的南洋水師竟然從來沒有進行過有效的支援。這就是清廷,已經腐朽到這個程度了,大戰即將來臨,清廷內部還在想著如何削減李鴻章,不讓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一家獨大。就這樣如何和上下一心的日本開戰,戰敗是必然的結果。

    第三:削減經費,停止發展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慈禧修建頤和園,然後挪用了海軍軍費。但是修建頤和園挪用的是海軍衙門的費用,還有就是海軍鉅款。前者是走的戶部,是海軍衙門的辦公費用,而後者就是各地官員藉著老佛爺修建海軍的名義,搜刮過來的民脂民膏,這和軍費是兩碼事。而且修建頤和園最初是醇親王提出來的,為的就是讓慈禧回頤和園裡待著,然後換政給光緒帝。其實說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導致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不對的,但是如果罪魁禍首說是翁同龢也不完全對。

    每次海軍軍費只要是要錢,翁同龢也沒有說不給,而停止海軍軍費並不是針對李鴻章,停止軍餉的不是北洋水師一家,所有外省的都停止了,不能說是翁同龢有意剋扣北洋軍餉。而且北洋水師的軍費一直都是由七王爺所管,是七王爺用北洋海軍的軍費去辦的昆明湖水師,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記裡提到:“以渤海換昆明湖,以南洋換萬壽山。”渤海指的是北洋海軍軍費,南洋指的是平礦務局的財政收入。但是翁同龢和李鴻章兩人都是私家裡有錢,朝廷沒錢,因此有個對聯說的就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天下荒。”

    但正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海軍軍費中斷,而此時正是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候,這就無疑是鎖死了海軍的喉嚨。1891年這一年是速射炮技術誕生的年份,但是也因為沒錢所以就沒有增添。清廷這裡沒有增加海軍軍備,但是日軍卻是大大的加強海軍軍備,因此導致兩者在戰爭時期的炮火輸出懸殊,以至於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小時候吃過哪些讓你難以忘懷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