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ao懂科學

    地球原始大氣主要是氫、氦、氨氣和甲烷,而現在大氣主要成分是氧、二氧化碳、氮。原始大氣成因

    地質學家研究認為,地球約是46億年以前形成的。

    原始地球上溫度很高,地球上毫無生機,天空要麼終日炎炎烈日、要麼終日電閃雷鳴。地面上時常有火山噴發,從火山中噴發出的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等氣體大量釋放升到空中大量聚集,最終構成了原始大氣。

    原始大氣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原始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的存在,這是因為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於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的存在。

    原始大氣環境十分惡劣,並沒有氧氣存在,根本不適合生物生存。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地球原始大氣和現代大氣的一些區別如下:

    原始大氣: 1.大氣正在減少(沒有遊離氧)。 2.它最常見的元素是氫。 3.它沒有臭氧層,因此紫外線輻射可以自由到達地球。 4.天氣非常熱。 5.有利於生命的起源,不利於生命成長和進化。

    現代大氣: 1.具有氧化性(含遊離氧)。 2.含有大約20.95%的氧氣和不到0.04%的氫氣。 3.有厚厚的臭氧層,阻止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保護陸地上的生物。 4.溫度適中。 5.不利於生命的起源,有利於生命成長和進化。

    在太陽輻射作用下,早期地球失去了氫、氦和其他含氫氣體,原始地球失去了大氣。第一個大氣層是由早期地球內部透過火山活動釋放的氣體形成的,這種氣體今天仍然存在於火山中。 一旦光合生物進化出現,生命開始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藍綠藻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大部分二氧化碳轉化為由海洋生物外殼組成的海洋沉積物。

    在光合生命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時,它也開始產生氧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產生的氧氣沒有在大氣中積累,因為它被岩石吸收。時至今日,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大部分氧氣被鎖在古老的“帶狀岩石”和“紅層(紅層是地質學上的專業術語,指的是呈現紅色的陸相沉積岩層,主要由砂岩、粉砂岩和頁岩組成)”地層中。直到大約10億年前,可氧化岩石的儲層才變得飽和,遊離氧留在空氣中。

    一旦氧氣產生,紫外線就會分裂氧分子,產生臭氧層遮蔽紫外線。生命才能離開海洋,呼吸系統才得以進化。 早期的大氣最初可能是由水汽隨著溫度的下降,會下雨形成海洋。這將是一場真正全球性的洪水,導致二氧化碳的進一步減少。早期的大氣中主要是氮,但肯定有沒有氧氣。然而,早期海洋中溶解的氧與鐵反應形成鐵氧化物。一旦有足夠的氧進入大氣,鐵就呈氧化態,不再可溶。紅層是一種含有氧化鐵的沉積物,它的首次出現標誌著地球大氣的這一重大轉變。

    生命的出現要求大氣中氧氣含量達到足以維持生命的水平,並要求生命創造足夠的氧氣。這個時代被稱為“生物時代”。 生物時代的標誌是大氣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同時減少和氧氣增加。光合作用導致目前氧含量維持在20%左右。

    氧氣的增加有三個主要後果。 第一,真核生物的新陳代謝只有在氧氣水平達到目前水平的0.2%或1%時才能開始。根據化石記錄,這發生在大約20億年前。 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光解分別產生羥基氧和原子氧,進而產生小濃度的氧。在光合作用占主導地位之前,這個過程為早期大氣產生了氧氣。 氧氣分階段增加,首先透過太Sunny中紫外線分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可能還有閃電參與分解。

    第二,一旦平流層中積累了足夠的氧氣,Sunny就會對其產生作用,形成臭氧,從而使陸地得以產生生命。維管植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大約4億年前。

    第三,氧氣使得代謝途徑多樣化,導致效率的大幅提高。一旦地球上開始有生命,大部分氧氣就形成了,主要是透過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在光的存在下產生有機物和氧氣。這種反應可以是雙向的,就像在呼吸或腐爛的情況下,有機物吸收氧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一旦光合生物進化,生命開始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這些生物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食,並將大部分二氧化碳轉化為海洋沉積物,這些沉積物由無數貝殼和海洋生物分解後的殘留物組成。

    在光合生命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時,它也開始產生氧氣。 只有在綠色植物大量出現後,氧氣才達到今天的含量,從而導致高效和無處不在的光合作用。目前20%的水平很穩定。 為什麼現在的氧氣含量只有20%?這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因為明顯較低或較高的氧含量水平會對生命造成損害。如果是<小於15%的氧氣,火就不會燃燒,然而>大於25%的氧氣下,即使是潮溼的植物也很容易燃燒。

    地球上生命的歷史分為三個偉大的時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個時代然後被劃分為時期。古生代後半期,包括約3.6億年前結束的泥盆紀、約2.8億年前結束的石炭紀和約2.5億年前結束的二疊紀。 在二疊紀末以大規模滅絕結束的1.2億年期間,氧氣水平已經上升到最高35%,然後下降到最低15%。氧氣的這種躍升會透過增強呼吸等過程產生不同的生物後果,使蜻蜓、蜈蚣、蠍子和蜘蛛等昆蟲長得非常大。例如,化石記錄表明,一種蜻蜓的翼展為75釐米。 在古生代末期,即二疊紀,全球大氣氧含量下降到約15%,低於目前的21%。二疊紀時期是陸地和水生動物滅絕最嚴重的時期之一,包括巨型蜻蜓。

    透過冷凝,地球大氣中的水蒸氣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海洋。此外,由於二氧化碳微溶於水,它也從大氣中緩慢排出,留下相對稀少但不活潑的氮,積累到今天的78%。 氮氣78.084%、氧氣 20.947%、氬0.934%、二氧化碳0.035%、氖0.00182%、氦0.00052%、甲烷0.00017%、氪0.00011%、氫0.00005%、一氧化二氮0.00003%、氙0.00001%、臭氧0.0008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陽學說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其在中醫學中的運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