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吃腸的大腸

    Po主提到的這則新聞我也看了,裡面提到一個場景很讓人心酸。

    這位澳洲的科學家古德爾,在他104歲生日當天,說“我不快樂,我很後悔活到這麼久,我更希望再年輕個二、三十歲”。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人視力下降,行動能力下降,衰老讓他無法閱讀電子郵件,不能打網球,不能去參加業餘劇場的彩排,甚至無法獨自過馬路。他不小心在地板上摔倒,因為獨居,在地板上躺了兩天才被清潔工發現送去醫院。

    他的大多數朋友,也已經不在人世了。

    這樣的生活,對於老人來說其實是沒有質量,也沒有尊嚴的。安樂死其實是給了這樣的老人一個選擇的權利,選擇用平靜而體面的方式結束人生。

    其實大多數支援安樂死人應該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經之路,在某些境況下,有尊嚴的死去,總比苟延殘喘活著好。

    雖然我個人是支援安樂死的,但是呢,我也覺得如果在社會這個層面上把安樂死合法化,還是有很多障礙的,涉及到一系列醫學問題,法律問題,倫理道德問題。

    比如說,患者的“自願”該如何去界定?如果他是在極度疼痛的情況下表達了安樂死的意願,那算數嗎?

    比如說,醫生的天職被認為是救死扶傷,那對病人實施安樂死這個行為,即使徵得了病人的同意,是否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故意殺人行為,並且有悖於醫生的職業道德呢?

    比如說,喪失了或者不具備表達能力的植物人,嬰兒,是否能夠對他們實施安樂死?依照家屬或者監護人的醫院對他們實施安樂死,是不是剝奪了他們生存的權利?

    在中國呢,阻攔安樂死實施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孝。

    中國幾千年的孝道,就是兒女應當為父母養老送終,如果兒女支援父母安樂死的決定,一方面很多兒女過不了自己心裡的坎,覺得這是對父母不孝。另一方面周圍人也可能會指指點點,覺得兒女是為了逃避責任才同意父母安樂死。

    因為牽涉到太多複雜的問題,現在大多數國家仍然是不支援安樂死,或者是病人自主服用藥物的協助自殺。目前只有幾個歐洲國家,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允許實施安樂死,而且也要經過非常嚴格的程式,反覆確認才能實施。
  • 2 # 手機使用者荷葉清香123

    我是護士30多年來看到了很多生死離別,有嬰幼兒,年青人,中年人,老年人。對於那些年紀輕輕就被疾病折磨而死或是由於車禍事故而死的人,沒有把他們的生命挽救回來我們感到非常惋惜。但是對於那些植物人,老年人又得了不治之症,沒有生活質量,需要用醫療器械維持生命的人。活著沒有尊嚴的患者,彩取安樂死,是對他們生命的尊重。是為了減輕他們的痛苦。同時也減輕他們家庭的負擔。

  • 3 # 科壇春秋精選

    對於104歲科學家的做法,我還是能夠理解的,一個人活得長壽是福氣,也是需要一種勇氣的,平時我們就會發現,當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有人去世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痛苦和傷心的,因為那是一種感情上的永別,再也無法相遇和碰面。如果長壽你就要承受住自己絕大部分甚至所有同時代親朋好友離去的傷痛。活著活著就剩下一個孤獨的人,沒有人敘舊,沒有人可以聊聊,到老了你有時候會想起當年的仇家和死對頭,但是當你發現他們也離去的時候,那種孤獨感必定是油然而生,因為你和他們的恩恩怨怨已經消失在歷史煙霧中,只是化成了你腦海裡的一絲回憶。

    如果你沒有子女,沒有孫輩的陪伴,身體一點一點地衰弱下去,生活逐漸無法自理,這樣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艱難的,如果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如果淪落到如此境地,內心的痛苦感是非常強烈的,當無法改變現狀,又非常孤獨時候,選擇安樂死就是內心向往的一條道路了。

    安樂死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因為涉及到倫理,一般來說,我們無權結束某個人的生命,就算是每況愈下,從倫理角度來看,醫務工作者還是要竭盡全力地挽救生命,讓病人能夠活下來。很多人也同時認為需要預防某些人打著安樂死的招牌,啟動別有用心的謀殺行動。但是如果未來中國也出現一些類似的頭腦清醒的高齡的高階知識分子想要理性的結束生命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抉擇呢?未來中國即將進入深層次老齡化,這樣的問題出現的機率也許會很大。如何讓一批超高齡的老人能夠舒緩心靈,能夠堅強地活下去?是否有人陪伴他們,給他們帶去快樂?如何去評判自主要求的安樂死?這需要相關部門的討論和決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F計劃“借殼上市”,賈躍亭能打好這場翻身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