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大陸,僅剩下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此時德國的戰略重點已揮師東進,指向蘇聯。原本以為會妥協投降的英國,卻異常堅定地要將戰爭進行到底。無奈之下,“小鬍子”隨即制定了對英作戰的“海獅計劃”。
從7月開始,德國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作戰飛機近2700架,與處於劣勢的皇家空軍在空中進行鏖戰。儘管英國空軍驍勇善戰,但依舊損失慘重,丘吉爾憂心忡忡。更讓他揪心的是,唯一的海上生命線也幾乎被鄧尼茨的“狼群”掐斷。
首先,轟炸倫敦,並未取得預想成果。大不列顛空戰自開戰以來,德國空軍以平均每天幾百架,甚至上千架次的規模,對英倫三島進行狂轟濫炸,皇家空軍也在這場鏖戰中實力消耗殆盡,德軍只需堅持一週就能完全獲得制空權。
然而,12架迷航的德國轟炸機將炸彈投向倫敦,徹底改變戰局。作為報復,英華人轟炸了德國首都柏林,“小鬍子”徹底被激怒了,叫囂讓倫敦成為一片廢墟。這恰恰給了皇家空軍難得的喘息之機進行休整,並重新奪回空戰主導權。
其次,德國戰略重心轉向蘇聯,不放棄封堵英國。儘管轟炸倫敦沒有讓英華人屈服,但無形之中成為進攻蘇聯的掩護,這讓“小鬍子”多少有些安慰。就在德軍主力秘密調往東線之際,“豬隊友”義大利也為了撈取好處,進攻非洲英屬埃及。
按理說,如果能切斷英國通往蘇伊士和波斯灣油田的“生命線”,的確是插向英國的另一把“利劍”,甚至徹底讓英華人丟掉幻想,發下武器。可是,3萬英、埃聯軍俘虜了13意軍,並一路推進近1000公里,徹底打亂了封堵英國的部署。
讓德華人略感欣慰的是,在海上對英華人的打擊卓有成效。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在英國唯一的北海航道上擺下重兵,採取“狼群戰術”,一個星期就擊沉27艘商船;甚至一個34艘商船組成的編隊,被擊沉了20艘。
維持英國生存的物資貨運量也由每週的120萬噸降為75萬噸。大不列顛艦隊司令坎寧安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當空戰逼迫倫敦就範成為不可能時,鄧尼茨發現了唯一能讓這個國家屈服的途徑。”
潛艇部隊的表現,自然也贏得了“小鬍子”三番五次的誇獎,並將鄧尼茨的潛艇戰放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每月產生10艘潛艇上升到18艘;並且都是經過改進的新型號,如:VII型潛艇,其巡航航程達8500海里。
1941年1月,鄧尼茨的慢性“絞殺戰”,使得英國自贏得大不列顛空戰後的又一個巨大威脅;同時,也威脅著英國向非洲支援的海上通道。如何反潛?成為英國能否確保大西洋交通線安全的重要任務。
一是,情報是“狼群戰術”的關鍵,但也是致命弱點。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去發現護航編隊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狼群戰術”就是通過幾艘潛艇來擴大海上搜索範圍,由最先發現者跟蹤並引領多艘潛艇攻擊。
如果將跟蹤的潛艇敲掉或者迫使它不再跟蹤,就可以避免“狼群”攻擊。同時,縮小護航編隊規模,並根據情報部門提供德軍潛艇的行蹤規律,謹慎選擇航線或不斷改變航向,減少被發現的機率。
二是,根據“狼群”攻擊特點,化險為夷。擔任跟蹤護航編隊的U艇,必須不停地傳送無線電訊號,來引領和召喚周圍的U艇。但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可以看作是“狼群”攻擊的準備。
只需偵聽部門提高警惕,捕捉這類訊號,儘管不能破譯,但也能清楚知道對方傳送的大致位置,並判斷出他們將要攻擊的護航編隊。從而,及時地發出訊號,通知護航編隊做好防範準備或者提供必要的防護。
更為重要的是,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儘快研發新型的反潛裝置,尤其是改進聲吶系統,讓護航的軍艦不再有“夜盲症”,在夜晚也能發現和攻擊德軍潛艇。同時,在護航編隊中部署巡邏機,加大搜索範圍,發現U艇後,要麼規避,要麼攻擊。
很快,這些反潛措施發揮了作用。曾擊沉英國“皇家橡樹”號戰列艦並一舉成名的U-47號潛艇被英國驅逐艦擊沉海底;曾擊沉16萬噸商船的“王牌潛艇”U-100號被驅逐艦鋒利的艦首攔腰斬斷;而U-99號更是被炸得浮出了水面,成為俘虜。
