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營養與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有極其重要的關係。九十年代以來,人們發現某些特殊的營養素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細胞,可維持正常的適度的免疫應答,調控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起到減輕腸道過度的炎症反應,維持腸黏膜屏障等功能。隨著對這些特殊的營養素認識的加深,其與炎症性腸病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些特殊營養素包括短鏈脂肪酸、魚油、谷氨醯胺、益生菌、益生素、益生合劑等。
一、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 scfa):是腸內主要的營養物質,指未被吸收的膳食纖維在結腸被細菌發酵的產物,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丁酸,可以供給結腸細胞70%以上代謝能量,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補充短鏈脂肪酸可促進腸黏膜增生,維護腸黏膜形態。由於scfa口服被胃和小腸吸收而無法到達結腸,故一般採用區域性灌腸的方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二、魚油:魚油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同屬n-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有抗炎作用,其機理可能是降低血栓素a2、花生四烯酸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 ltb4)的效能,這些物質在炎症性腸病中是增加的,同時魚油具有抑制il-1、血小板啟用因子,清除自由基、改善細胞膜流動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由於魚油的上述特點,已有許多作者將魚油應用於炎症性腸病的治療。
三、 谷氨醯胺(glutamine):是血漿和細胞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是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促進腸黏膜細胞增殖,維護腸黏膜屏障,是腸道修復最重要的營養物質,谷氨醯胺同時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參與機體免疫保護,無論口服或靜脈補充都有利於腸道炎症和黏膜損傷的結構和功能改善,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減少細菌易位。
四、易生菌(probiotics)是存在於消化道的無致病性的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鏈球菌等,它們在人體中有酸對抗性,能降低結腸ph值,延長代謝活性,同時產生某些抗菌物質。研究發現易生菌不僅可以抑制炎症,同時可抑制過強的免疫反應,其對炎症性腸病的作用已逐漸受到重視,所研究的益生菌包括vsl#3,、非制病性大腸桿菌nissle1917,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非致病的酵母菌boulardii i等,最新又研發出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可產生il-10或三葉因子的乳酸菌。
多數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既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又可以抑制病變,故極有吸引力,很可能成為傳統治療外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但同時也有不同結論的報道,而且益生菌的活力、生存時間不能確定,治療中何種細菌好、多長療程合適等問題,故仍需進行設計嚴密、科學性強的臨床實驗以進行正確的評估。
五、益生素(prebiotics)由1995年gibson等提出的,指具有選擇性刺激結腸中一種或幾種特定細菌生長或增強其活性,從而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對機體產生有益作用又不被消化的食物成分,如非澱粉多糖,如膳食纖維、菊粉、低聚果糖等。它可以透過增加腸道特殊菌群,改變腸道微生態,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和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益生素包括乳果糖(lactosucrose)、低聚果糖(oligofructose)、 菊粉、麥麩、車前子和出芽大麥食物(germinatedbarley food-stuff gbf)。其中gbf和炎症性腸病的報道最多,gbf是一種從穀類中加工提取的富含谷氨醯胺和半纖維素的食物,可被雙歧桿菌、真細菌轉化為乳酸、醋酸和丁酸.,從而改善腸道的炎症,供給腸道特殊營養,也屬於益生素的一種,同時還有減少腹瀉的作用。其機理是透過增加丁酸和膽鹽吸收,抑制nfkb活性,減少促炎因子生成,促進結腸上皮增殖。有研究發現gbf 可增盲腸中丁酸和糞中雙歧桿菌濃度,改善結腸炎症,減少症狀積分,患者每日攝入20-30 g gbf daily ,4周後實驗組症狀積分明顯減少,認為是一種新的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療法。
六、益生合劑(synbiotic):1998年roberfroid 等將益生菌和益生素和混合製劑稱為益生合劑,其在炎症性腸病中的研究尚未進行,但預計其前途令人鼓舞。
總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特殊營養素的應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和科研價值,此類營養素的補充對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有深遠的意義。雖然尚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結論,但大多數結果顯示營養素對炎症性腸病有積極的治療作用,要澄清一些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大規模臨床實驗。此方面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營養與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有極其重要的關係。九十年代以來,人們發現某些特殊的營養素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細胞,可維持正常的適度的免疫應答,調控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起到減輕腸道過度的炎症反應,維持腸黏膜屏障等功能。隨著對這些特殊的營養素認識的加深,其與炎症性腸病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些特殊營養素包括短鏈脂肪酸、魚油、谷氨醯胺、益生菌、益生素、益生合劑等。
