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53841429888

    白痢 雞排出去的是白色稀便 黃痢 雞排出去的是黃色稀便雞傷寒是發生於成年雞和青年雞的敗血性傳染病,以肝、脾等實質器官的病變和下痢為特徵。本病是由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 【症狀】 主要發生於3周齡以上的青年雞及成年雞,病雞所表現的症狀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頭下垂,不吃料。較有特徵的症狀是,腹瀉,排淡黃色至綠色稀糞,粘汙肛門周圍的羽毛,頻頻飲水,如發生腹膜炎,呈企鵝樣的站立姿勢。慢性病雞消瘦、貧血、冠及肉髯蒼白色。 【剖檢】 肝、脾腫大2-4倍,肝表面呈黃色或古銅色,肝和心肌上有白色或淡黃色的壞死點。膽囊擴張,充滿綠色油狀膽汁。有時可見心包膜與心臟粘連。 【診斷要點】 (1)3周齡以上的青年雞或成年雞,病雞貧血,冠及肉髯蒼白。 (2)排黃綠色稀糞;肝、脾腫大2-4倍,肝呈古銅色。 【防治】 (1)重病雞及時淘汰處理,輕病雞隔離治療,雞舍及場地要徹底消毒。 (2)預防藥物用痢特靈,按0.02-0.04%比例混飼料。雛雞每天每隻在飲水中飲服鏈黴素0.01克,也有較好的效果。 本病為各種家畜、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對人引起食物中毒,廣義稱為禽副傷寒。對家禽而言,主要危害雛雞與火雞,常造成嚴重的損失,成年雞與火雞常不出現症狀,但長期帶菌和排菌。由於本病是慢性感染並難於消滅,常使受精率、孵化率和產蛋量下降,病癒雞生長也受到阻滯而發育不良。機體衰弱,降低其對各種疫病的抵抗力。因此,雞副傷寒所引起的經濟損失是不容忽視的。 【病因/病原】 除雞白痢和禽傷寒沙門氏菌外,還有許多沙門氏菌能引起雞副傷寒,稱為雞副傷寒沙門氏菌, 目前已分離出150多種,均對禽具有致病性。這些細菌革蘭氏陰性,無芽孢和莢膜、有鞭毛、能運動,對外界抵抗力中等。一般消毒藥可將其殺滅。在自然條件下很易生存和繁殖,成為本病易於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墊料、飼料中副傷寒菌可生存數月、數年。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各種家畜、家禽、幼禽均易感。幼禽多發,而成年畜禽多為隱性或慢性感染。 2.發病年齡 雛雞副傷寒在胚胎期和出雛器內感染的,常在4~5日齡發病。接觸感染的雛雞,常在10~12日齡發病,死亡高峰在10~20日齡,病死率在10%~20%不等,嚴重的達80%以上,1月齡以上對其有較強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雞往往不表現臨床症狀。 3.傳播途徑 很少垂直感染,主要在出雛器內傳染,雞透過消化道感染本病。由於本病為畜禽共患病,在雞舍內,老鼠、蒼蠅、麻雀、貓、狗等都可以成為傳染源而傳播本病。成年雞病原菌均在消化道內,因此種蛋帶菌主要在蛋殼表面。 病雞和其他帶菌動物是傳染來源,經糞便排出病原菌,汙染飼料、飲水、用具和環境,經消化道感染。本病也可經種蛋垂直傳播;帶病菌的飛沫可經呼吸道傳播。 本病屬於人和畜、禽共患病。人和畜或其他禽類都能相互傳染,鼠類、蒼蠅也能成為傳遞因素。雛雞最易感,常暴發流行。4—5日齡和10—12日齡易感多發,死亡高峰可延長到20日齡。 雞場飼養管理不善,環境衛生差,如溫度忽高忽低,擁擠,空氣汙穢,營養不足等均可促進本病發生。 【病理學】 最急性死亡的,完全沒有病變。10日齡以後發病,與雞白痢相似,消瘦、失水、卵黃凝固,脾、肝充血,並有條紋狀出血,肺,腎出血,心包與心粘連,腸有出血性腸炎。