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鹽類,平均含鹽量35‰,其中NaCl佔了約90%,其他的鹽類如氯化鎂等佔了約10%,因此海水的味道又鹹又苦。
海水中鹽類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陸地上的岩石受到長期風化,地面徑流將岩石風化後產生的Na,Mg,K,Ca等元素搬運至其他地方,最後大量溶解鹽在河流入海口向海洋輸入,全世界每年的輸入量可達數十億噸。另一方面,海底火山噴發、岩漿活動、海底斷裂帶熱液反應等過程,將地殼深部的溶解鹽帶到海水中。在漫長的海洋演化過程中,海水不斷蒸發,並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陸地,完成海-陸水迴圈(圖1)。在這過程中,海洋中的溶解鹽並未被轉移,而回到陸地上的降水源源不斷地將岩石風化產生的溶解鹽向海洋輸入,因而使得海水存在相對較高的鹽度。
由於受到受蒸發、降水、結冰、融冰和陸地徑流等影響,實際上海水鹽度分佈並不均勻(圖2)。兩極附近、赤道區和受陸地徑流影響的海區,鹽度比較小;在南北緯20°的海區,海水的鹽度則比較大。深層海水的鹽度變化較小(圖3),主要受湍流、深海洋流等物理過程所控制,當然海底火山活動對其也有影響,但可能影響會相對小一些。海水鹽度分佈不均的極端例子便是波羅的海。儘管它和大西洋相通,但其平均鹽度不足20‰,部分海域鹽度甚至在5‰以下。造成這一情況是由於其位於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微弱,海洋性氣候使得該處氣候溼潤,加之眾多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稀釋海水鹽度。此外,其四面幾乎均為陸地,具有半內海的性質,減弱了和外海的海水交換。多種因素使得其鹽度大大低於海水鹽度平均值。
理論上湖泊也存在海洋似的鹽度富集過程。地面徑流也不斷向湖泊輸入溶解鹽,但由於部分湖泊與河流連通,使得溶解鹽得以流出,並且水體鹽度受蒸發量和降水量影響,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才會導致水體鹽度逐步升高。以中國為例,長江、黃河處於北緯40°以內,降水相對充分,流域內湖泊均為淡水湖泊;而西部地區及青藏高原地區由於蒸發劇烈、降水少,因而存在一些鹹水湖或鹽湖。現實中存在相應例子,美國西部的大鹽湖原本與其他水系相連,但由於氣候變幹,水位下降,與外流河隔絕而變為內陸湖,加上流域乾旱少雨,冰川消退,湖水補給減弱,蒸發量大於補給量,湖泊鹽分逐漸聚集。
希望本回答能幫助到你。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鹽類,平均含鹽量35‰,其中NaCl佔了約90%,其他的鹽類如氯化鎂等佔了約10%,因此海水的味道又鹹又苦。
海水中鹽類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陸地上的岩石受到長期風化,地面徑流將岩石風化後產生的Na,Mg,K,Ca等元素搬運至其他地方,最後大量溶解鹽在河流入海口向海洋輸入,全世界每年的輸入量可達數十億噸。另一方面,海底火山噴發、岩漿活動、海底斷裂帶熱液反應等過程,將地殼深部的溶解鹽帶到海水中。在漫長的海洋演化過程中,海水不斷蒸發,並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陸地,完成海-陸水迴圈(圖1)。在這過程中,海洋中的溶解鹽並未被轉移,而回到陸地上的降水源源不斷地將岩石風化產生的溶解鹽向海洋輸入,因而使得海水存在相對較高的鹽度。
由於受到受蒸發、降水、結冰、融冰和陸地徑流等影響,實際上海水鹽度分佈並不均勻(圖2)。兩極附近、赤道區和受陸地徑流影響的海區,鹽度比較小;在南北緯20°的海區,海水的鹽度則比較大。深層海水的鹽度變化較小(圖3),主要受湍流、深海洋流等物理過程所控制,當然海底火山活動對其也有影響,但可能影響會相對小一些。海水鹽度分佈不均的極端例子便是波羅的海。儘管它和大西洋相通,但其平均鹽度不足20‰,部分海域鹽度甚至在5‰以下。造成這一情況是由於其位於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微弱,海洋性氣候使得該處氣候溼潤,加之眾多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稀釋海水鹽度。此外,其四面幾乎均為陸地,具有半內海的性質,減弱了和外海的海水交換。多種因素使得其鹽度大大低於海水鹽度平均值。
理論上湖泊也存在海洋似的鹽度富集過程。地面徑流也不斷向湖泊輸入溶解鹽,但由於部分湖泊與河流連通,使得溶解鹽得以流出,並且水體鹽度受蒸發量和降水量影響,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才會導致水體鹽度逐步升高。以中國為例,長江、黃河處於北緯40°以內,降水相對充分,流域內湖泊均為淡水湖泊;而西部地區及青藏高原地區由於蒸發劇烈、降水少,因而存在一些鹹水湖或鹽湖。現實中存在相應例子,美國西部的大鹽湖原本與其他水系相連,但由於氣候變幹,水位下降,與外流河隔絕而變為內陸湖,加上流域乾旱少雨,冰川消退,湖水補給減弱,蒸發量大於補給量,湖泊鹽分逐漸聚集。
希望本回答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