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風依舊
-
2 # 在山上看日落
中耕除草花生在生育期內需要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在齊苗後結合清棵進行,這次中耕要淺,以免埋苗;第二次中耕在清棵後15~20天進行,這次中耕要深,以利根系下伸;第三、四次中耕應在封壟前進行。 防旱排澇春播花生普遍缺水,要及時補充水分。 扶壟迎針扶壟前結合鋤地,先破除壟間板結,然後於壟溝中退行,深鋤猛拉,破土扶壟。 根外追肥葉面噴施亞硫酸鈉可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結果數量。在初花期每畝用亞硫酸鈉10~12克,對水40~50公斤,攪拌均勻後噴施。 促壯防倒在花生開始開花後25~30天,對有徒長現象的花生田可噴施濃度為50~100ppm(百萬分之一)的多效唑溶液即可。 病蟲害防治花生的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莖腐病、葉斑病和鏽病等。可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粉鏽寧等藥劑防治。主要蟲害有花生蚜蟲、斜紋夜蛾等,可用蚜蝨淨、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花生苗期的管理方法 適度中耕 一般要中耕三四次,老百姓有“頭道刮(淺鋤)、二道挖(深鋤),三道、四道如鏽花(細鋤)”的說法,其中淺鋤不超一寸,深鋤二寸左右。 查苗補缺並及時摳苗、引苗 一般在播種後10~15天,在基本齊苗後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或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苗補缺。補時宜澆水點種或帶土移栽。補種要早,以防止出現小老苗,影響密度。如果苗期氣溫高則要及時進行摳苗(主要指地膜花生),否則很容易造成烤苗現象,從而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摳苗引苗一般在早上8點前,晚上5點後,先開小孔放風,待花生煉苗後再適當引苗,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並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科學除草 為防止花生溝內出草,在花生出苗前,及時用除草劑封閉地面,花生齊苗後,儘量不要噴,以免傷害花生嫩葉,影響生長。 提前預防葉斑病 從花生的生產實踐看,花生齊苗後,花生葉斑病就已有發生,特別是播種早的花生,由於出苗時間長,再加上氣溫和地溫明顯偏低,根系生長受阻,養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長緩慢,極易遭受病菌侵襲,所以必須提早防治。花生齊苗後,用純品多菌靈8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每隔7天噴一次,至少噴2次。同時,可對加吡蟲啉和營養劑,達到防病、治蟲、營養“一噴三防”的功效。 花生追肥應根據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苗期追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長不良時,應早追施苗肥、促苗早發。苗期追肥應在始花前進行,以促幼苗發棵和花芽分化。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肥4~5公斤,或複合肥15~20公斤,撒施或開溝條施。 數量視苗情而定,如葉片細而色淡,宜在4~5片真葉施一次肥,畝用尿素4公斤,或稀糞尿20擔(50公斤/擔);若葉片寬大,葉色較深,則可不施或酌情少施,著重補磷、鉀肥,防止生長過猛、過早封行。 花針期追肥花生始花後,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入土,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則應根據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 但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固氮量基本可滿足自身需要,而對磷、鈣、鉀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優質有機肥畝施250公斤,以改善花生磷、鈣營養。 葉面噴肥花生葉面噴肥(也稱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產顯著的效果。 特別是花生生長髮育後期,根系衰老,葉面噴肥效果更為明顯。葉面噴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葉面噴施磷肥,可以很快運轉到莢果,促進莢果充實飽滿。花生生長後期,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60公斤葉面噴施,最好連噴3次,每隔7天噴一次。 總之,只有加強苗期管理,在保證苗全苗齊的基礎上,適當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使之壯而不旺,達到苗壯、莖粗、枝多、節密、根系發達,才能利於花芽的大量形成,為花多、花齊創造條件,從而為高產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