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匯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教育心理學認為:45分鐘的授課講演中,開頭的10分鐘效果是最佳的,因為學生往往懷著一種“開頭究竟是什麼”的好奇心。政治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匯入這一環節,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以至於先聲奪人,懸念疊出,異彩紛呈,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一節課匯入得好與不好,直接會影響到該節課的整體質量能否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匯入新課的不同方式,讓學生明白政治課本來並不該那麼枯燥無味,不該那麼幹癟蒼白,而應該充滿新意和幻彩,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激情和奔放。這樣,有了很好的前奏曲,這節課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形成有聲有色、生氣盎然的教學效果。對此,筆者採用了趣味引進匯入新課的方法,或者先講述一個與本課有關的寓言故事來匯入,或者用與學生討論相關的時事熱點問題來匯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既實施了新課標的理念,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思維,把曾經讓學生和教師都頭疼的政治課變得妙趣橫生。
現在的學生接受的新事物比較多,往往有個人的獨到見解,在課堂上討論問題的時候,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呈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課堂討論的主題。如在講高一政治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是,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考討論題:“如何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列舉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學生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說同種商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價格,有的說同種商品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格,同種商品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價格等等。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之後,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並進行總結,指出同學們所列舉的其實都是現實生活中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最後都是透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得出影響價格的要素——供求,讓學生在探討中獲得知識。
三、藉助漫畫生動形象,一目瞭然漫畫直觀形象,往往一針見血,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筆者所在省份的高考試題中,每年都會出現漫畫題。課堂上藉助漫畫進行教學,既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漫畫內涵,從而解答好這類題。如學習哲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文,筆者借用漫畫《“巧”幹》:三個人一起抬一棵樹,其中兩人一前一後,滿頭大汗,另外一個人卻在旁邊,抬了大樹的一個小樹丫,還在偷偷樂。學生一看就明白這是諷刺偷懶的那個人,在笑聲中,得出結論: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漫畫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針砭時弊,揚美抑醜,鞭撻腐朽。因此,筆者在平時注意收集和整理與教學有關的漫畫,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學生往往發言踴躍,課堂氣氛熱烈,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語言幽默詼諧,妙趣橫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思想政治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教材的編寫來看,趣味性、實用性大大增強,與生活的聯絡非常密切。有了如此好的載體,給教師上課帶來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調查發現,學生不喜歡單一、死板的教學語言,而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潤滑劑,可以給沉悶、呆板的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鬆、愉悅的教學氣氛。在敘述概念前列舉一個幽默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顯著提高。筆者在講授“貨幣的產生”時指出:“當你走進新華書店,拿著一本《英漢詞典》愛不釋手時,怎麼辦呢?你不可能指望營業員無償奉送,也不能學孔乙己——‘竊書不算偷’(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併發出愉快的笑聲),只能拿錢去買。為什麼一張薄薄的‘紙片’,就能買到各種商品呢?”在這裡,“竊書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詼諧有趣,為課堂增色不少。
在高一公佈期中考試成績時,筆者說道:“同學們的考試成績的高低,與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也就是‘按勞分配’嘛。我們誰也不希望成績‘過分懸殊’和‘兩極分化’,所以‘先富’的要帶動、幫助‘後富’的,‘後富’的要追趕‘先富’的,力爭達到全班同學‘共同富裕’。如果這次考試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及格),或者還‘沒有脫貧’(不及格)的,都要加快奔‘小康’(八十分)、‘基本實現現代化’(九十分以上)的步伐。”這樣,把中國的經濟制度的特徵和特色理論的相關內容,融入學生的考試成績中,既使得語言幽默風趣,加深學生對中國經濟制度的特徵和特色理論的認識和記憶,又激勵學生互相幫助,獲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五、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注重效果
在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除使用必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外,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情景的創設。可以透過照片、圖片、掛圖以及多媒體課件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也可以透過師生的互動,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避免了生澀與呆板,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關知識。一方面,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簡略的內容有時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此提供了最為便利的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透過教學課件的製作與應用,對教材的內容給予適當的補充,或展示有關最新最熱門的討論意見,既扣住了時代脈搏,講授了課程內容,又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體現了政治課的時代性和實用性。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政治課堂處處有玄機。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讓思想政治課充滿魅力,需要不斷推敲打磨課堂細節、反覆思考。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課堂中所能煥發出的魅力因素,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思想政治課變得“鮮活”起來,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課堂匯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教育心理學認為:45分鐘的授課講演中,開頭的10分鐘效果是最佳的,因為學生往往懷著一種“開頭究竟是什麼”的好奇心。