1941年3月,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在大西洋的損失率上升到了20%,還損失了3名“王牌”艇長。這樣的損失遭到了“小鬍子”的訓斥,尤其是在隆美爾在非洲一路追趕著英聯邦部隊,高歌猛進的時候。
“捱了熊”的雷德爾為了彌補過失,提出讓“俾斯麥”號戰列艦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前往大西洋,封鎖英國海上交通線。因為,先前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曾一下子創造了擊沉11萬多噸商船的戰績,而且打完就跑,英華人毫無辦法。
提起“俾斯麥號”,這可是德華人的驕傲。它艦長241米,排水量5萬噸,裝甲厚度330毫米,配有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是當時噸位最大、最先進的戰列艦。“小鬍子”對雷德爾的提議表示支援並期待它勝利的訊息。
1941年5月,英華人發現了“俾斯麥”號,隨即派出了4.3萬噸的“胡德號”和3.8萬噸的“威爾士親王號” 戰列艦前往堵截。一場大戰下來,“胡德號”被擊沉大海,1421名官兵只有3人生還;“威爾士親王號”也深受重傷撤離。
同樣受了傷的“俾斯麥號”也預感情況不妙,開始撤退。但英華人已經鐵了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將它打沉。於是,以“皇家方舟號”和“勝利號”航空母艦為主的幾十艘戰艦從四面八方趕來,一張大網向“俾斯麥號”圍攏過來。
為了減緩“俾斯麥號”的航速,英國“皇家方舟號”的15架魚雷攻擊機率先發起進攻,沒有航空兵掩護的“俾斯麥號”毫無還手之力,在魚雷的攻擊下徹底失去了動力停了下來,趕上來的英國戰艦對其輪番炮轟,將其擊沉。
“俾斯麥號”的沉沒徹底打擊了德華人的信心。從此,德國的水面艦隊再也不敢和英國海軍“叫板”,只得依靠鄧尼茨的潛艇去控制大西洋。它的沉沒不僅預示“鉅艦大炮”的沒落,也揭示了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狼騰大西洋》
1940年6月,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大陸,僅剩下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此時德國的戰略重點已揮師東進,指向蘇聯。原本以為會妥協投降的英國,卻異常堅定地要將戰爭進行到底。無奈之下,“小鬍子”隨即制定了對英作戰的“海獅計劃”。
從7月開始,德國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作戰飛機近2700架,與處於劣勢的皇家空軍在空中進行鏖戰。儘管英國空軍驍勇善戰,但依舊損失慘重,丘吉爾憂心忡忡。更讓他揪心的是,唯一的海上生命線也幾乎被鄧尼茨的“狼群”掐斷。
鄧尼茨的潛艇戰如何成為對英國封堵的主要手段?首先,轟炸倫敦,並未取得預想成果。大不列顛空戰自開戰以來,德國空軍以平均每天幾百架,甚至上千架次的規模,對英倫三島進行狂轟濫炸,皇家空軍也在這場鏖戰中實力消耗殆盡,德軍只需堅持一週就能完全獲得制空權。
然而,12架迷航的德國轟炸機將炸彈投向倫敦,徹底改變戰局。作為報復,英華人轟炸了德國首都柏林,“小鬍子”徹底被激怒了,叫囂讓倫敦成為一片廢墟。這恰恰給了皇家空軍難得的喘息之機進行休整,並重新奪回空戰主導權。
其次,德國戰略重心轉向蘇聯,不放棄封堵英國。儘管轟炸倫敦沒有讓英華人屈服,但無形之中成為進攻蘇聯的掩護,這讓“小鬍子”多少有些安慰。就在德軍主力秘密調往東線之際,“豬隊友”義大利也為了撈取好處,進攻非洲英屬埃及。
按理說,如果能切斷英國通往蘇伊士和波斯灣油田的“生命線”,的確是插向英國的另一把“利劍”,甚至徹底讓英華人丟掉幻想,發下武器。可是,3萬英、埃聯軍俘虜了13意軍,並一路推進近1000公里,徹底打亂了封堵英國的部署。
讓德華人略感欣慰的是,在海上對英華人的打擊卓有成效。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在英國唯一的北海航道上擺下重兵,採取“狼群戰術”,一個星期就擊沉27艘商船;甚至一個34艘商船組成的編隊,被擊沉了20艘。
維持英國生存的物資貨運量也由每週的120萬噸降為75萬噸。大不列顛艦隊司令坎寧安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當空戰逼迫倫敦就範成為不可能時,鄧尼茨發現了唯一能讓這個國家屈服的途徑。”
