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3878017977

    小題1:作者在這首詞中含蓄地表達了歲月不再、昔是今非、交遊零落、憂國傷時等悲慨感傷之情。

    二十年過去了,哀嘆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壯懷已被磨滅,眼前關係國家存亡的重鎮竟是滿目淒涼,“新愁”滿懷,難以盡述。小題2:作者在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虛實結合(或對比)的表現手法。詞中實寫眼前淒冷的景象,說自己不過是匆匆經過南樓,馬上要回家鄉了,滿懷的愁緒無法用花酒來消遣,中間穿插虛寫對二十年前登臨南樓的回憶和對故人的追念,將今昔遊覽的景象與心情進行了對比描寫,曲折含蓄地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濃郁愁緒。小題1: 試題分析:首先從“寒沙”“中秋”“新愁”等詞可知本詩的感情基調應是哀傷的。再從“故人今在否”“終不似,少年遊”可得出“哀嘆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壯懷已被磨滅之情”。再結合註釋,作者與辛棄疾是友人,那麼其詞風應與辛詞類似,所以可推斷“眼前關係國家存亡的重鎮竟是滿目淒涼”的內容。點評:鑑賞詩歌的主旨有多種方法,其中結合註釋、作者、寫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題就必須瞭解本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身世,這樣才能做到知人論世,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對比手法應該比較好理解,詞中有“舊江山”“新愁”的對比,“終不似,少年遊”這是今昔的對比,再結合上片內容即可得出答案。點評:《雨霖鈴》是典型的虛實結合的手法,上片寫實,下片寫虛。其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之景,即虛景。本詞中“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也是想象之景,所以本題扣教材較緊,有利於考生課內知識的遷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土地適宜種植花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