成年雞有腸粘膜潰瘍或壞死灶,肝、脾、腎有不同程度的腫大,母雞卵巢也有白痢病變。 急性死亡者病理變化不明顯。發病過程稍緩和的可見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充血,出血性炎症,腸壁增厚,腸淋巴濾泡腫大;肝脾大,、充血和出血性條紋,並有針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壞死小點;脾臟腫大;膽囊腫大並充滿膽汁;心包炎,心包膜和心外膜粘連,心包液增多;腎臟充血,腫大;有的見肺炎病灶。成年雞表現為消瘦,腸炎,腸黏膜壞死潰瘍,腹腔積水,輸卵管炎,卵巢炎,肝、脾、腎臟腫大,心肌有壞死性小結節,有時可見關節炎。 【病理學圖】 【症狀】 雛雞:經帶菌卵或出雛器感染,或者以接觸方式感染本病的雛雞,以急性敗血症為主,往往不見任何症狀而死亡,隨日齡增大,10日齡以後發病的出現嗜睡、呆立、垂頭、兩翅下垂、羽毛松亂、不食、喜飲水,病雞排水樣稀糞,肛門粘有糞便,怕冷而相互擁擠或靠近熱源,病程約1~4天,有時表現為流淚、流鼻液,病程較長,死亡率低。 成年雞,無明顯症狀,有時輕度腹瀉,消瘦,產蛋減少,急性症狀少見,有時出現水樣下痢,精神沉鬱,兩翅下垂,羽毛松亂等症狀。 4—5日齡雛雞多呈急性敗血症經過,有時不見症狀而死亡。10日齡以上雛雞症狀明顯表現精神不振,低頭、縮頸、垂翅,怕冷,擁擠成堆,食慾降低或廢絕,渴欲增加,羽毛松亂無光澤,下痢、排水樣糞便,汙染肛門周圍羽毛;有時表現眼結膜炎、流淚;有時可見呼吸困難。病雛多於1~2天內死亡。隨著日齡增大,症狀緩和,病程稍長,但體質下降,群勢不佳。結膜炎、鼻炎、腸炎,下痢,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等仍然存在。 成年雞常呈隱性或慢性經過,是危險的帶菌者,症狀輕微,主要症狀是消瘦,下痢,結膜炎,產蛋率下降,種蛋孵化率降低。 【症狀圖】 【診斷】 根據症狀、,流行病學、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實驗室分離培養病原,雛雞必須採取肝、脾、心臟、肺、十二指腸和盲腸病料分離培養該菌以確診。 【治療】 所用藥物與雞白痢、雞傷寒相似,可以控制該病發展。 【防治措施】 目前尚無疫苗進行預防,加強平時的衛生管理和消毒隔離措施,此病系人、畜、禽共患病,故應儘量避免人、畜、禽頻繁接觸,以防人中毒感染。做好種蛋的收集和儲存工作,有汙染的種蛋不能用來孵化,對種蛋孵化器、育雛器應進行消毒處理,對於血清學陽性種雞予以淘汰。 加強種雞場衛生管理,使種雞健康;種蛋人孵前要徹底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出雛器要保持清潔;防止鼠類、野禽和閒雜人員人舍;加強育雛期飼養與衛生管理,飼料營養全價,溫度、溼度適宜,空氣新鮮,環境衛生好,合理使用預防藥物;發現病情要及時治療,金黴素、土黴素或四環素按0.4%拌料喂服,療效較好。如食慾不振,可適當增加拌料濃度。0.04%呋喃唑酮拌料喂服7天,長效磺胺0.5%拌料連喂5天,氨苄青黴素每隻每天口服500國際單位,連用3天,也很理想。如喂服不行,則可肌肉注射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每隻每次2毫克,每天2次,連用3天。 本病病原體是人類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病原菌之一。因此,本病肉屍和蛋要無害化處理後,小心食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寡婦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