潛艇部隊的表現,自然也贏得了“小鬍子”三番五次的誇獎,並將鄧尼茨的潛艇戰放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每月產生10艘潛艇上升到18艘;並且都是經過改進的新型號,如:VII型潛艇,其巡航航程達8500海里。
英華人提高反潛技術,鄧尼茨損失3員大將。1941年1月,鄧尼茨的慢性“絞殺戰”,使得英國自贏得大不列顛空戰後的又一個巨大威脅;同時,也威脅著英國向非洲支援的海上通道。如何反潛?成為英國能否確保大西洋交通線安全的重要任務。
一是,情報是“狼群戰術”的關鍵,但也是致命弱點。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去發現護航編隊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狼群戰術”就是通過幾艘潛艇來擴大海上搜索範圍,由最先發現者跟蹤並引領多艘潛艇攻擊。
如果將跟蹤的潛艇敲掉或者迫使它不再跟蹤,就可以避免“狼群”攻擊。同時,縮小護航編隊規模,並根據情報部門提供德軍潛艇的行蹤規律,謹慎選擇航線或不斷改變航向,減少被發現的機率。
二是,根據“狼群”攻擊特點,化險為夷。擔任跟蹤護航編隊的U艇,必須不停地傳送無線電訊號,來引領和召喚周圍的U艇。但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可以看作是“狼群”攻擊的準備。
只需偵聽部門提高警惕,捕捉這類訊號,儘管不能破譯,但也能清楚知道對方傳送的大致位置,並判斷出他們將要攻擊的護航編隊。從而,及時地發出訊號,通知護航編隊做好防範準備或者提供必要的防護。
更為重要的是,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儘快研發新型的反潛裝置,尤其是改進聲吶系統,讓護航的軍艦不再有“夜盲症”,在夜晚也能發現和攻擊德軍潛艇。同時,在護航編隊中部署巡邏機,加大搜索範圍,發現U艇後,要麼規避,要麼攻擊。
很快,這些反潛措施發揮了作用。曾擊沉英國“皇家橡樹”號戰列艦並一舉成名的U-47號潛艇被英國驅逐艦擊沉海底;曾擊沉16萬噸商船的“王牌潛艇”U-100號被驅逐艦鋒利的艦首攔腰斬斷;而U-99號更是被炸得浮出了水面,成為俘虜。
1941年3月,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在大西洋的損失率上升到了20%,還損失了3名“王牌”艇長。這樣的損失遭到了“小鬍子”的訓斥,尤其是在隆美爾在非洲一路追趕著英聯邦部隊,高歌猛進的時候。
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又想起了“鉅艦大炮”的威力。“捱了熊”的雷德爾為了彌補過失,提出讓“俾斯麥”號戰列艦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前往大西洋,封鎖英國海上交通線。因為,先前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曾一下子創造了擊沉11萬多噸商船的戰績,而且打完就跑,英華人毫無辦法。
提起“俾斯麥號”,這可是德華人的驕傲。它艦長241米,排水量5萬噸,裝甲厚度330毫米,配有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是當時噸位最大、最先進的戰列艦。“小鬍子”對雷德爾的提議表示支援並期待它勝利的訊息。
1941年5月,英華人發現了“俾斯麥”號,隨即派出了4.3萬噸的“胡德號”和3.8萬噸的“威爾士親王號” 戰列艦前往堵截。一場大戰下來,“胡德號”被擊沉大海,1421名官兵只有3人生還;“威爾士親王號”也深受重傷撤離。
同樣受了傷的“俾斯麥號”也預感情況不妙,開始撤退。但英華人已經鐵了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將它打沉。於是,以“皇家方舟號”和“勝利號”航空母艦為主的幾十艘戰艦從四面八方趕來,一張大網向“俾斯麥號”圍攏過來。
為了減緩“俾斯麥號”的航速,英國“皇家方舟號”的15架魚雷攻擊機率先發起進攻,沒有航空兵掩護的“俾斯麥號”毫無還手之力,在魚雷的攻擊下徹底失去了動力停了下來,趕上來的英國戰艦對其輪番炮轟,將其擊沉。
“俾斯麥號”的沉沒徹底打擊了德華人的信心。從此,德國的水面艦隊再也不敢和英國海軍“叫板”,只得依靠鄧尼茨的潛艇去控制大西洋。它的沉沒不僅預示“鉅艦大炮”的沒落,也揭示了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狼騰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