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當然這裡要提到的是一個注意點: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所以方法二的結論是,宋朝的一兩等於924-1848(或672-1344) 再就方法一和方法二合看,方法一:465*2=930約為方法二924-1848(672-1344) 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宋朝的一兩約為現代930元人民幣。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了。所以,5兩紋銀大致=5*930=4650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過了這麼多年,微軟Fluent Design設計語言到底變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