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港臺經典末班車
-
2 # 悠然布衣
從2003年王樂天穿著漢服走上街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17年了。17年以來,漢服復興運動的前驅們一直都在努力為漢服重新出現在華夏而努力的。而漢服也的確受眾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穿著漢服走上街頭了。有先輩們的努力,也有一些時代背景的因素在內,簡單的說說。
文化包容性
這個不是指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包容性,而是現在人們對於各色的文化的容忍度在提高。這個一個是因為人們的文化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另一個是因為眼界在提高,見什麼都愛怪不怪了。他們可以接受漢服,正如他們可以接受cosplay服,接受洛麗塔出現在街頭一樣,並不是因為他們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這個因素,實際上大部分人也沒這個概念。而這個趨勢主要是從城市向周邊擴充套件的,像去年我去成都的時候,每天都能看到漢服小哥和小姐姐們;而現在我們廈門,也時不時的能看到cos服和漢服的組合一起溜達。
文化軟實力的需求
所謂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想要增強文化軟實力,對外輸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國家才頒佈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去支援傳統文化,其中還包含了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製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而漢服也是因此而開始加速崛起。
Z世代的個性化
Z世代指的是95後出生的年輕人,這一代的年輕人有著比較獨特的個性。不盲從權威,對於民族有著強烈的自信心,喜歡個性化的小眾的文化。這個不是我說的,是一些關於95後的調研報告上看到的。所以他們也喜歡獨特性,同樣的,根據漢服資訊的統計報告,漢服的主要人群也是集中在各大高校。我在廈門的時候,看到漢服同袍最多的也就是在中山街、沙坡尾、廈大一帶。
消費人群的購買力升級
漢服復興十七年,最初的一批覆興者已經是五六十歲了,而這十七年來發展起來的同袍們也已經三四十了,正是擁有購買力的時候。實際上現在漢服的主要人群是高校,而主要的購買力還是白領們,高校同袍平均每天擁有一到兩套漢服。而白領們則每人可以擁有十來套漢服,這也刺激了漢服市場的發展,而漢服商家們同樣也會透過營銷手段去拓客。所以有些人說漢服是被炒起來的,也是有些許原因的。
傳播媒介的轉變
這個原因是近兩年漢服突然火爆的原因之一。在十多年前傳統的媒介還是網站部落格BBS,而後慢慢的漢服人群聚集到貼吧當中,再到各大社群當中。媒體也從紙媒到網媒,從帖子到自媒體。而近兩年短影片的興起,特別是抖音的爆發,一下子引爆了漢服消費群體,刷抖音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漢服頓時就火爆起來了。而這些人的火爆則吸引了更多的人去穿,去拍影片等等。
當然了,還有更多的原因,這邊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種事情其實無所謂好壞,十五年前的漢服復興者,研究周禮,研究古籍;十年前的漢服復興者,研究詩書禮樂,研究琴棋書畫;五年前的漢服愛好者,愛好古風,愛好傳統文化;現在的漢服愛好者,就是因為這個衣服很好看啊,這個裡有就是最大的理由了。十五年前的漢服復興者男女比例還是比較均衡的,或者說男性比女性要多不少,他們主要是在研究文化;現在的漢服愛好者男女比例大概是1:9吧,她們主要在研究潮流。當然了,這麼說好像顯得我有點清高的樣子,畢竟我也沒做過什麼,現在也新人在推動漢服復興運動的進行。但是想想以前的漢服復興運動有《溪山琴況文集》、有漢服春晚、有漢服時代,而現在只有拍抖音的小姐姐……
所以現在的漢服同袍多了,但是也有點變了,當初的很多朋友也都退了,自己當一個野袍子玩去了。嗯,我也就隨便一說,別噴我,吃瓜吃瓜。
回覆列表
原因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首先是漢文化的普及,在某些學校已經是滿城風雨,穿“漢服”不僅代表了漢文化的傳承,同時更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真正體驗一下古人的優雅生活。
其次就是,漢服的獨特的造型與工藝,簡單得體,而舒適。尤其是一些愛美的女孩子,穿上我們大中國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漢服”服裝,無論是逛商場還是公園,或是街道散步,在加上微風徐來,別一般的風景,身同仙境一般!,顯得格外漂亮端莊!
在加上,這兩年一些自媒體,自影片手機娛樂app的出現,也有不少人為了給自己增加人氣,或是讓自己更加開心變得與眾不同,穿上自己喜歡的“漢服”也可以在一些小影片釋出上,讓更多人看到自己,也能痛快的過實現演員夢,過一把明星癮。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穿著漢服出行,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讓我們中國民族文化更好的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