一、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 scfa):是腸內主要的營養物質,指未被吸收的膳食纖維在結腸被細菌發酵的產物,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丁酸,可以供給結腸細胞70%以上代謝能量,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補充短鏈脂肪酸可促進腸黏膜增生,維護腸黏膜形態。由於scfa口服被胃和小腸吸收而無法到達結腸,故一般採用區域性灌腸的方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二、魚油:魚油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同屬n-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有抗炎作用,其機理可能是降低血栓素a2、花生四烯酸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 ltb4)的效能,這些物質在炎症性腸病中是增加的,同時魚油具有抑制il-1、血小板啟用因子,清除自由基、改善細胞膜流動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由於魚油的上述特點,已有許多作者將魚油應用於炎症性腸病的治療。
三、 谷氨醯胺(glutamine):是血漿和細胞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是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促進腸黏膜細胞增殖,維護腸黏膜屏障,是腸道修復最重要的營養物質,谷氨醯胺同時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參與機體免疫保護,無論口服或靜脈補充都有利於腸道炎症和黏膜損傷的結構和功能改善,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減少細菌易位。
四、易生菌(probiotics)是存在於消化道的無致病性的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鏈球菌等,它們在人體中有酸對抗性,能降低結腸ph值,延長代謝活性,同時產生某些抗菌物質。研究發現易生菌不僅可以抑制炎症,同時可抑制過強的免疫反應,其對炎症性腸病的作用已逐漸受到重視,所研究的益生菌包括vsl#3,、非制病性大腸桿菌nissle1917,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非致病的酵母菌boulardii i等,最新又研發出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可產生il-10或三葉因子的乳酸菌。
多數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既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又可以抑制病變,故極有吸引力,很可能成為傳統治療外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但同時也有不同結論的報道,而且益生菌的活力、生存時間不能確定,治療中何種細菌好、多長療程合適等問題,故仍需進行設計嚴密、科學性強的臨床實驗以進行正確的評估。
五、益生素(prebiotics)由1995年gibson等提出的,指具有選擇性刺激結腸中一種或幾種特定細菌生長或增強其活性,從而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對機體產生有益作用又不被消化的食物成分,如非澱粉多糖,如膳食纖維、菊粉、低聚果糖等。它可以透過增加腸道特殊菌群,改變腸道微生態,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和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益生素包括乳果糖(lactosucrose)、低聚果糖(oligofructose)、 菊粉、麥麩、車前子和出芽大麥食物(germinatedbarley food-stuff gbf)。其中gbf和炎症性腸病的報道最多,gbf是一種從穀類中加工提取的富含谷氨醯胺和半纖維素的食物,可被雙歧桿菌、真細菌轉化為乳酸、醋酸和丁酸.,從而改善腸道的炎症,供給腸道特殊營養,也屬於益生素的一種,同時還有減少腹瀉的作用。其機理是透過增加丁酸和膽鹽吸收,抑制nfkb活性,減少促炎因子生成,促進結腸上皮增殖。有研究發現gbf 可增盲腸中丁酸和糞中雙歧桿菌濃度,改善結腸炎症,減少症狀積分,患者每日攝入20-30 g gbf daily ,4周後實驗組症狀積分明顯減少,認為是一種新的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療法。
六、益生合劑(synbiotic):1998年roberfroid 等將益生菌和益生素和混合製劑稱為益生合劑,其在炎症性腸病中的研究尚未進行,但預計其前途令人鼓舞。
總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特殊營養素的應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和科研價值,此類營養素的補充對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有深遠的意義。雖然尚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結論,但大多數結果顯示營養素對炎症性腸病有積極的治療作用,要澄清一些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大規模臨床實驗。此方面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興未艾,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