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之永書法
-
2 # 彥書詩詞美文
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蘇東坡愛硯、米芾愛石,並稱四愛圖,是明清與民國的瓷器常見紋飾。
羲之愛鵝在民間家戶喻曉,主要來自於幾個典故。
其一,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為一鵝親自走一遭,求而不得而嘆息彌日,其愛鵝形象躍然紙上。
其二,山陰城有個道士好養鵝,到街市上宣傳他的好鵝,其鵝冠紅於三月花,毛如臘月雪,鵝頸轉動,欣長意美,人莫敢近。“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然道士卻不要錢,要求羲之為其寫老子的《道德經》。羲之聽罷欣然答應,然而五千多字的文章,右軍筆雖快,懸腕寫了半天后,右腕早已如鵝頭低垂,可“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愛鵝之率性鮮明可愛。
羲之之率性亦體現在生活方方面面。有一天,右軍散步至一門生家,看見此棐幾方淨,因而隨性提筆書寫,真草參半。可那門生的阿爹不識字,用刀子颳了去,門生後來知道後,驚懊者累日。 又有一次,右軍爬山時,見一老姥在賣六角扇,羲之一時來感,書其扇,各為五字。不料老姥大怒,要其賠扇。羲之告知:“但言王右軍書,以求百錢也”,老姥不信,拿著扇子去賣,“人競買之”,這老太樂得歡,又持扇來於羲之,羲之筆而不答,羲之的字又那是有求必應的?
這些典故,皆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寫,在民間流傳甚廣,右軍身材欣長,美而少白,其散步時,經常抱一鵝,男女老少都親近他,這形象想想也是很萌。
至於羲之為何愛鵝,有說是因羲之善書,他從鵝的體態、行走、游泳等姿勢中,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然種種說法,皆過於功利。羲之愛鵝,就像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鶴一樣,是文人雅士情趣生活之體現,為我們展現著古代文士之風雅清逸,迥出塵世的超然品格。我們無需知道其為何愛鵝,只要記住這一鮮明可愛的形象即可。
回覆列表
王羲之因改進魏晉以來筆法,將書法推進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被尊為“書聖”。唐張懷瓘《書斷》說:“右軍開鑿通津、神模天巧,故能增損古法,裁成今體,進退憲章,耀文含質,推方履度,動必中庸,英氣絕倫,妙節孤峙。”唐太宗更是讚美他的書法“盡善盡美”。從現在留下來的書論中沒有找到他關於執筆的直接論述,但關於他的傳說故事中,似乎有些於執筆又關,歷史記載王羲之愛鵝,《晉書·王羲之傳》:“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因為王羲之愛鵝,所以後世很多畫家畫了很多的《觀鵝圖》,唐代很多詩人創作了以王羲之與鵝為題材的詩,如:孟浩然《晚春遠上人南亭》:“林棲居士竹,池養右軍鵝。”李白《王右軍》:“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杜甫《得房公池鵝》:“房相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於雲。鳳凰池上應回首,為報籠鵝王右軍。”從文字看,不管是《晉書·王羲之傳》,還是唐詩中關於王羲之愛鵝,都沒有說他與執筆有什麼關係。不過到了宋代陸佃《埤雅·鵝》:“又善轉旋其項,古之學書者法以動腕,羲之好鵝者以此。”宋郭熙《林泉高致》:“說者謂右軍喜鵝,意在取其轉項,如人執筆轉腕以結字。故世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不滯也。”宋陳師道《後山談叢》:“蘇、黃兩公皆善書,皆不能懸手。逸少非好鵝,效其宛頸爾,正謂懸手轉腕。而蘇公論書,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此其異也。”明代湯臨初《書指》:“世傳右軍好鵝,莫知其說。蓋作書用筆,其力全憑手腕,鵝之一身,惟項最為圓活,今以手比鵝頭,腕作鵝項,則亦高下俯仰、前後左右無不如意。鵝鳴則昂首,視則側目,刷羽則隨意淺深,眠沙則曲藏懷腋,取此以為腕法而習熟之,雖使右軍復生,耳提面命,當不過是。”這些都是比附鵝項似腕,書寫以腕為中心運筆。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藝舟雙楫》:“其要在執筆。食指須高鉤,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中指內鉤,小指貼無名指外拒,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說到了鵝頭,筆硬似鵝之頭,用力似兩掌。既然是書聖,他的故事總該和書法有點關係,但到了近現代,就不是這樣,比如陳寅恪先生的文章《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收錄在《金明館叢稿初編》),對王羲之愛鵝、換鵝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觀點,王羲之愛鵝、換鵝是為了吃鵝解毒,並非與書法創作有著密切的聯絡。我們知道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這一點從他們名字中有“之”字可以看出來,傳統上父子名字不可有相同得字,但魏晉時期很多父子名字都同有“僧”“道”“之”字,這些都與信仰有關,比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祖沖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