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熙先生》這個節目突然在漢服同袍的人群當中火了起來,因為這個節目的第六期當中,羅雲熙回到了他熟悉的成都,與重回漢唐的創始人綠珠兒(呂曉瑋)一起聊起了漢服。漢服就這樣不經意間出現在了《魔熙先生》的觀眾的眼前。
說起成都,可以給他冠上漢服第一城的美譽了,因為成都的漢服同袍們真的是太多了,去年我去成都的時候,幾乎每天出門都可以看到漢服同袍們三三兩兩的在大街上溜達。根據漢服資訊於今年12月的報道,成都的商家達到了104家,比去年增加了38家,數量居全國第一,漲幅居全國第一。成都的漢服同袍超過了兩萬人,幾乎各個地市州都有漢服組織。
而成都漢服的現狀不過是中國漢服現狀的一個縮影,根據漢服資訊的統計,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國的漢服商家就達到了1188家,比去年增長了45.77%。而據36氪的報道,今年90後的漢服消費,一年增長了超過40倍,全國的消費人群已經超過200萬,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報道,估算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這些資料也多少可以看出,漢服已經逐漸從一個小眾文化,走向了大眾的視野,尤其在重回漢唐與CCTV9簽約以後,漢服文化的傳播邁入了新的階梯。
很多朋友很好奇,漢服是怎麼突然火爆起來的呢?這個的話,其實也不能算是突然火爆起來的,從漢服復興運動到今天,已經度過了十六年的漫長時光。在我們還不瞭解漢服,還沒有聽說過漢服的時候,已經有一群漢服前輩們為了推廣漢服而努力,從線上到線下,從制式到儀式,十多年的厚積薄發,十多年的不斷嘗試,再被一下引爆,才有了今天的火熱場景。
說起漢服的節目,想必大家最熟悉的,除了西塘漢服節還有中華禮樂大會以外,應當就是一年一度的漢服春晚節目了。漢服春晚從2010年到今年,已經在開始第九屆了,這個也是漢服同袍們集體策劃的一個節目。此外還有最早在2011年由漢服網團隊製作的《漢服雜誌》,不過似乎只到16期就沒有後續了。還有包括歌曲(比如孫異的重回漢唐)、舞蹈(比如璇璣的禮儀之邦)等等,漢服同袍們儘自己的能力用不同的形式去推廣自己所喜愛的漢服文化。
話又說回來,這些是漢服能夠快速引爆的積累、底蘊,那麼漢服能夠火爆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個原因不是單一的,包括了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需要,經濟搭臺,文化唱戲;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華人對於消失了百年重新出現在眼前的漢服的寬容度和接受度;新生代的個性化和獨立性,Z世代年輕人更加的特立獨行不盲從;消費能力的升級,五年前十年前學生時代接觸漢服的年輕人有錢了。
當然了,其實這些都不是2019年漢服消費暴增40倍的主要原因,因為以上原因更可能是讓漢服的群體緩慢的增長,實際上從2017年2018年的資料來看的話,漢服群體的增長速度是在放緩了的,市場似乎也暫時接近飽和了。但是突然之間又開始暴增,最主要的原因個人認為還是傳播媒介的變遷。漢服運動早期是透過網站、貼吧等傳播的,而後透過社群、自媒體去傳播,而近兩年短影片的爆火助力了漢服文化或者說漢服的傳播。很多人對於漢服文化可能不太瞭解,但是,看漢服很漂亮,我很喜歡,這就夠了,那就買買買吧,抖音當中時不時能夠刷到各色的漢服小哥哥、小姐姐,助力了漢服的展現量,而一次兩次三次的出現,也讓很多的消費者對漢服習以為常,使他們產生了消費傾向,進一步的加速了漢服產業的發展。
《魔熙先生》這個節目突然在漢服同袍的人群當中火了起來,因為這個節目的第六期當中,羅雲熙回到了他熟悉的成都,與重回漢唐的創始人綠珠兒(呂曉瑋)一起聊起了漢服。漢服就這樣不經意間出現在了《魔熙先生》的觀眾的眼前。
說起成都,可以給他冠上漢服第一城的美譽了,因為成都的漢服同袍們真的是太多了,去年我去成都的時候,幾乎每天出門都可以看到漢服同袍們三三兩兩的在大街上溜達。根據漢服資訊於今年12月的報道,成都的商家達到了104家,比去年增加了38家,數量居全國第一,漲幅居全國第一。成都的漢服同袍超過了兩萬人,幾乎各個地市州都有漢服組織。
而成都漢服的現狀不過是中國漢服現狀的一個縮影,根據漢服資訊的統計,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國的漢服商家就達到了1188家,比去年增長了45.77%。而據36氪的報道,今年90後的漢服消費,一年增長了超過40倍,全國的消費人群已經超過200萬,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報道,估算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這些資料也多少可以看出,漢服已經逐漸從一個小眾文化,走向了大眾的視野,尤其在重回漢唐與CCTV9簽約以後,漢服文化的傳播邁入了新的階梯。
很多朋友很好奇,漢服是怎麼突然火爆起來的呢?這個的話,其實也不能算是突然火爆起來的,從漢服復興運動到今天,已經度過了十六年的漫長時光。在我們還不瞭解漢服,還沒有聽說過漢服的時候,已經有一群漢服前輩們為了推廣漢服而努力,從線上到線下,從制式到儀式,十多年的厚積薄發,十多年的不斷嘗試,再被一下引爆,才有了今天的火熱場景。
說起漢服的節目,想必大家最熟悉的,除了西塘漢服節還有中華禮樂大會以外,應當就是一年一度的漢服春晚節目了。漢服春晚從2010年到今年,已經在開始第九屆了,這個也是漢服同袍們集體策劃的一個節目。此外還有最早在2011年由漢服網團隊製作的《漢服雜誌》,不過似乎只到16期就沒有後續了。還有包括歌曲(比如孫異的重回漢唐)、舞蹈(比如璇璣的禮儀之邦)等等,漢服同袍們儘自己的能力用不同的形式去推廣自己所喜愛的漢服文化。
話又說回來,這些是漢服能夠快速引爆的積累、底蘊,那麼漢服能夠火爆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個原因不是單一的,包括了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需要,經濟搭臺,文化唱戲;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華人對於消失了百年重新出現在眼前的漢服的寬容度和接受度;新生代的個性化和獨立性,Z世代年輕人更加的特立獨行不盲從;消費能力的升級,五年前十年前學生時代接觸漢服的年輕人有錢了。
當然了,其實這些都不是2019年漢服消費暴增40倍的主要原因,因為以上原因更可能是讓漢服的群體緩慢的增長,實際上從2017年2018年的資料來看的話,漢服群體的增長速度是在放緩了的,市場似乎也暫時接近飽和了。但是突然之間又開始暴增,最主要的原因個人認為還是傳播媒介的變遷。漢服運動早期是透過網站、貼吧等傳播的,而後透過社群、自媒體去傳播,而近兩年短影片的爆火助力了漢服文化或者說漢服的傳播。很多人對於漢服文化可能不太瞭解,但是,看漢服很漂亮,我很喜歡,這就夠了,那就買買買吧,抖音當中時不時能夠刷到各色的漢服小哥哥、小姐姐,助力了漢服的展現量,而一次兩次三次的出現,也讓很多的消費者對漢服習以為常,使他們產生了消費傾向,進一步的加速了漢服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