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昔時人

    中觀,是以否定的形式,來說諸法實相。如金剛經: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而不是告訴你“菩薩”是什麼。透過“不是什麼”,一層層剝光,最後學者將自見那個不可說的實相。這是佛教所獨有。這剝的過程,就是“空”,也就老子的“為道日損”。以至於無悟性者,以此“空”為結論,而未能透過“空”見到那個“不空”的真實,汙衊佛教為消極或者虛無,此乃三世佛冤。唯識,是“有”,但說起來話太多,《八識規矩頌》是入門,《瑜伽師地論》是大成,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 2 # 北京得明

    中觀,很久以來被人們誤解誤讀了,認為放下兩邊即取中觀,這種認知被很多人認同,於是試圖找到或找盡所有的兩邊,都放下,然後自己就“中”了。結果呢?誰也說不清,找不盡那些兩邊。

    一個簡單的道理:萬物一體,關聯無分,不過是親疏遠近的動態整體罷了,哪裡有一個真正獨立的兩邊呢?哪裡有一個絕對性獨立的“中”呢?你能夠把真正的兩邊放下嗎?答:不可能的。你真正能夠找到那個唯一性的不變的中嗎?答:不可能。再小的點,它也是一個圓,也還有所謂的兩邊,須彌若芥子,一粒微塵也是三千大千世界喲。裡面還有無數的兩邊,請問:你能真正的放下兩邊嗎?答:當然不能,當然做不到。

    其二,佛家講的“中”,是指根本,所謂中觀,是指根本之觀,萬物一體,也是萬物同根,立足於根本做所想,所知,這才是真正的中觀。

    其三,唯識,是指唯第八識,第八識,即根本識,換言之,根本識,才是沒有任何包裝,沒有任何掛礙的,也是唯一的識。

    概念不清,必然胡解亂說,學習之人,也必然胡信亂信。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有關中觀論或對中觀的解讀,你就會發現那些解讀和論說是多麼的可悲可嘆可笑了,僅此。

  • 3 # 大話壺

    中觀源於大眾部,傳承文殊——龍樹。

    唯識源於上座部,傳承彌勒——無著。

    中觀主張證空性是第一義,唯識認為空性只是相對了義,主張光明才是第一義。

    中觀分為應成派和自續派,應成派中觀不承認些許自性,自續派中觀承認部分自性。

    唯識派立五自性說——菩薩、聲聞、緣覺、不定、一闡提。

  • 4 # 圓拙

    通常我們都會這麼認為:

    中觀源於大眾部,傳承文殊——龍樹。唯識源於上座部,傳承彌勒——無著。

    從宗派的學說來說,這是成立的。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觀與唯識,他們的祖師都是根據佛說的大乘經典來確定的。

    這就是他們有個共同的基礎:一乘大乘教。

    如果我們再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中觀與唯識,能夠統一於一法之中,能夠統一於當下。這也就是說佛所說的經典中,中觀與唯識能於一法中圓具。

    學論典,有一個過程:先學經,因為教授定學。再學戒律。有了這個基礎,念念都會空有不二。這個時候了再來學論典,就能真正瞭解法的奧妙。

    沒有這種基礎來學論,雖然也有功德,但是有漏性很大。因為這是意識的分別。有了智慧來學那麼法法都是用功的方法,最大的特點不會對立,能夠融合。

    融合在什麼地方?當下的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生產後,新媽媽別錯過康復的黃金期,產後是第二次“生命”重生,如何正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