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酸增甘”早已有之
“減酸增甘”是中醫春季養生的飲食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食治》序論中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宋代養生學家陳直在《養老奉親書》中更加細緻地指出:“春,肝氣旺,肝屬木,其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
“減酸增甘”實為抑肝補脾
看似簡單的“減酸增甘”,實際上包含著中醫五味、五臟、五行乃至“生氣通天”的深刻含義。中醫認為,人是生長在大自然中的,人的一切活動都要順應自然界萬物生長的規律,要天人相應。春季為萬物生髮之時,在五行中屬木。而五臟之中肝主疏洩,性喜條達,正應春季陽氣生髮、生機盎然、草木條達之象,所以肝屬木、主春季。一般來說,五臟氣血在本髒所主的季節最為旺盛,春季肝之氣血旺盛,木旺克土,肝氣過旺就會直接損害屬土的脾,此時養生需抑肝補脾。而要抑制過旺的肝氣卻又不能使它受損,最佳途徑就是進行飲食調理,這就與五味有了關係。
飲食中的五味各入五臟,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素問?生氣通天論》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這裡的“陰”是指五臟的陰精,“五宮”是指五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五臟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但飲食五味太過,會傷及藏精的五臟。過食酸味食物,則肝氣太盛,脾氣就要衰竭。而春季肝氣本就旺盛,不能“火上澆油”,再過多進食酸味食物助長肝氣。所以,春季飲食,首先要少酸;其次要增加甘味,因為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春季肝旺脾弱,會影響五臟功能,而甘味入脾,要幫助脾土來抵禦春季旺盛的肝氣,飲食上自然要增加甘味來補土健脾。
“酸”≠酸性食物
“甘”≠甜味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酸”與現在常說的酸性食物(如雞、魚、肉、蛋、大米等)不同;而“甘”也不僅僅是指食物的味道有點甜。除了味道的酸甜,中醫將具有收斂、澀滯作用的食物與藥物歸入酸味;具有補益、和緩作用的食物和藥物歸入甘味。比如,石榴雖很甜,但其性屬收澀,所以歸入酸味食物,具有收斂補血的作用;而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白菜及黑米、高粱、黍米、燕麥等五穀雜糧,雖然味淡不甘,但卻歸入了甘味食物。
“減酸增甘”不是簡單的少吃醋多吃糖
“減酸增甘”是要透過飲食調理起到抑肝健脾的作用。在春季,可以多選用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芝麻、柑橘、香蕉、蜂蜜、姜、蔥、蒜等食物,具有生髮補益的作用,也可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韭菜、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具有清熱平肝、增進食慾等作用。平素脾胃虛弱、氣血兩虛者,晚餐可新增紅棗枸杞糯米粥,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因春季火熱上炎所致的面板乾燥、大便秘結者,可用胡蘿蔔、菠菜、粳米煮粥,晨起服,具有清熱疏肝、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時令野菜,如薺菜煮粥、包餃子、做湯等,更是春季養生之佳品。溫馨提示
蜂蜜不能與豆腐、韭菜同食;大蒜不能與蜂蜜、鯽魚同食;韭菜不能與白酒、牛肉同食;蔥不能與豆腐同食;服六味地黃丸期間不適宜吃蔥;蘿蔔不能與木耳同食;山藥忌與鯉魚、甘遂同食;紅棗不能與蝦皮同食。
“減酸增甘”早已有之
“減酸增甘”是中醫春季養生的飲食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食治》序論中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宋代養生學家陳直在《養老奉親書》中更加細緻地指出:“春,肝氣旺,肝屬木,其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
“減酸增甘”實為抑肝補脾
看似簡單的“減酸增甘”,實際上包含著中醫五味、五臟、五行乃至“生氣通天”的深刻含義。中醫認為,人是生長在大自然中的,人的一切活動都要順應自然界萬物生長的規律,要天人相應。春季為萬物生髮之時,在五行中屬木。而五臟之中肝主疏洩,性喜條達,正應春季陽氣生髮、生機盎然、草木條達之象,所以肝屬木、主春季。一般來說,五臟氣血在本髒所主的季節最為旺盛,春季肝之氣血旺盛,木旺克土,肝氣過旺就會直接損害屬土的脾,此時養生需抑肝補脾。而要抑制過旺的肝氣卻又不能使它受損,最佳途徑就是進行飲食調理,這就與五味有了關係。
飲食中的五味各入五臟,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素問?生氣通天論》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這裡的“陰”是指五臟的陰精,“五宮”是指五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五臟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但飲食五味太過,會傷及藏精的五臟。過食酸味食物,則肝氣太盛,脾氣就要衰竭。而春季肝氣本就旺盛,不能“火上澆油”,再過多進食酸味食物助長肝氣。所以,春季飲食,首先要少酸;其次要增加甘味,因為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春季肝旺脾弱,會影響五臟功能,而甘味入脾,要幫助脾土來抵禦春季旺盛的肝氣,飲食上自然要增加甘味來補土健脾。
“酸”≠酸性食物
“甘”≠甜味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酸”與現在常說的酸性食物(如雞、魚、肉、蛋、大米等)不同;而“甘”也不僅僅是指食物的味道有點甜。除了味道的酸甜,中醫將具有收斂、澀滯作用的食物與藥物歸入酸味;具有補益、和緩作用的食物和藥物歸入甘味。比如,石榴雖很甜,但其性屬收澀,所以歸入酸味食物,具有收斂補血的作用;而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白菜及黑米、高粱、黍米、燕麥等五穀雜糧,雖然味淡不甘,但卻歸入了甘味食物。
“減酸增甘”不是簡單的少吃醋多吃糖
“減酸增甘”是要透過飲食調理起到抑肝健脾的作用。在春季,可以多選用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芝麻、柑橘、香蕉、蜂蜜、姜、蔥、蒜等食物,具有生髮補益的作用,也可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韭菜、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具有清熱平肝、增進食慾等作用。平素脾胃虛弱、氣血兩虛者,晚餐可新增紅棗枸杞糯米粥,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因春季火熱上炎所致的面板乾燥、大便秘結者,可用胡蘿蔔、菠菜、粳米煮粥,晨起服,具有清熱疏肝、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時令野菜,如薺菜煮粥、包餃子、做湯等,更是春季養生之佳品。溫馨提示
蜂蜜不能與豆腐、韭菜同食;大蒜不能與蜂蜜、鯽魚同食;韭菜不能與白酒、牛肉同食;蔥不能與豆腐同食;服六味地黃丸期間不適宜吃蔥;蘿蔔不能與木耳同食;山藥忌與鯉魚、甘遂同食;紅棗不能與蝦皮同食。