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角度分析,水氫不是發動機而是增程器,與氫燃料電池組不無二致,均為水月鏡花。
不論是水氫發動機還是氫燃料電池堆,其作用都是用來發電,但是發電效率很低不能直驅汽車行駛,都要透過動力電池組的“中轉”,最終以動力電池提供電量、電機驅動汽車行駛,所以其本質是電動汽車。
為什麼電動汽車的類目中會出現這種增程器呢?
答案是動力蓄電池製造成本過高,容量難以提升限制了續航里程;續航短導致了電動汽車的實用性降低,那麼想要提升續航則可以透過在汽車上發電,以全時充電的方式實現長續航。這種模式理論上是顆星的,但是重點也不能忽略:增程器的製造成本必須遠遠低於動力電池,否則高成本使用增程器不如直接增加動力電池容量。
而氫燃料電池組不符合這一標準,因其催化劑使用的是鉑金,一個電池堆需要使用數十克鉑金,電池組的製造成本想當然會很高。一組燃料電池可以為電動汽車提升近30kwh的三元鋰電池,稍微需要些效能的車往往需要2~3個堆,同樣換成動力電池可以增加300~400公里的續航,那麼同樣的製造成本還有必要使用氫燃料電池堆嗎?
這類車不僅是製造成本高,制氫需要消耗的常規能源成本也很高,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或者電能;如果以新能源發電的清潔電能用以制氫,假設消耗300kwh的電製造的氫,這些氫加入到汽車中利用燃料電池組勉強能反應出100khw的電,這種超高損耗沒有理由普及。
至於新能源棄電比例已經縮減到5%,後期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氫燃料電池堆已經沒有前景可言了。
水氫燃料汽車原理與氫燃料電池堆相同,但多出的環節是難以置信的愚蠢。
那麼利用汽車動力電池組的電去電解水發電,假設這臺車正好是300kwh容量,理論上可以反應出100kwh的電,其續航里程如果用在貨車基本只有200公里多一點。
而如果把這臺車的水氫燃料電池組拆掉,直接將300kwh的動力電池組容量直接攻擊給電機,這臺車理論續航里程也得有500公里以上。
有什麼理由使用這種水氫增程器呢?除非是為補貼,或者是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所以這種原理的汽車有些反科學的味道,確實是水中月、鏡中花。
從技術角度分析,水氫不是發動機而是增程器,與氫燃料電池組不無二致,均為水月鏡花。
不論是水氫發動機還是氫燃料電池堆,其作用都是用來發電,但是發電效率很低不能直驅汽車行駛,都要透過動力電池組的“中轉”,最終以動力電池提供電量、電機驅動汽車行駛,所以其本質是電動汽車。
為什麼電動汽車的類目中會出現這種增程器呢?
答案是動力蓄電池製造成本過高,容量難以提升限制了續航里程;續航短導致了電動汽車的實用性降低,那麼想要提升續航則可以透過在汽車上發電,以全時充電的方式實現長續航。這種模式理論上是顆星的,但是重點也不能忽略:增程器的製造成本必須遠遠低於動力電池,否則高成本使用增程器不如直接增加動力電池容量。
而氫燃料電池組不符合這一標準,因其催化劑使用的是鉑金,一個電池堆需要使用數十克鉑金,電池組的製造成本想當然會很高。一組燃料電池可以為電動汽車提升近30kwh的三元鋰電池,稍微需要些效能的車往往需要2~3個堆,同樣換成動力電池可以增加300~400公里的續航,那麼同樣的製造成本還有必要使用氫燃料電池堆嗎?
這類車不僅是製造成本高,制氫需要消耗的常規能源成本也很高,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或者電能;如果以新能源發電的清潔電能用以制氫,假設消耗300kwh的電製造的氫,這些氫加入到汽車中利用燃料電池組勉強能反應出100khw的電,這種超高損耗沒有理由普及。
至於新能源棄電比例已經縮減到5%,後期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氫燃料電池堆已經沒有前景可言了。
水氫燃料汽車原理與氫燃料電池堆相同,但多出的環節是難以置信的愚蠢。
那麼利用汽車動力電池組的電去電解水發電,假設這臺車正好是300kwh容量,理論上可以反應出100kwh的電,其續航里程如果用在貨車基本只有200公里多一點。
而如果把這臺車的水氫燃料電池組拆掉,直接將300kwh的動力電池組容量直接攻擊給電機,這臺車理論續航里程也得有500公里以上。
有什麼理由使用這種水氫增程器呢?除非是為補貼,或者是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所以這種原理的汽車有些反科學的味道,確實是水中月、鏡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