政治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匯入這一環節,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以至於先聲奪人,懸念疊出,異彩紛呈,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一節課匯入得好與不好,直接會影響到該節課的整體質量能否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匯入新課的不同方式,讓學生明白政治課本來並不該那麼枯燥無味,不該那麼幹癟蒼白,而應該充滿新意和幻彩,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激情和奔放。這樣,有了很好的前奏曲,這節課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形成有聲有色、生氣盎然的教學效果。對此,筆者採用了趣味引進匯入新課的方法,或者先講述一個與本課有關的寓言故事來匯入,或者用與學生討論相關的時事熱點問題來匯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既實施了新課標的理念,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思維,把曾經讓學生和教師都頭疼的政治課變得妙趣橫生。
現在的學生接受的新事物比較多,往往有個人的獨到見解,在課堂上討論問題的時候,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呈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課堂討論的主題。如在講高一政治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是,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考討論題:“如何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列舉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學生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說同種商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價格,有的說同種商品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格,同種商品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價格等等。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之後,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並進行總結,指出同學們所列舉的其實都是現實生活中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最後都是透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得出影響價格的要素——供求,讓學生在探討中獲得知識。
三、藉助漫畫生動形象,一目瞭然漫畫直觀形象,往往一針見血,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筆者所在省份的高考試題中,每年都會出現漫畫題。課堂上藉助漫畫進行教學,既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漫畫內涵,從而解答好這類題。如學習哲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文,筆者借用漫畫《“巧”幹》:三個人一起抬一棵樹,其中兩人一前一後,滿頭大汗,另外一個人卻在旁邊,抬了大樹的一個小樹丫,還在偷偷樂。學生一看就明白這是諷刺偷懶的那個人,在笑聲中,得出結論: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漫畫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針砭時弊,揚美抑醜,鞭撻腐朽。因此,筆者在平時注意收集和整理與教學有關的漫畫,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學生往往發言踴躍,課堂氣氛熱烈,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語言幽默詼諧,妙趣橫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思想政治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教材的編寫來看,趣味性、實用性大大增強,與生活的聯絡非常密切。有了如此好的載體,給教師上課帶來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調查發現,學生不喜歡單一、死板的教學語言,而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潤滑劑,可以給沉悶、呆板的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鬆、愉悅的教學氣氛。在敘述概念前列舉一個幽默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顯著提高。筆者在講授“貨幣的產生”時指出:“當你走進新華書店,拿著一本《英漢詞典》愛不釋手時,怎麼辦呢?你不可能指望營業員無償奉送,也不能學孔乙己——‘竊書不算偷’(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併發出愉快的笑聲),只能拿錢去買。為什麼一張薄薄的‘紙片’,就能買到各種商品呢?”在這裡,“竊書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詼諧有趣,為課堂增色不少。
在高一公佈期中考試成績時,筆者說道:“同學們的考試成績的高低,與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也就是‘按勞分配’嘛。我們誰也不希望成績‘過分懸殊’和‘兩極分化’,所以‘先富’的要帶動、幫助‘後富’的,‘後富’的要追趕‘先富’的,力爭達到全班同學‘共同富裕’。如果這次考試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及格),或者還‘沒有脫貧’(不及格)的,都要加快奔‘小康’(八十分)、‘基本實現現代化’(九十分以上)的步伐。”這樣,把中國的經濟制度的特徵和特色理論的相關內容,融入學生的考試成績中,既使得語言幽默風趣,加深學生對中國經濟制度的特徵和特色理論的認識和記憶,又激勵學生互相幫助,獲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五、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注重效果
在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除使用必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外,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情景的創設。可以透過照片、圖片、掛圖以及多媒體課件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也可以透過師生的互動,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避免了生澀與呆板,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關知識。一方面,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簡略的內容有時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此提供了最為便利的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透過教學課件的製作與應用,對教材的內容給予適當的補充,或展示有關最新最熱門的討論意見,既扣住了時代脈搏,講授了課程內容,又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體現了政治課的時代性和實用性。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政治課堂處處有玄機。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讓思想政治課充滿魅力,需要不斷推敲打磨課堂細節、反覆思考。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課堂中所能煥發出的魅力因素,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思想政治課變得“鮮活”起來,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