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雜談2017

    看看日本陸軍的裝備就知道他們的陸軍就是強國裡最差的裝備。當然日本陸軍的戰鬥力是僅次於德國,蘇聯,美國的第四名,這主要是靠日本陸軍的訓練和戰鬥精神。

    在看日本海軍的裝備和戰術思想那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比德國海軍還強,日本鬼子就沒有準備跟強國打陸戰。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崛起打沒落,自然崛起要有優勢多了。

    崛起是上下同欲的背景環境,沒落是離心離德,漫無頭緒。

    打清政府,清政府末期是啥背景環境,隨便列強都可踩踏,哪怕是同一時間發展洋務的東洋鬼子,這個比較容易看出誰在沒落,誰在崛起。

    蘇俄,一戰打得整個俄羅斯帝國捉禁見肘,分崩離析,顧西顧不了東,更何況相比後勤與支援來看,這場戰爭更像在小鬼子的家門口打的主場戰爭。

    蘇俄的遠東艦隊就那麼的個底子,打了沒處補充,也沒有無邊無際的後援與支撐,哪抵得上小鬼子的不斷投入和拼消耗。

    東洋鬼子也就是這麼回事,欺負沒落罷了。

    清政府沒落,合該倒黴被欺負,蘇俄沒落,一樣被收拾。

    但凡這兩大帝國擋住了,有了支撐,小鬼子便慫了。

    可畢竟都是後話,蘇維埃後來不是一通狠揍,鬼子只能固守,沒膽子越雷池一步;

    持久戰一打,美援一到,小鬼子的狂妄立刻消失無影蹤,若是當時團結更緊密些,也許就不需要等兩顆原子彈就能將其完全驅逐出國境。

    答案很簡單:欺軟怕硬,偏偏誰軟誰就撞鬼了。

  • 3 # 不正經的軍棍

    1918年,日軍戰勝蘇俄,屬於是武裝干涉蘇俄內政,在蘇俄動盪時期的趁人之危的一個行為。而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則是日蘇雙方的進一步試探,更深層次的較量。

    1918年,一戰結束之際,14國聯軍要收拾蘇俄,美國說讓日本出兵5000,結果日本出兵7萬人。這個時候的蘇俄是非常動盪的,蘇俄雖說革命是成功了,但是到處都是反對蘇俄政權的勢力和武裝。這個時候,蘇俄壓根就沒有能力去打仗。別說日本了,就是和波蘭都妥協退讓。

    當時的蘇俄軍隊數量只有30萬人左右,而且都在蘇俄歐洲部分。在蘇俄遠東地區,只有2.5萬士兵,還不是正規軍,民兵性質。駐守伯力計程車兵有一萬人,這些人幾乎沒什麼戰鬥力,相對比較鬆散,打不過很正常。而且,西伯利亞的鐵路只有兩段在蘇俄手裡,剩下的都在反蘇武裝手裡。日本很快就佔領了濱海州、阿穆爾州等地,這個時候,遠東蘇軍其實只有游擊隊。後來蘇俄在後貝加爾州成立的遠東共和國,也僅僅只有一萬軍隊。

    實際上,這個時候,蘇俄就是一大把爛攤子,自己收拾不明白,外面來人插了一槓子,打不過很正常。

    而1938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張鼓峰事件其實就是雙方的一次試探,試探結束後,就都偃旗息鼓了。真正較量的是諾門罕之戰,這個時候,雙方就是真打真拼了,前期蘇軍是損失慘重,但是,後期則是完全壓制了日軍。其重點就在於裝備上的巨大差距。1939和1918雖然只差了21年,但是蘇軍的逐步改革,正在脫胎換骨,而日軍則是原地踏步。

    日軍和蘇軍的坦克數量質量上就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更大的是兩國的大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蘇軍火炮的強度都是遠高於日軍的。很多時候,日軍火炮壓根夠不到蘇軍,而蘇軍卻可以覆蓋日軍。

    1918年的蘇俄是一個病漢,而1938年的蘇聯則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壯小夥子,即將冉冉升起的潛力股。日本,原地踏步。其實當年還有個軍隊進入蘇俄了,北洋政府派出3000人組織撤僑,並不是侵略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文中的“語言特點”,“表現手法”,“表達作用”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